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找庆修帮忙?(1/3)
魏征闻言没有纠缠,颜思鲁不愿意当主考官,只愿意当副考官,总不能非要将人按在主考官位置上。
左右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只是问一嘴,看是不是有别的隐情。
得了答案,魏征便闭了嘴。
然而,朝中却没多少人相信是颜思鲁真心不想当主考官。估计是颜老爷子看出了陛下的意图,心知陛下不好意思主动提,索性自己提了。
散朝后,李二将李承乾召来。
李承乾低垂着头行礼,没让李二看见自己气得几乎扭曲的神情。他忍了又忍,才没有在李世民面前露出异样。
“起来吧。”李二看着这个儿子,既恨铁不成钢,又想到自己投入多年的心血,最终叹了口气。
“青雀比你更适合主持秋闱科考。”
李承乾露出笑脸,“青雀的文采向来好,由青雀主持秋闱科考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儿臣担心青雀年轻,怕他会不服众。”
李二看了看李承乾的神色,没看出不满,这才心情好了些。心情好了,说话也放松许多,比起君臣,这会他和李承乾更像是父子间谈话。
“青雀可比你少让朕操心许多。”李二没好气地道。
随即他又解释道:“不服众一事不用担心,颜老爷子不是那种倚老卖老的人,有他压着,下面的人就算看轻青雀,也不敢做得太过。”
“至于高士廉,傲是傲了点,且与庆修有矛盾,但是这正好牵制了主考官。”
李二隐隐有些教导的意思,“三个考官,一个能坐镇压住场子,另外两人互相牵制,这样便能让秋闱不变成一言堂。”
李承乾连连应是。
闲聊了会,李二瞥着李承乾道:“这次没让你主持秋闱科考,也是因为朕对你另有安排。”
李承乾心脏狂跳,终于生出了点期待。
“近来各地汇报,河水的水线逐渐涨高,虽然各地府衙县衙都有密切关注,且又紧急修理加固河堤,但是每年依然会出现暴雨下,河水淹没农田,涌入郊外城中的情况。”
“再者,无论有没有出现水灾洪灾,每年这时朝廷也会派遣钦差到可能爆发水灾洪灾的地方巡视。”
这是李二采纳了庆修的建议后做的决定。
一来,巡视的钦差可以巡查地方州府有无出现鱼肉百姓、民不聊生的情况。二来,能检查河流堤坝是否足够稳固,河流是否有暴涨、爆发大的水灾洪灾的危机。三来,也是体察民情。
李二看着李承乾道:“今年巡视的钦差,朕打算让你担任,近来你多关注南边的情况,也可以向工部多了解这方面内容。”
李承乾连忙躬身,脸上露出惊喜激动的神情,“儿臣一定会将差事办好!”
“哼,这次的差事再没给朕办好,等你回来,朕新账旧账和你一块算。”
李二冷哼了声,话说得不客气,语气却并不算严厉,更像是在教训晚辈。
李承乾扯出一抹讨好的笑,微微垂下头道:“请父皇放心。”
正事商议完,李二又考校了一番李承乾的功课。
他皱了皱眉头,不算满意,但是不至于太差,最终还是将人放走了。
他看着李承乾低头恭敬离去的身影,轻叹。
希望承乾能把握好机会,也亲眼看看民间疾苦。
自从庆修给了点修建堤坝和疏通河道的建议,以及应对水灾洪灾的紧急办法后,大唐再没出现过情况分外严重的洪灾。
今年估计也不例外。
此次让承乾亲自前去,也是希望他能借此机会收揽民心。洛阳刺史一案虽然他没有将幕后主使的身份说出来,但不少人猜到了是承乾。
民间也隐隐有流传出相关消息,致使太子在民间的名声,委实不太好。
这次承乾巡视民间,做得好的话,便能收揽一波民心。
另外,李二也有意让李承乾亲眼去看看民间疾苦。省得整日高居东宫,忘记了民间百姓,竟然能做出贪墨如此大额的税银的事来。
想到这里,李二又是一阵气闷。
承乾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青雀是庆修教导出来的,怎么两人就差这么远?
都是他的种,难不成真是他不会教人?
李二按了下眉心,抽过一本尚未批阅的折子,低头忙起政事来。
罢了,他如今精力尚可,慢慢将承乾纠过来便是了。
看承乾方才听话乖顺的样子,应该也是知错了。
知错且听话乖顺的李承乾,回到东宫后,立刻变了脸,面沉如水,进门便摔砸掉手边一个花瓶。
他硬生生忍下了怒火,没再继续摔砸东西。动静太大,很容易有风声传到父皇那边。
只是李承乾越想越怒,最后忍得面容也有些扭曲。
听闻太子动怒,又想到李承乾刚从皇宫那边回来,猜到此事与陛下有关后,陆德明连忙赶了过来。
“手脚麻利点,收拾完就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左右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只是问一嘴,看是不是有别的隐情。
得了答案,魏征便闭了嘴。
然而,朝中却没多少人相信是颜思鲁真心不想当主考官。估计是颜老爷子看出了陛下的意图,心知陛下不好意思主动提,索性自己提了。
散朝后,李二将李承乾召来。
李承乾低垂着头行礼,没让李二看见自己气得几乎扭曲的神情。他忍了又忍,才没有在李世民面前露出异样。
“起来吧。”李二看着这个儿子,既恨铁不成钢,又想到自己投入多年的心血,最终叹了口气。
“青雀比你更适合主持秋闱科考。”
李承乾露出笑脸,“青雀的文采向来好,由青雀主持秋闱科考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儿臣担心青雀年轻,怕他会不服众。”
李二看了看李承乾的神色,没看出不满,这才心情好了些。心情好了,说话也放松许多,比起君臣,这会他和李承乾更像是父子间谈话。
“青雀可比你少让朕操心许多。”李二没好气地道。
随即他又解释道:“不服众一事不用担心,颜老爷子不是那种倚老卖老的人,有他压着,下面的人就算看轻青雀,也不敢做得太过。”
“至于高士廉,傲是傲了点,且与庆修有矛盾,但是这正好牵制了主考官。”
李二隐隐有些教导的意思,“三个考官,一个能坐镇压住场子,另外两人互相牵制,这样便能让秋闱不变成一言堂。”
李承乾连连应是。
闲聊了会,李二瞥着李承乾道:“这次没让你主持秋闱科考,也是因为朕对你另有安排。”
李承乾心脏狂跳,终于生出了点期待。
“近来各地汇报,河水的水线逐渐涨高,虽然各地府衙县衙都有密切关注,且又紧急修理加固河堤,但是每年依然会出现暴雨下,河水淹没农田,涌入郊外城中的情况。”
“再者,无论有没有出现水灾洪灾,每年这时朝廷也会派遣钦差到可能爆发水灾洪灾的地方巡视。”
这是李二采纳了庆修的建议后做的决定。
一来,巡视的钦差可以巡查地方州府有无出现鱼肉百姓、民不聊生的情况。二来,能检查河流堤坝是否足够稳固,河流是否有暴涨、爆发大的水灾洪灾的危机。三来,也是体察民情。
李二看着李承乾道:“今年巡视的钦差,朕打算让你担任,近来你多关注南边的情况,也可以向工部多了解这方面内容。”
李承乾连忙躬身,脸上露出惊喜激动的神情,“儿臣一定会将差事办好!”
“哼,这次的差事再没给朕办好,等你回来,朕新账旧账和你一块算。”
李二冷哼了声,话说得不客气,语气却并不算严厉,更像是在教训晚辈。
李承乾扯出一抹讨好的笑,微微垂下头道:“请父皇放心。”
正事商议完,李二又考校了一番李承乾的功课。
他皱了皱眉头,不算满意,但是不至于太差,最终还是将人放走了。
他看着李承乾低头恭敬离去的身影,轻叹。
希望承乾能把握好机会,也亲眼看看民间疾苦。
自从庆修给了点修建堤坝和疏通河道的建议,以及应对水灾洪灾的紧急办法后,大唐再没出现过情况分外严重的洪灾。
今年估计也不例外。
此次让承乾亲自前去,也是希望他能借此机会收揽民心。洛阳刺史一案虽然他没有将幕后主使的身份说出来,但不少人猜到了是承乾。
民间也隐隐有流传出相关消息,致使太子在民间的名声,委实不太好。
这次承乾巡视民间,做得好的话,便能收揽一波民心。
另外,李二也有意让李承乾亲眼去看看民间疾苦。省得整日高居东宫,忘记了民间百姓,竟然能做出贪墨如此大额的税银的事来。
想到这里,李二又是一阵气闷。
承乾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青雀是庆修教导出来的,怎么两人就差这么远?
都是他的种,难不成真是他不会教人?
李二按了下眉心,抽过一本尚未批阅的折子,低头忙起政事来。
罢了,他如今精力尚可,慢慢将承乾纠过来便是了。
看承乾方才听话乖顺的样子,应该也是知错了。
知错且听话乖顺的李承乾,回到东宫后,立刻变了脸,面沉如水,进门便摔砸掉手边一个花瓶。
他硬生生忍下了怒火,没再继续摔砸东西。动静太大,很容易有风声传到父皇那边。
只是李承乾越想越怒,最后忍得面容也有些扭曲。
听闻太子动怒,又想到李承乾刚从皇宫那边回来,猜到此事与陛下有关后,陆德明连忙赶了过来。
“手脚麻利点,收拾完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