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弟,西南那边你有什么想法?”

    苏谨摇摇头:“卡契朱能镇守了十年,足够了解当地情况,管招兀吉尔和他配合得当,我的意见是,不要贸然调动了。”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棣笑笑:“不过乌斯藏的卫所,朕得动动。”

    苏谨明白他的意思。

    自古以来,吐蕃就和汉家人离心离德,更是大唐的最大外患。

    如今虽然早年被洪武爷征服,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但却更多依靠本地治理,更像是宣慰司。

    但随着苏谨将铁路带入大明,这十年间朱棣对乌斯藏的掌控愈发稳固。

    到了这个时候,可就不能由着他们继续实控,必须往里面钉钉子了。

    尤其是在这风雨飘摇之时,每一个没有被大明稳稳控在手里的地域,都有可能成为敌人引火的线头。

    “你准备用谁?”

    “调李彬吧。”

    李彬是凤阳人,早期承袭父职成为武将,在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主动归附,作为前锋一路南进,颇有战功。

    建国之后,累功又升到都督佥事。

    永乐元年的时候,朱棣犒赏靖难功臣,他又以功封为丰城侯,还给了世券。

    在洪武时期,这个铁券不是啥好东西,甚至可能是催命的符。

    但朱棣对功臣还算不错,也没做什么杀功臣的事。

    苏谨和李彬不熟,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交恶,闻言也没说什么。

    “孙威这次跟我回来了,让他带一个千户也去乌斯藏吧,说不定有点用。”

    朱棣疑惑。

    倒不是他信不过孙威,而是有大用。

    按朱棣的意思,孙威应该被派去西域或者漠北领军,才能发挥他的最大能力。

    毕竟,孙威可是苏谨麾下第一陆战名将,就连朱棣也眼馋的很。

    只给一千兵?是不是太少了点?

    苏谨明白朱棣的疑惑,开口解释道:“那老小子在我麾下散漫惯了,听调不听宣,他到了西域是听老徐的,还是老徐听他的?”

    朱棣心想也是。

    孙威只听苏谨一个人的命令,就连朱棣想要直接指挥他都很难,除非苏谨放话。

    徐辉祖自然在军中很有威望,孙威也服气他,但一旦打起仗来,这小子可就有点那么不管不顾的意思。

    与其让他去西域和老徐置气,还不如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伺机而动,反而能收到奇效。

    更何况朱棣麾下不缺名将,朝里还有那么多武勋摩拳擦掌等着建功立业呢,孙威何必去和他们抢功劳?

    别以为打起来大家都是一条心,对外自然同仇敌忾,但内里勾心斗角耍心眼子的破事也绝不会少。

    苏谨直接把孙威丢去了列城,但列城显然不是他的终点。

    朱棣似乎咂摸出点味儿来:“你该不会...打算灭了天竺吧?”

    苏谨摇头苦笑:“怎么说呢,这玩意虽然膈应人,但是他们也是古国,人口不比咱们少,像对交趾、吕宋的那套办法,放在他们身上未必管用。”

    有些话苏谨没说。

    主要是天竺老的脑回路实在太过清奇,就连苏谨都没把握儒家文化有没有那个威力,能把他们同化。

    再想想他们那环境...

    苏谨表示自己没那本事帮他们治理,还是让他们继续在粪坑里腐烂吧。

    “孙威我没打算给他具体任务,但有一点。”

    苏谨合上手里的奏疏搁在一边:“一旦出兵,必须打断他们的脊梁,百年内别想对大明犯葛。”

    至于百年后,苏谨表示呵呵。

    除非大明再次经历一遍辫子朝,所有的科技都停滞不前,否则没人能赶超大明的脚步。

    百年后,别说主动对大明用兵,恐怕到时候大明说句狠话,全世界都得劝大明冷静。

    “好,这话听着提气!”

    朱棣眉宇间遮不住的兴高采烈,谨弟回来就是好,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

    苏谨没注意朱棣的表情,忙着去拿下一封奏疏:“西域有老徐镇着,前锋有汉王和邱福,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无非就是安排一些武勋,帮他们分担分担。”

    不过苏谨有些皱眉:“但有一点,大哥你可得跟他们打好招呼,挣功劳没问题,但有谁敢在背后使绊子,我第一个不饶他。”

    闻言,朱棣的神色也冷了下来:“放心,朕昨日就把他们喊进宫叮嘱过了,敢乱来,朕把他祖坟都给扒了!”

    这一点苏谨相信朱棣做的出来。

    当时要不是自己拦着,景清老家的祖坟都得被扒个精光。

    这老小子不下手则已,一旦下手可比他爹狠多了。

    “漠北...漠北...”

    漠北,才是苏谨真正担心,也是需要他真正操心的。

    英国人和联众国的联合舰队,十年前就把罗刹人的地盘打了下来。

    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手抽的鸡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手抽的鸡蛋并收藏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