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会在皇帝心里种下一颗对张四维不信任的种子。

    张四维是山西人,按说就算不通过山西衙门的上报,他通过家书也会知道山西的情况。

    但是,张四维之前并没有透露出半点消息。

    当然,这并不能说张四维知情不报,或许他也被家人隐瞒,但无论如何都是他的失职。

    魏广德不带他来乾清宫,自然也不能带申时行,否则就是明摆着不信任张四维。

    这对于现今要营造内阁和平稳定氛围的魏广德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干脆他一个人来上报。

    就是这样悄然之间,润物细无声的把他不信任张四维的情绪表露在皇帝面前,也让皇帝心里有了这颗种子。

    将来他不管是如何针对张四维,万历皇帝心里多少都会想到此事,进而加重倒向己方的筹码。

    不做不错这话没错,但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一样被人利用,只不过效果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对于低品级官员,这么选择没错,可到了阁臣这个程度,积极争取皇帝的好感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事儿,张四维该做的恰恰就是勇于担当,主动面向皇帝认错,主动承担追查此事的责任,即便是自己家族也涉入其中,也应该大义灭亲,以此赢得皇帝的信任。

    没有皇帝的信任,想要取代魏广德成为首辅,那是想屁吃。

    皇帝是不可能把小家看的比大家重要的阁臣担任首辅一职的,那和让小偷做库管没区别。

    而此时的张四维,满脑子想的还是避嫌,尽量不参与此事。

    何况,他确确实实不知情。

    回到值房,魏广德这才开始处理自己分到的那些奏疏。

    公务还是要办的,只是下午的时候,户部和都察院就把文书递送到内阁,让他知道此事两大衙门已经开始处理。

    魏广德在此刻,也才想到之前万历皇帝在乾清宫说的事儿,希望调集更多精锐兵马助战。

    想想,魏广德还是拿出便条,写了张条子,让芦布安排人送到兵部。

    皇帝的意志,他们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明面上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

    而之后,自然就是等到了散衙前,把张四维和申时行叫到这里,给他们看看户部和都察院报上来的文书,今天的差事儿就算完成。

    而魏广德给兵部的条子,落到张科手里,倒是引起他的重视。

    此次北军主力是辽东兵马,近半戚继光训练的新兵营被作为精锐投入石见北线,阻挡织田氏家族和北条氏的兵马南下石见地区。

    这个时候,辽东只保留较少的新军策应,再有蓟镇和宣府兵马,北方防线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为什么调动蓟镇兵马为后援而没有第一时间登船调往倭国。

    辽东、蓟镇和宣大这三地,一向是大明朝廷北方防线的重点,敢调动辽东兵马远征,也是因为这两年戚继光在辽地大兴防御工事的结果。

    历史上,这一时期大明的主要防御工事被放在蓟镇,不过随着戚继光北调,于是就在辽东扎根。

    当然,董一元负责的蓟镇也在边境重要隘口重建了一批镇堡。

    倒是宣府,出长城沿线有山地外,内部是一马平川,几乎无隘口可守,所以重点还是训练两支骑营。

    特别是当初马芳因为对训练的严格要求,翁万达打造的千支百出佛郎机早已经残旧不堪用,所以马芳在时就不断向兵部讨要新铸造的百出佛郎机。

    不过兵部却拿不出马芳索要的火器,而现在麻贵接任宣府总兵官后,也是按照马芳的规划,希望两支骑营都能大量装备这种火器,而不是用三眼铳代替。

    是的,百出佛郎机不能使用后,火器手只得换装三眼铳,这东西兵部倒是送了不少来,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都能使用。

    打完火器可以当铁锤作战,确实很是实用。

    此时张科就在盘算北地各镇,还有那些镇能够抽调出兵马。

    只不过算来算去,似乎都找不到优质的兵源。

    南军目前看来是放心的,陆战主力是南海水师的陆师和浙江紧急召集的浙兵营,这营兵马都是按照戚家军的方式训练出来,以火器和鸳鸯阵对敌,足有八千人之多。

    在石见南线,还能获得水师助战,只是对上毛利家那点残兵败将,自然底气十足。

    “难道真要调狼兵参战?”

    此时,张科脑海里出现了那支他曾经指挥过,作战骁勇但是军纪不强的土兵。

    说实话,如果只看大明卫所兵的话,狼兵无疑是重要战力。

    但是在看过这些年各镇编练的新兵后,张科其实对狼兵的重视程度就大大降低了。

    实在是差的太远,除非编入军队中,从临时招募的雇佣兵变成长期成建制训练的营兵。

    思考片刻后,张科终于还是做出决定,立即在广西招募三千狼兵,补充北线军团,作为和倭国军队近战的主要武装力量。

    据锦衣卫情报,石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