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自平定了蓝田造反后,接下来数月的时间,也没什么大事儿。

    秦风一如既往的监国。

    大朝会的次数少了,官员们的效率高了。

    加上内阁也彻底步入了正轨,就连夏税以及秋粮的征收,都没有出现任何岔子。

    至于那些粮食。

    倒也不必押解入京,反而可以存入地方上的粮仓内,用于储备。

    “以往京都的粮食,是通过漕运汇集了天下之粮,才能维系住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

    秦风看着粮食的奏疏,也觉得很有意思。

    “千年前的开元盛世,明皇早些年是何等的英明,但就为了长安缺少粮食的问题,逼得明皇每年都不得不往返于洛阳。”

    “后来也就逐渐有了个移都就食的说法。”

    就是因为洛阳拥有大粮仓,粮食若是转运到长安损耗极重。

    最后明皇不得已,每年带着朝廷的班子,前往洛阳去吃饭。

    历史上这种事儿其实也不少。

    只不过创造了开元盛世的明皇,宠幸杨贵妃的明皇,最为有名气罢了。

    京都虽然也人口众多,但拥有水运之利。

    加上南北钱粮皆容易汇聚于此。

    京都的粮食一直没什么问题,存的很多。

    然而。

    天下各地若是往京都转运粮食,往年都是最难的事儿。

    至于现在……

    “如今天下各地,粮食尽数自储,京都的粮食,多用的是辽地的粮食。”

    “广宁城上船一路运到京都,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而北方等今年刚收缴的粮食,正好用作修缮黄河等事宜,省去了来回调度的损耗,便宜许多。”

    别看京都只是两百万人的粮食。

    可要为了让这两百万人都吃饱饭,所需要运的粮食,路上的损耗,怕是都够上千万人吃了。

    而且最为可怕的。

    是京都的粮价,本身就要比地方上还要低一些。

    这就导致往京都运粮,基本无利可图。

    全靠庆皇强权征调。

    不过如今有了辽地粮食入京都,那么就能缓解很大的问题。

    毕竟辽地的粮食,运往沿海各地是最为便捷的。

    然而大庆南北各地,需要大量粮食的地方,也就范阳、京都、以及广州城三地了。

    然而广州城那边稻米一年三熟。

    加上本身离着占城就近,外加上岭南那般人什么东西都能吃……

    以及辽地离着广州的海路着实有些太远。

    辽地粮食,最好的倾销地,也就只剩下京都了。

    对于大庆百姓来说。

    只要有了粮食饿不死,做什么都好说。

    秦棣拿着糕点随时吃着。

    “有了辽地那么多粮食进来,人人都能吃得饱饭,这已经称得上天下大治了。”

    “如今开朝才二十多年,就能治理到如此地步,当真难以想象。”

    秦棣对此相当感慨。

    历朝历代,从战乱中刚刚平定下的新皇朝,往往得需要两三代人的积攒,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甚至就连开元盛世,那时候都建朝一百多年了,也难以满足粮食上的需求。

    可如今这大庆,短短二十年,就治理出了几十年的成果。

    “还是得益于技术的发展。”

    秦风看着殿内崭新的地形地势沙盘图。

    以往广宁城有关于辽地的巨大沙盘。

    如今,也总算有大庆的了。

    只不过这条沙盘,主要还是只有两条线。

    一条是黄河以及周边水域的,上面插着诸多颜色不一的旗帜,代表着那里正在被治理。

    而另外一条,则是南北的,上面摆放着诸多城市。

    那是京辽道。

    也就是京都通往辽地的道路。

    那里如今也在勘测施工,已经完成了五成。

    “从古至今,随着工具越来越先进,这天下发展的便也就随之越来越好。”

    “秦朝时天下人口才就几千万人,可如今这天下间又有多少人了。”

    “以往两头牛才能抬一个犁拉,而现在就不算上辽地的大型农机,单说这南方的曲辕犁,一头牛便可轻松拉动,种田都方便了太多。”

    “等到了未来,技术还会进一步突破。”

    秦风将一枚绿色的小旗子,插在一处施工道路上。

    “这就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秦棣轻微皱了皱眉头。

    “老六,你那大型蒸汽农机,可否能送到鞑靼地几台?”

    秦风听此有些疑惑。

    “三哥不该要战车吗?”

    秦棣则摆了摆手。

    “迁移到鞑靼地的人口数量,如今有点多了,而土地产出的粮食却不太够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无敌六王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码字还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码字还债并收藏无敌六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