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现场的新鲜痕迹(1/2)
砖窑内壁有一处新鲜的擦痕,长度约&nbp;30&nbp;厘米,宽度&nbp;5&nbp;厘米,小孙用镊子夹起擦痕边缘的纤维“墙体为黏土烧制的砖块,擦痕处有明显的砖屑脱落,非自然风化形成,”&nbp;他将纤维与尸体工装外套上的纤维对比,“两者材质一致,均为棉混纺纤维,推测尸体曾被人靠在窑壁上,或搬运时与墙体发生摩擦。”&nbp;在擦痕下方的碎石堆里,他还发现了几滴淡褐色液体痕迹,用试纸检测后,显示为疑似血迹的阳性反应,“需要提取样本送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与死者有关。”
小王将询问笔录本放在警车上,赵建国坐在副驾驶座上,双手仍在不停颤抖,指节因用力攥紧羊鞭而泛白。“我每天早上&nbp;5&nbp;点多就上山放羊,今天想着往深处走找片好草场,”&nbp;他的声音带着哭腔,牙齿打颤的声音在密闭的车厢里格外清晰,“走到砖窑门口时,看到里面好像有个人,我还以为是哪个流浪汉在躲风,喊了两声没反应,就拿着羊鞭拨开草走进去,结果一看……&nbp;脸都青了,手一碰冰凉,我吓得魂都没了,赶紧跑下山打电话报警!”
“你昨天放羊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这个人?或者听到砖窑方向有异常动静?”&nbp;小王的钢笔在纸上快速滑动,赵建国努力回忆着“昨天下午&nbp;4&nbp;点多我就下山了,没看到任何人,不过前天晚上我在家门口抽烟,听到山上有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像是在爬坡,当时我还纳闷,这山路不好走,谁会晚上开车上山。”&nbp;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这山上除了放羊的,平时很少有人来,尤其是那座废弃砖窑,听说十多年前出过事故,更没人敢靠近。”
小杨的勘查灯在尸体身旁的碎石堆里有了发现,掏出一枚银色打火机,外壳已经变形,上面印着&nbp;“北山汽修厂”&nbp;的字样,边缘沾着红褐色泥土。“打火机表面有明显的挤压痕迹,推测死者生前曾将打火机攥在手里,”&nbp;他用证物袋小心收好,“在打火机内侧提取到一枚残缺指纹,纹型为箕型纹,仅残留&nbp;8&nbp;个特征点,需送实验室增强处理。”&nbp;在尸体身下的砖缝中,他还找到一根黑色尼龙绳,与死者指尖攥着的麻绳材质不同,但绳头同样有磨损痕迹,“可能是嫌疑人遗留的,需要与麻绳一并送检,确认是否存在关联。”
“砖窑周边有没有发现车辆痕迹?”&nbp;小王继续追问,赵建国指着砖窑西侧的山路“那边有片空地,平时我会在那里歇脚,昨天早上我还看到空地上有车辙印,不是我们村里拖拉机的痕迹,像是小轿车的,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说不定跟这事有关!”
小孙立刻赶往那片空地,果然在泥土中发现了清晰的车辙印。“两组轿车轮胎印,型号为&nbp;205/55&nbp;r16,推测为紧凑型轿车,”&nbp;他用拓印纸小心提取,“车辙间距&nbp;15&nbp;米,轮距&nbp;12&nbp;米,符合大众朗逸或丰田卡罗拉等车型的参数,轮胎花纹里嵌着红褐色泥土,与尸体裤脚上的泥土成分一致,车辙边缘有明显的停车制动痕迹,推测车辆曾在此处长时间停留。”&nbp;在车辙旁的草丛中,他还找到几片黑色塑料碎片,拼接后像是汽车保险杠的部件,“需要送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与某款车型的保险杠材质吻合。”
当技术人员准备固定现场痕迹时,李明的目光落在砖窑顶部的破洞上。“查一下前天晚上北山周边的交通监控,重点看通往砖窑的山路入口,”&nbp;他对着对讲机下令,“尤其是赵建国提到的‘夜间上山的汽车’,务必确认车辆型号和行驶轨迹。”&nbp;远处的羊群在山坡上散落着,咩咩的叫声偶尔传来,却驱不散砖窑周边的凝重气息。
小王合上笔录本时,赵建国还在念叨着“这山上太不安全了,以后我再也不敢往深处放羊了……”&nbp;他的声音里满是后怕,双手反复摩挲着羊鞭上的裂痕。小杨和小孙的勘查记录已经写满两页,从尸体特征到足迹、纤维、打火机,每一条线索都指向&nbp;“他杀”&nbp;的可能,但死者身份、作案动机、嫌疑人具体信息,仍隐藏在北山的晨雾与废弃砖窑的阴影之后。
李明对着对讲机部署后续工作“小杨、小孙继续扩大勘查范围,重点排查砖窑周边的树林和沟壑,寻找更多痕迹物证;小王负责调取北山山路入口的监控,走访山下的村落,寻找更多目击者;技术科立即将现场提取的纤维、疑似血迹、打火机等物证送检,确认是否与死者有关。”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砖窑顶部的破洞照进来,在尸体旁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明看着蜷缩在砖窑深处的尸体,心里清楚,这具冰冷的躯体背后,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他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散落的痕迹中,拼凑出真相,让死者得到安息。
北山的晨雾彻底散去后,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小杨将勘查包放在砖窑入口的平整石块上,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王将询问笔录本放在警车上,赵建国坐在副驾驶座上,双手仍在不停颤抖,指节因用力攥紧羊鞭而泛白。“我每天早上&nbp;5&nbp;点多就上山放羊,今天想着往深处走找片好草场,”&nbp;他的声音带着哭腔,牙齿打颤的声音在密闭的车厢里格外清晰,“走到砖窑门口时,看到里面好像有个人,我还以为是哪个流浪汉在躲风,喊了两声没反应,就拿着羊鞭拨开草走进去,结果一看……&nbp;脸都青了,手一碰冰凉,我吓得魂都没了,赶紧跑下山打电话报警!”
“你昨天放羊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这个人?或者听到砖窑方向有异常动静?”&nbp;小王的钢笔在纸上快速滑动,赵建国努力回忆着“昨天下午&nbp;4&nbp;点多我就下山了,没看到任何人,不过前天晚上我在家门口抽烟,听到山上有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像是在爬坡,当时我还纳闷,这山路不好走,谁会晚上开车上山。”&nbp;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这山上除了放羊的,平时很少有人来,尤其是那座废弃砖窑,听说十多年前出过事故,更没人敢靠近。”
小杨的勘查灯在尸体身旁的碎石堆里有了发现,掏出一枚银色打火机,外壳已经变形,上面印着&nbp;“北山汽修厂”&nbp;的字样,边缘沾着红褐色泥土。“打火机表面有明显的挤压痕迹,推测死者生前曾将打火机攥在手里,”&nbp;他用证物袋小心收好,“在打火机内侧提取到一枚残缺指纹,纹型为箕型纹,仅残留&nbp;8&nbp;个特征点,需送实验室增强处理。”&nbp;在尸体身下的砖缝中,他还找到一根黑色尼龙绳,与死者指尖攥着的麻绳材质不同,但绳头同样有磨损痕迹,“可能是嫌疑人遗留的,需要与麻绳一并送检,确认是否存在关联。”
“砖窑周边有没有发现车辆痕迹?”&nbp;小王继续追问,赵建国指着砖窑西侧的山路“那边有片空地,平时我会在那里歇脚,昨天早上我还看到空地上有车辙印,不是我们村里拖拉机的痕迹,像是小轿车的,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说不定跟这事有关!”
小孙立刻赶往那片空地,果然在泥土中发现了清晰的车辙印。“两组轿车轮胎印,型号为&nbp;205/55&nbp;r16,推测为紧凑型轿车,”&nbp;他用拓印纸小心提取,“车辙间距&nbp;15&nbp;米,轮距&nbp;12&nbp;米,符合大众朗逸或丰田卡罗拉等车型的参数,轮胎花纹里嵌着红褐色泥土,与尸体裤脚上的泥土成分一致,车辙边缘有明显的停车制动痕迹,推测车辆曾在此处长时间停留。”&nbp;在车辙旁的草丛中,他还找到几片黑色塑料碎片,拼接后像是汽车保险杠的部件,“需要送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与某款车型的保险杠材质吻合。”
当技术人员准备固定现场痕迹时,李明的目光落在砖窑顶部的破洞上。“查一下前天晚上北山周边的交通监控,重点看通往砖窑的山路入口,”&nbp;他对着对讲机下令,“尤其是赵建国提到的‘夜间上山的汽车’,务必确认车辆型号和行驶轨迹。”&nbp;远处的羊群在山坡上散落着,咩咩的叫声偶尔传来,却驱不散砖窑周边的凝重气息。
小王合上笔录本时,赵建国还在念叨着“这山上太不安全了,以后我再也不敢往深处放羊了……”&nbp;他的声音里满是后怕,双手反复摩挲着羊鞭上的裂痕。小杨和小孙的勘查记录已经写满两页,从尸体特征到足迹、纤维、打火机,每一条线索都指向&nbp;“他杀”&nbp;的可能,但死者身份、作案动机、嫌疑人具体信息,仍隐藏在北山的晨雾与废弃砖窑的阴影之后。
李明对着对讲机部署后续工作“小杨、小孙继续扩大勘查范围,重点排查砖窑周边的树林和沟壑,寻找更多痕迹物证;小王负责调取北山山路入口的监控,走访山下的村落,寻找更多目击者;技术科立即将现场提取的纤维、疑似血迹、打火机等物证送检,确认是否与死者有关。”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砖窑顶部的破洞照进来,在尸体旁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明看着蜷缩在砖窑深处的尸体,心里清楚,这具冰冷的躯体背后,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他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散落的痕迹中,拼凑出真相,让死者得到安息。
北山的晨雾彻底散去后,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小杨将勘查包放在砖窑入口的平整石块上,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