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沅州、辰州,就要天下大乱。

    想要镇压下去,又得调兵、拨钱,关键完全没必要!

    所以,今次的金明池争标,赵煦大撒币,其实也是对禁军的最后一次试探。

    真要连孔方兄都激不起这些混账的血勇。

    那赵煦也没办法了。

    好在,事实证明,孔方兄的威力,还是无所不能的。

    在赏格的刺激下,金明池中,战鼓擂动,一艘又一艘的舟船,竞相争锋,而且毫不相让!

    什么手段都有人在使!

    须臾之间,便有七八艘小舟翻船,船上水手跌落水中后,却并未气馁。

    有将小舟扶正,欲继续追击的。

    更有破罐子破摔,直接化身水鬼,潜入水中,专为破坏、倾覆他人舟船的。

    一时,湖面上百舸争流,水面下浪花四溅。

    “直娘贼的虎翼军,尔敢!?”

    “嘻嘻……就许尔捧日军下绊子,不许俺虎翼军使手段?”

    “蠢物!神卫军的许四已要夺标了!”

    “他夺不了!”

    一片喧哗中,一条虎头船,趁乱突围,直冲水心殿前,那挂着标物的竹竿。

    虎头船上的战鼓,被擂的隆隆作响,船头站立着的将官,拼命的舞动手中的军旗。

    是天武军的战旗。

    赵煦站起身来,抚掌称赞:“善!”

    “不愧是天武健儿!”

    天武军,是真正的赵氏根基之一。

    其前身,乃是后周的控鹤军,而控鹤军乃太祖嫡系,大宋肇建,更美名曰:天武,隶殿前司,分左右厢,肩负着汴京内城右厢的职守。

    待遇更是上四军中最好的!

    天武军,为天子亲兵,殿前锐卒,自肇建以来,就一直维持着七军三十六指挥的建制(天武军左右厢各三军,每军五指挥,又各置第四军,荣养年高、残疾军士,号为剩军)。

    而且,全部都在汴京,从未出外驻泊。

    可谓是赵官家嫡系里的嫡系!

    赵煦一边赞叹,一边对着身边的童贯吩咐:“且请苗帅上前受赏!”

    如今,殿前司的都指挥使是燕达。

    但燕达早已自动自觉的回家荣养了——燕达三子,皆为御龙直指挥使,他若再继续在殿前司主事,哪怕赵煦能放心,向太后也不敢放心啊!

    于是殿前司的日常实际工作,就落到了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苗授身上。

    如今天武军争标成功,自然要奖赏作为殿前司负责人的苗授。

    童贯领旨,上前朗声道:“天子德音: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授,上前听赏!”

    苗授闻言,当即起身,趋步而前,来到龙舟的殿阁前,俯首而拜:“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臣授,恭听德音!”

    “将军练兵有成,督军有功,朕甚嘉之,其赐将军,御剑一柄,望将军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赵煦朗声说道。

    “唯!”苗授大喜:“臣敬受德音,夙兴夜寐,不敢或忘!”

    赵煦颔首:“善!”

    但在心中却知道苗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位昔日的大将,如今已经彻底向着打灰元帅的方向发展。

    其在京中,带着禁军承包了包括凿井、修码头、造龙门吊以及修建庭院、宅邸在内的无数工程。

    于是人送外号:凿井子太尉、修园子殿帅。

    当然了,赵煦知道,苗授之所以变成这样子,完全是他的缘故。

    苗授的堕落,甚至是奉旨堕落!

    就如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那些纷纷买田置宅,过上了有事枕美人,无事睡美人的荒诞生活的义社兄弟。

    没两年,那些昔日纵横天下,叫天下四夷震怖的大将,就堕落到连铁锏都舞不动,硬弓也拉不开的地步。

    不过……

    这样也好!

    世人皆道,将军但在马上死。

    可,赵煦还是认为,为国建功的将军,最好是在富贵中,死于子孙环绕下比较好。

    反正,在京禁军已经烂透了。

    就这么着吧!

    这样想着,赵煦就又解下了随身佩戴的一块玉佩,然后亲自走下御座,从殿阁上走下,来到甲板上。

    “此玉,母后所制,朕日常所配,其赐殿帅,望殿帅珍之重之,富贵长命!”

    苗授恭身泣拜:“官家如天之恩,臣谨受!”

    便接过御剑、玉佩,然后郑重的将玉佩收入怀中,接着欣喜的举起御赐宝剑,向着在坐的武臣们,炫耀了一番。

    深感自己提前半年,就在殿前司诸军内拣选善水之健儿,果然是赌对了!

    于是即使回到座位上,他也依旧沉浸在喜悦中。

    而苗授素来是自家有了喜事,就要与同僚分享。

    “子京(刘昌祚),且看吾这御剑何如?”

    刘昌祚微笑着,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