在大明周边国家,城池都不算坚固。

    就算是一心抄袭华夏文化的朝鲜,他们自己建造的城墙也因为国力的原因,都造的比较低矮。

    这样的环境下,大明自然不需要可以摧城拔寨的重型火炮。

    并非大明工匠造不出来,而是没人让他们造。

    不过,这也导致一个后果,虽然能造,但因为没造过,所以缺乏铸造大型火炮的经验,甚至只能用现有的铸炮技术把火炮放大。

    这样虽然能做出样炮,但实际效果肯定不好。

    魏广德回去,肯定会让京城工部那边开始加大对重炮的研究,不管是战舰还要要塞,肯定都需要那玩意儿。

    就算几百年后,重型要塞炮依旧大行其道就可见一半,那东西是有需求的。

    而现在,魏广德能想到的就是利用大明现有技术,尽可能铸造出超越西洋的野战炮,自然是以中小型火炮为主,因为便于运输。

    这东西不止卖到欧罗巴,大明自己的陆军也是有需要的。

    给南京虞衡司的主事交待开发威力更大的轻炮,还要求尽可能压低成本,最后就是对炮车提出要求。

    野战炮,能够快速移动是关键,炮车不仅要快速移动,还得轻便和耐用。

    之后,魏广德又去看了兵仗局的火铳工坊,在这里制造大明两种火铳,一是普及化的鸟铳,是参考西洋火绳枪和倭国铁炮优点定型的一种火器。

    而另一种,则是仿西班牙重型火绳枪,明军各部有少量装备。

    其实,大明现在装备的火铳,都是抄的西洋货,就算是倭国铁炮,也是仿制的葡萄牙火绳枪。

    只不过倭国的铁甲防御不行,所以他们认为西洋火绳枪威力过剩,于是缩小了口径和铳管长度。

    当然,这样也更适合倭国人身材矮小的特点,铁炮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还有一些东方的特点,而这部分被明军鸟铳采纳,但依旧选用西洋标准,口径较倭国铁炮粗,铳管也更长,以保持鸟铳的射程和破甲力。

    毕竟,此时明人的身高可不低,在魏广德看来,似乎和后世吃牛奶牛肉的国人差不多。

    魏广德一米七出头,放人堆里只属于中等身材,而欧洲人身高此时还不如明人。

    顺带着,魏广德也去看了兵部在南京的军械库,看到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箱子。

    是的,按照欧洲人的习惯,大明制造的火器也是用木头箱子封装,火炮就不说了,鸟铳都是一个箱子里放十支,再垫上干草。

    除此外,还有大量不同型号的佛朗机炮。

    “怎么库存这么多?”

    魏广德狐疑道。

    在京城他没关注过兵部军械库,来这里还是因为军械库挨着兵仗局。

    看完制造鸟铳后,就顺道来到这里。

    配套的工部郎中不明白魏广德的意思,不过还是小声解释道:“魏阁老,这些年工部一直按照既定产量,保质保量制造各种火器。

    这两年,各地卫所因为没多少作战,火器损耗就少了,所以向兵部申请提货的也少了。

    也就是缅甸那边还在大量调货,其他卫所平时也就是操练的时候用几次。”

    “哦。”

    魏广德闻言不动声色点点头,他有点明白了。

    涉及到部门利益,银子是户部出,枪械是归兵部,而制造是工部和内廷。

    这些年大明对外作战比较少,按说对军械的需求也减少,是不是应该调减产量?

    不。

    不管是冯保,还是江治,亦或者谭纶,都没有要减少大明火器产量的意思,依旧按照之前的需求编制申请,向户部索要军需钱款。

    工部和兵仗局可以在火器制造过程中获利,兵部增加了库存,看似无益,估摸着其中应该还有猫腻。

    毕竟,蛇有蛇道,鼠有鼠路,魏广德没在这些地方任职,不清楚其中弯弯绕也实属正常。

    他能怎么说?

    回去叫谭纶、江治悠着点,别浪费朝廷财力?

    很多时候,还真不是非黑即白。

    魏广德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做什么,但也不会什么也不干。

    知道大明兵部军械库库存大量火器,自然不会就让他们闲着,得拿出来用才是。

    魏广德能理解兵部的考虑,别看大明有庞大的火器,工部还能源源不断制造新的火器,但现阶段限制火器的技术实在太难解决。

    装填速度慢,就是火器的通病。

    别看有各种型号的佛朗机,但那东西因为气密性导致的射程和威力不足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明没有大规模火器化,其实就是因为受限于此。

    要说明朝,是有足够实力改造明军,率先进入火器化的。

    但实际上,大明到现在为止,除了辽东和蓟镇的火器化超过四成外,其他边镇只是接近三成,而内地卫所不到两成。

    平均算起来,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