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檀老板的阳谋(2/4)
而庞大的数据基础,可以为智驾系统提供海量的真实路况数据,用于持续训练和优化算法,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
在安全冗余设计方面,高端车型的智驾系统中,采用了包括电源,制动,转向,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在内的多重冗余设计,确保单一部件失效时,系统依然能保持安全运行或实现安全停车。
技术,财力,数据等等,尉来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有能力打破这种行业潜规则。
“檀总,我想请问一下,跟贵公司合作的mINI EV与即将上市的吉利银河E8,用的也是尉来的智能驾驶系统,那么我想请问一下这两款车型是否也包括在兜底政策之内?”
评论区里的评论,基本没什么营养,以夸为主,另外还有嘲讽其他车企的,不过也有不少理性的消费者,他们会一点点分析尉来兜底政策的相关条例。
当然,也有mINI EV的车主还有意向银河E8的用户,关心起尉来的兜底政策是否覆盖这两款车型。
“包括在内,任何搭载尉来智驾系统的车型,都包括在兜底政策之内,无论是否是尉来自身的车型。”
mINI EV都进入到尉来APP的销售体系当中了,虽然是尉驰动力的车型,要与宝马分钱,但尉来也已经把他视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毕竟赚了钱也有自己的,车子卖得多也更有利于尉来。
而即将上市推出的银河E8,尉来也已经跟吉利沟通过了,吉利自然是无话可说,虽然尉来打破行业潜规则,同样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但对于E8来说,兜底的好处多多。
至少在选装高端智驾方面,会有更多的用户。
“檀总牛逼,尉来牛逼。”
兜底政策一出,互联网上对于尉来还有檀锦程本人的攻击,像是集体消失了一样,此后好几天的时间,都刷不到关于尉来与檀锦程的负面新闻了。
当然,也没有任何车企对尉来兜底政策做出任何的回应或者反制措施,似乎整个车圈都像不知道这件事儿一样。
“哈哈,搞笑啊,之前骂得狠,现在没有任何的回应,有种也跟啊。”
等了好几天,依旧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之前还在等着的吃瓜群众,这会儿已经高潮了,大部分消费品都有他的粉丝群体,区别就是理智还是极端而已。
尉来与檀锦程当然不缺粉丝,之前的谩骂当然也有粉丝维护,但无奈上一次的的谩骂不只是一家行为,背后甚至还有尉来自家推动。
因此哪怕粉丝极力维护,声音也被压下来了,但这一次不同,没有哪一家车企对此做出回应,也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跟进,谩骂也失声了,尉来的粉丝群体因此进入了狂欢。
如果说315之后的两天里,友商们没有什么回应或者跟进的话,还可以理解是在制定策略,但已经一个星期了,还是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对尉来的兜底政策做出任何的回应,更不用说跟进措施了。
“消费者肯定无法理解,所谓的兜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敢于打破行业潜规则,归根结底就是一场关于技术自信,成本控制,垂直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综合较量,本质上这玩意儿就是一场阳谋。
尉来长期以来深耕L2领域的稳健政策,被其他车企以及消费者吐槽为保守,但正是这种稳健的技术路线,让其对系统的故障率,失效模式和边界能力有更精准的数据和信心,敢兜底,就意味着内部测试算过赔付率和成本。
保险公司之所以这么赚钱,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全球领先的精算能力,尉来通过自身还有保险公司的数据,认为兜底的风险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
而其他车企,许多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智驾系统采用大量外部供应商,自身对技术的底层理解和优化能力相对较弱,自然不敢轻易跟进。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成本与利润方面的考虑,尉来敢于兜底是基于利润能够覆盖住成本,其他车企无法覆盖住这种成本,兜底就意味着加大亏损,自然是很难做出决定的。
任何商业竞争,其实都基于利益基础的,当跟进无法保证利润,那无论再怎么高调的企业,都会选择无视,要脸?不存在的。
当然,尉来这一波兜底政策,除了应对智驾的竞争之外,还有商业模式的探索。
长期以来,行业的传统模式,即驾驶员永远是责任主体,车企提供的只是辅助工具,就像是手机等等消费品一样的,我们卖给你了,怎么用是你自己的事儿,出了事儿也是由你自己责任。
驾驶员永远是责任主体,可把车企理解为“教练”的角色,是辅助,而尉来在兜底政策上的尝试,其实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车企试图将责任主体从驾驶员部分地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扮演司机的角色,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变革。
教练与司机,哪个更重要,哪个场景更加的频繁,一目了然。
“现在我倒是希望L3立法更晚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