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了熙河包氏私塾。

    因为有钱,所以,包顺直接下令,所有包氏族人的孩子,都可以入读。

    其中学习成绩优异者,更是可以免费入读。

    每年私塾成绩排名前十的孩子,更是能拿到五十贯以上的赏钱。

    回忆着这些,包诚认真看起了题目。

    第一题:关关雉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子谓《关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也?今朝廷欲举关雉之义,以合修身治国齐家之道,汝且具义而书,限千字。

    第二题: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周礼曰:均贫富,孔子曰:均无贫,方今天下,富者虽未阡陌连野,贫者实无立锥之地,今天子欲举先王之道,奉圣人之教,以求民富而国强,汝且以《硕鼠》之义,书先王之道,圣人之教,用于当今之法,限千字。

    看完这两道题目,包诚就皱起眉头来,感觉这两道题目对他来说,似乎有些过于难了。

    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在卷子上,似乎还贴着一张黄麻纸。

    他好奇的拿起黄麻纸,发现上面用着小楷,列举着本次科举需要避讳的文字和如何避讳的办法。

    譬如,诸位先帝名讳与谥号、庙号,以及当朝天子的名讳自然都要避讳。

    但,当今天子圣明,为了防止给天下士人添麻烦,所以已有旨意,诸先帝圣名、庙号、谥号,皆可以用其陵名代指。

    譬如先帝,可书【永裕陵】。

    而天子本人名讳,则可以在遇到的时候,空出不书,号【空一格】。

    此外,两宫慈圣闺名,皆为二字,只要不是二字同书,则无须避讳。

    两宫父祖,则可书其谥号。

    譬如太皇太后之父高遵甫,可书【高穆武公】,而皇太后之父向经,可书【向康懿公】。

    此两宫慈旨也。

    而在大宋,需要避讳的还不止这些。

    依故事,都堂宰相的名讳,也需要避讳——此国朝所以尊宰相而崇治道也。

    亦是宰相位极人臣的威严所在。

    有些时候,朝廷甚至会要求避讳宰相的父祖之名。

    比如包诚在熙州州学的时候,就听横渠的先生们说过在先帝时,因故宰相曾公亮德业功高,故在其在位时不止科举,就连朝廷公文也要避讳曾公亮之父曾会的名讳。

    于是,一度政事堂下给有司的文书【堪会】,被避讳成【堪当】,直到曾公亮告老。

    好在,如今当朝的两位宰相,皆高风亮节之人。

    故此,都已婉拒了朝廷避讳其父祖名讳的要求。

    按照两位宰相的请求,今年科举,士人只需在提及他们的大名时,避讳他们两人名讳中的最后一个字即可。

    譬如,左相吕公著,可书【吕公着】,右相蒲宗孟可书为【蒲宗莽】。

    这都是取其同音字以避讳。

    将避讳要求和避讳办法细细的看完,包诚重新看向那两道诗经正经题。

    想了想,包诚轻声道:“我还是暂且看看其他正经题罢!”

    这两道题,对他而言,实属有些过于难了。

    可是,当他看完其他题目后,他就知道了。

    他其实只有诗经题这一条路。

    至少,他在熙州州学是认真学过一年多的诗经。

    而其他四门正经,对他来说,过于深奥了。

    于是,包诚只能是低下头来,认真的审题,从有限的知识储备里,榨取出更多的文字。

    好在,他没什么压力。

    此番进京,也没存着能考中的想法。

    对他来说,这次进京赶考,纯粹是来感受一下大宋科举气氛,顺便去看看汴京学府里他祖父买的房子。

    ……

    贡院的考试正在进行的时候。

    赵煦也没有闲着,此刻的他,正在崇政殿上,接见着太学所报的今年太学上舍优等生代表。

    自太学改革,以打分制取代过去主观味道过浓考评制后。

    太学就开始了急速内卷。

    过去那种,升舍靠关系,出官靠人脉的乱象,已是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涉及出官这种关乎太学生们既得利益的东西。

    赵煦都不需要派探事司逻卒监督,太学内部的太学生们,就自发的开始监督起同斋同舍的同学们。

    尤其是上舍生们之间,已卷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没办法!

    现行太学学分制下,太学生们不仅仅要学业成绩优秀,每一科都不能有短板。

    还得善于庶政实务,懂经济刑律甚至天文地理。

    不然的话,一旦升到了上舍,需要前往有司官署实习的时候。

    万一,没有人肯要,或者在官署里的实习成绩太低。

    那就完蛋了!

    反之,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升到上舍生,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