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冀这位兄长的强烈要求下,

    梁妠最终选择了八岁的乐安王刘鸿之子刘缵继位,而不是更加年长,看上去更为可靠的清河王刘蒜。

    李固等臣子对太后信赖兄长的行为,感到十分失望。

    他们试图做最后的反对,向太后诉说清河王的端庄慎重,以及清河王系与安帝的关系:

    “安帝,是清河孝王刘庆的子嗣,过继给了和帝,得以继承君位。”

    “如今再从清河选取,又有什么问题呢?”

    梁妠因此又动摇起来。

    她的心志总是不坚定,心肠总是柔软,总想着做出最稳妥的选择,不至于犯下错误。

    在抚养冲帝刘炳这件事上,她已经很对不起顺帝了。

    但梁冀又说服了她。

    “清河王和乐安王之子,有什么区别呢?”

    章帝留下来的子嗣中,传承最久的,还是他那个一向看不起,行事也十分低调的庶长子刘伉的。

    刘缵是千乘贞王刘伉的直系曾孙,

    而刘蒜名义上是清河一脉,但刘庆传下的清河王系,只传了两代人。

    他继位的子嗣刘虎威没有儿子便死去,便过继了刘伉之子乐安王刘宠的三子刘延平为嗣。

    因此论说血统,

    二者并没有区别。

    另外一提,

    延续和帝之子刘胜平原王系的刘得,也是从刘伉那里过继而来的。

    其人也是无子而亡,邓太后又安排刘翼为其子嗣,以奉承宗庙祭祀。

    只是安帝嫉恨,不止废了刘翼,还将平原国一同废除,使得这一支王族传了两代,便无奈断绝。

    除此之外,

    梁冀还对妹妹说:

    “清河王年长,已有成算在胸,还能真心认顺帝为父吗?”

    梁妠就此坚定下来,不再改变拥立刘缵的想法。

    李固等臣子便在私下悲伤:

    “太后信任大将军,奈何梁冀此人心胸狭隘,贪婪无度,只怕会祸乱国家啊!”

    他们是实心用事的良臣,

    像李固,更是平定过江南的民变,功劳卓著。

    顺帝在位的最后一年,还将之提拔到中枢,担任大司农这等掌管钱财仓储的要职。

    他因此知道大汉江山的情况——

    看上去还很太平,私底下却已然不堪。

    而这表面太平,

    也是顺帝在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之下,努力维持的结果。

    若之后的掌权者没有坚定的心志,没有过人的聪慧,没有肩负国家万民的担当……

    那么今汉这栋百年老宅,便会迅速的被虫蚁侵蚀,随即迎来崩塌的惨剧。

    “难道天下就不能有第二个邓氏了吗?”

    李固见到拥立了新皇帝,变得更加跋扈嚣张的梁冀,只能来到和帝与邓绥合葬的慎陵凭吊,追思永元时代的昌盛繁荣,怀念那极为贤良的邓氏外戚。

    有不知名的人路过这里,见到李固这个伤心的老头,便摇着头说道:

    “好外戚的结局就在眼前,谁还愿意赴其后尘呢?”

    连独子都能废弃不管的安帝,早已斩断了皇帝与外戚之间,那看不见,也难以触碰,但的确存在的“政治信任”。

    犯罪的外戚被惩罚流放也就算了,

    邓氏那样的贤良,都能落得那样的下场。

    即便有忠厚的老臣抬着棺材,请求安帝为冤死的邓骘等人重新安葬,也遭到严厉拒绝……

    如此,

    哪个外戚还愿意为汉家任劳任怨的做多年牛马呢?

    要么完全撒手不管,

    要么就将权力,死死地握在自己手中,将皇帝完全架空!

    李固也是明白前人之事,会对后人有多大影响的。

    毕竟诸夏是个热爱记录历史,并从中学习的民族。

    但他对汉室的忠诚,却让他不愿意去深思。

    他只是疑惑那路过的人,“这里是天子陵园,你是何等身份,竟然敢出现在这里?”

    哭陵这种事,

    臣子做了自然无妨,

    百姓却是不能做的。

    邓骘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身向荒凉的墓园深处走去。

    诚此其言,

    邓骘只是过来看一看妹妹的埋骨之地。

    他不常来人间,也很少跟其他死鬼打听阳世的动静。

    所以听说了梁氏的情况后,

    跟李固一样突发奇想,跑到慎陵这里,来回味一下从前。

    现在既然看过了风景,

    也该返回冥土了。

    李固在后面追他,还唤来几个守陵的卫士,却没有任何收获。

    他只当对方是跑了,又跟着流泪悲伤起来:

    “不过两年而已,慎陵便已经沦落到闲散游民,都能闯入的地步了吗?”

    顺帝尊重自己的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雪山藏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雪山藏狐并收藏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