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交给魏师傅。”

    万历皇帝有些疲惫的开口吩咐道,随即身体向后一靠,闭目养神,似乎这份奏疏耗费了他巨大的精神一般。

    “是,皇爷。”

    张鲸从旁边走过来,双手拿起奏疏拿到嘴边,似乎是在用嘴轻轻吹干上面的批红。

    但是他的视线,却在万历皇帝刚刚批红的文字上快速浏览一遍,知道了皇帝的决定。

    一转身,嘴里噙着一抹笑意,快步走出了乾清宫。

    不消片刻,张鲸就在两个小內侍的前呼后拥下,走进了内阁。

    虽然他现在品级还没有被皇帝提起来,但派头一点不比宫里的大太监小,在外身后都跟着两个小内似给他跑腿。

    走进内阁,张鲸给身后一个小內侍一个眼色,那內侍就会意的点点头,在张鲸快步向首辅值房走去的时候,那小內侍却在一个路口没有跟上,而是拐进了另一个廊道。

    “魏阁老,这是皇爷让奴才送过来的,请内阁尽快处理了。”

    魏广德正在值房里翻阅奏疏,都是各省上报的粮赋,只需要写个“阅”字即可,没有什么申请的内容。

    只不过看着这些奏疏,魏广德心里也把上面记录的粮赋数量默默记下来。

    虽然户部最后都会详细记录并汇总送到内阁,但这是第一手资料,有时候户部整理汇总的数据,可未必有奏疏上面的多,会因为各种原因减少一些。

    当然,这个损失幅度也有度,并非可以随便填写。

    也就是这个时候,芦布进来说宫里有人来了,魏广德自然迎了出来。

    把张鲸请进值房后,那份批红的奏疏就送到魏广德手里。

    魏广德翻看一看,是皇帝御笔亲批,“文忠”,历史并没有改变什么。

    不过,他脸上还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微微的惊诧,随即就应下来。

    接下里就不关张鲸的事儿了,他送信的任务完成,自然还赶着回乾清宫去伺候皇帝。

    送走张鲸的芦布,在往回走的时候,一个中书快步走到他身边,耳语几句。

    芦布点点头,那人转身就回到前面,而芦布则直接进入值房,在魏广德面前小声说道:“老爷,刚才张公公过来的时候,他身边有个小內侍转道去了张阁老那里,说了几句话才离开。”

    “嗯。”

    魏广德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是把皇帝的决定传递给张四维。

    毕竟,两个人已经是盟友,这点消息,随便漏出去一点,自己掌握没用,或许张四维拿到就有其他用处。

    不管怎么说,万历皇帝的批语有些出乎意料。

    魏广德此时已经铺好纸开始拟旨,这次他没让旁人代劳。

    书写好旨意,检查一遍就让芦布送到司礼监去,同时又给礼部下了条子,是关于皇帝最后给张居正定下谥号“文忠”,这个礼部得先知道才行。

    芦布拿着草拟的旨意和奏疏出去,该登记的还得在内阁登记,又安排人往礼部递条子。

    随着这些动作的开始,张居正谥号定下来的消息不胫而走。

    可以说,这成为今天传播速度最快的八卦,因为皇帝定下的谥号是礼部报上去的谥号里最差的,如何不让人震惊。

    只有极少数人以为皇帝可能会选择“文正”,大部分人都认为礼部选择的“文成”其实很合适,几乎没人会想到是“文忠”。

    张学颜在户部听到消息后,额头汗水不自觉就冒了出来。

    不由自主想到昨日魏广德的“断言”,他知道,张居正有地方肯定恼了皇帝,才会有如此结果。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极为严苛,这被礼部、翰林院的清流所推崇,但是正常人都知道,这样对待皇帝,皇帝小,不懂事儿还行,可少年皇帝记事儿,说不定成年后就会不满,甚至记恨。

    只是没想到,这样的记恨来的如此快,就在张居正还没有入土前就已经忍不住,在选择赠谥号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来。

    而且,魏广德显然早就发觉了什么,所以昨日才会做出如此判断。

    “幸好我投靠的早,不然如果有御史参劾,说不定就麻烦了。”

    张学颜心里这么想,而许多选择改换门庭的官员,其实内心想法如出一辙,都在庆幸自己之前的选择。

    不过吏部尚书王国光、刑部尚书曾省吾却不这么认为,认为皇帝对待功臣理亏了。

    他们不仅没有去考虑为何会如此,反而是提笔准备上奏议论此事。

    都察院里,陈炌愣神的坐在位置上。

    他这个位置上也算清流,之前对于严格教导皇帝他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可是今天外面传出来的消息,让他很是惶恐。

    是的,就是惶恐。

    皇帝终归是长大了,很多事儿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

    他虽然以前并不想掺和朝堂上的事儿,但是这个时候,他犹豫了。

    是否需要向魏广德靠拢,成为一个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