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苏联的情况下,奥匈帝国目前的政治秩序实际上还是可以稳定的,但苏联显然不打算放过奥匈帝国这个德国的强大盟友。

    在维也纳的一家民居中,苏联的阿尔图佐夫正在和下属收集着奥匈帝国的各种情报,距离阿尔图佐夫抵达奥匈帝国,时间已经过了小半年。

    这位苏联情报部门的骨干,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因此,他对于这种对外情报工作干的十分顺手。

    “现在,奥匈帝国处于脆弱的平衡之中,整个奥匈帝国已经成为欧洲最不稳定的因素,我们需要给奥匈帝国境内各个民族,还有底层民众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决定自身的命运。”阿尔图佐夫在房间里踱步着说。

    “不过,经过长期以来的观察,我认为奥地利并不适合作为点燃火药的引信,反而是波西米亚这种工业高度发达的区域,更适合社会运动的发展。”

    阿尔图佐夫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和奥匈帝国的国情有关,在奥匈帝国内部,产业的划分是十分明确的。

    匈牙利负责农业,捷克发展工业,而奥地利在第三产业上尤其发达,像金融业,餐饮,文化等方面,奥地利做的很不错。

    整个奥匈帝国在产业的设计上,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任务,然后形成了奥匈帝国完整的产业链和自循环大市场,这是奥匈帝国能坐稳欧洲列强交椅的经济基础。

    当然,奥匈帝国各族民众对于哈布斯堡的这种安排,实际上并不是很买账,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吃亏的一方,许多人认为脱离哈布斯堡和奥地利人的控制,他们也能发展的更好。

    在缺乏主体民族的情况下,这种帝国内部各族和地区之间离心离德的弊端对奥匈帝国是最为致命的。

    阿尔图佐夫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打算加以利用,让这个中欧强国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他说道:“在奥匈帝国没有建立统一工人政权的可行性,这也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这次到奥匈帝国来,我们的任务的最低目标是削弱奥匈帝国,相较于建设统一的工人政权,还是把奥匈帝国肢解掉的可行性更高。”

    “而在整个奥匈帝国内,最具有可行性的就是波西米亚,波西米亚的工业化程度更高,工人基础深厚,同时波西米亚的捷克人数量多,天然和奥地利人存在隔阂。”

    “因此,我们这次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波西米亚工业区,通过波西米亚工人运动,引爆整个奥匈帝国。”

    “相比较之下,奥地利的经济虽然也很不错,但是这里的工业规模是不如波西米亚的,在奥地利主要以小市民的中产为主,他们不具备拉拢价值。”

    奥地利在奥匈帝国内的地位,就相当前世美国在世界中的定位,掌握金融,军事还有文化三大武器,虹吸整个帝国内部的财富。

    因此,即便奥地利的工业规模和实力远不如波西米亚,但是奥地利人依旧能过的很滋润,当然,这仅仅是相对于帝国内部的其他地区而言。

    不过,这种“不公”,实际上对于整个帝国版图的民众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统一帝国下,哪怕奥地利吃相再难看,也不可能一毛不拔,反哺帝国内的其他区域经济发展。

    前世,奥匈帝国一战解体后,一直到21世纪,原帝国版图内那些分裂的国家,富裕的依旧富裕,贫穷的依旧贫穷,就很能说明问题。

    而且在奥匈帝国框架下,哪怕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的民众,也能享受大国公民的福利待遇,这一点也很重要,就比如匈牙利的商人到海外投资,打着奥匈帝国的旗号,就可以避免诸多麻烦。

    同时,帝国框架下也能有效维护他们领土的完整性,不需要担心外敌的威胁。

    总而言之,奥匈帝国对于维护区域的稳定,还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但这就是旁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了,一个强大的奥匈帝国,只会让他的邻国们感到不安,这其中,尤其以苏联最为强烈。

    阿尔图佐夫说道:“奥匈帝国是同盟国阵营内最脆弱的一环,而同盟国阵营又是苏联最大的威胁,因此,削弱和分化同盟国阵营,对于苏联尤其重要。”

    “现在,德国的阿道夫已经上台,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因为阿道夫和他的民族党,都是一群极端好战分子和民族分子。”

    “未来,德国必然重新走上扩充军备,入侵苏联的道路,而德国又是同盟国阵营的领导者,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剪除德国的羽翼。”

    德国的羽翼,自然就是奥匈帝国,一战已经证明,德国和奥匈帝国联合,就足以挑战整个欧洲,这是苏联不想看到的。

    所以,任何能够瓦解和削弱这个联盟的办法,苏联都愿意尝试,哪怕是肢解掉奥匈帝国,使其四分五裂。

    对于阿尔图佐夫的判断,他的副手谢尔盖也表示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是世界工人运动,最大的阻碍,也是欧洲大陆上,封建和资本主义混合的坚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非洲创业实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恶的呃呃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恶的呃呃呃并收藏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