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接班人,有机会接受张居正留下来的全部政治资源。

    可今日一见,似乎有些超出他的预料。

    是的,两个人私底下密谋政务,虽然外界普遍认为张居正和魏广德是两个派系的人,风马牛不相及,可张四维多少知道一点内幕,两个人名义上各自独立,可有时候又会聚在一起。

    对外表现和两人实际关系是两码事儿,完全是在表演给外面看。

    这让张四维心里不由得深深忌惮,必须再次提高魏广德的威胁等级。

    是的,当初年少时张四维无心仕途,可真走到这一步,他背后已背负了几家大族的安危兴亡,由不得他随性而为。

    首辅之位,就让他们垂涎不已。

    张四维悄咪咪深深看了魏广德一眼,随后视线就被张居正吸引,随着他的身影到了书架前。

    张居正从书架上翻出一个盒子,从里面取出一份书札,又才走了回来。

    在魏广德微微点头后,他这才把书札递到张四维手里,“子维、汝默,你们都看看吧。

    这是早年我与善贷商议后完成的改土归流的计划,本意最早是用到辽东,彻底废除女真部族化。

    不过辽东都司现在全部精力都用在恢复朝廷对奴儿干地区管辖之上,如果推行此法,或许会对女真,特别是奴儿干野女真部族激烈反抗,故而暂时封存。

    希望等朝廷恢复掌控奴儿干,摸清楚各部族实力后在酌情推开。

    不过现在,貌似可以先选择在西南做成此事。”

    张居正话音落下,书札已经交到张四维手里。

    张四维打开书札快速浏览,果然和他猜想的一样,废除土司世袭传承制度,改划府、县,朝廷派出官员前往管理。

    书札明显是魏广德的手笔,从文字书写就能看出。

    不过看过书札,张四维却是眉头舒展开。

    好吧,书札里的内容记录了改土归流其实并非他们所创,而是继承永乐时期旧制。

    永乐年间,铜仁等地的思州、思南两个宣慰司叛乱,永乐帝派兵平定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朝廷派遣可以随时撤换的流官担任官员。

    此举可视为推行“改土归流”的旧例,这对于明朝中后世施政其实非常重要,那就是原本就有的制度。

    真正的创新,往往都会面对非常巨大的阻力。

    如果不想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心态,就别想在古代推行改革政策。

    反正推行改革,在古代后果非常难料,魏广德可不想给后代留下隐患,于是他主导干出来的事儿,都得想着法的找“旧例”。

    有了旧例,面对反对时,就可以高举恢复“祖制”的旗号进行反击,这点对于反击言官攻讦非常奏效。

    除非他敢冒着对先帝不敬的帽子,和魏广德死斗。

    要驳倒魏广德,那就先得把先帝拉下马,认为他当时的举措不妥当。

    谁敢?

    一句话,你和死人较个什么劲。

    当然,此次改革只是针对贵州叛乱的两个宣慰司进行改革,只触及贵州的一小部分地区,整个明朝西南,甚至就算是贵州,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土司制度,由土司进行管理。

    之后土司大大小小叛乱,往往都未再“改土归流”,或许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朝廷也以大义的方式,玩“七擒孟获”的把戏,希望让那些土司真心投效朝廷。

    当然,实际效果有,一些土司是真心诚意报效朝廷,就比如明末名将秦良玉。

    丈夫马千乘,世袭石柱宣慰使,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不过,秦良玉也当得起巾帼不让须眉,在有生之年为大明南征北战创下不世功勋,当得起忠贞侯。

    在张四维看完书札后,马上就递给翘首以待的申时行。

    张四维此时在心里已经认可了改土归流的政策,无关是非,就是读书人的执念。

    读书人就是代天牧民,天下百姓其实都该归他们来管理才对,而不是靠投个好胎的土司。

    有他们的教化,天下百姓才能活的更好,避免被土司盘剥,成为土司和朝廷讨价还价的工具。

    等申时行也看完书札,屋里四人都是迟迟未说话,都在思考此事得失。

    虽然早已经反复考虑过,但不管是魏广德还是张居正,又都在脑海里把想法都过了一遍,查漏补缺。

    而首次面对此时的张四维和申时行也都在大脑里飞快盘算此事,计算得失。

    魏广德提出来的,以他的习惯,此事肯定不会那么平缓的解决,背后肯定会有一些阴招,加速计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