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日,阳光炽烈,却远不及市民涌入惠康与百佳的热情。

    两大超市巨头的价格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每一家门店都仿佛成了风暴的中心,人潮从开门那一刻起便未曾停歇。

    反倒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超市,今天基本没有什么生意,老板或者员工都只能在店里拍打苍蝇。

    “麻烦让一让!这里还有油!”在旺角的一家惠康超市内,店员声嘶力竭地喊着,刚推出来的一车朗维集团旗下某个特价食用油,几乎在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主妇们眼疾手快,购物车里堆满了纸巾、罐头食品和清洁用品,她们精打细算,比较着传单上的每一个价格,脸上交织着抢到便宜货的兴奋和担心好东西被买光的焦虑。

    另一边,观塘的百佳超市情况更为火爆。

    由于宣传上的降幅数字更为惊人,这里吸引了更多寻求极致便宜的顾客。

    个人护理品区域更是重灾区,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等的货架前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补货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抢购的速度。

    收银台前的长龙从店内一直蜿蜒到店外,不少人一边排队一边计算着今天能省下多少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的消费狂热。

    “哇!百佳的纸巾真的比惠康便宜两毛钱一包!”

    “快点去多拿几桶花生油!惠康的特价油快卖完了!”

    “两边都看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

    这样的对话在香江各个角落上演。

    公共交通上,随处可见提着两大超市醒目购物袋的市民;

    茶餐厅里,人们讨论的不再是股市楼市,也不再讨论嘉道理家族失去香江大酒店控制权的事情,而是哪里还能买到便宜货。

    这几乎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购物节”,只是发起者并非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市场博弈。

    在中环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李加诚面对着每小时一报的销售数据,面色凝重。

    最初的报告显示,百佳超市凭借更激进的降价策略,在开市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客流量确实实现了对惠康的反超,部分核心门店的业绩甚至同比增长了惊人的400%,超市里被堵得几乎水泄不通。

    这还是因为超市空间有限,一次性不可能进去太多人,结账的速度也较慢,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流量的进一步攀升。

    否则,营业额只会更加恐怖。

    百佳超市总经理面露喜色地说道:“李生,看来我们的策略奏效了,惠康超市显然客流量没有我们百佳超市的多,营业额肯定也没有我们多。”

    李加诚却缓缓摇头,手指重重地点在报表上那刺眼的“毛利率”一栏:“奏效?你看清楚这个数字!营业额是上去了,但我们每卖出一件货,就是在流血!这不是销售,是补贴!是烧钱!”

    他看得非常透彻。

    这就是在亏钱卖吆喝。

    百佳的降幅之所以能比惠康略高,完全是建立在和记黄埔承受更大亏损的基础上。

    百佳要打出降幅35%的招牌,代表着每一分钱的优惠,都需要从和记黄埔本已紧张的资金链中硬生生挤出来。

    “采购部和供应商的谈判怎么样了?”李加诚沉声问道。

    “李先生,供应商的让步非常有限,尤其是朗维集团旗下的品牌,比如喜力啤酒、欧莱雅那些,价格咬得很死,一分钱都不肯减。说是集团规定,全球统一供货价。”

    百佳超市总经理面露难色,“我们只能在其他一些本地供应商那里拿到少许折扣,但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帮助不大。”

    李加诚的心沉了下去。

    他最担心的情况正在发生。

    在提出百佳超市35%的降幅优惠时,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朗维集团的问题,可当前局势,让他不得不顶硬上!

    林浩然掌握了部分快消品牌源头,就等于掐住了渠道的脖子。

    百佳不能下架这些畅销品牌,否则会流失大量顾客;

    但如果给这些畅销品牌优惠,又是在用自己的利润为对手的产品做嫁衣,甚至还要倒贴钱去补贴。

    这简直是一个两难的陷阱。

    随着时间的推移,另一个问题开始凸显:库存。

    由于预估不足,或者说低估了香江市民在极致优惠面前的购买力,百佳超市的多款热门特价商品在下午时分便开始陆续售罄。

    “不好意思,特价米已经卖完了。”

    “纸巾?等等吧,仓库正在搬货,但不知道还有没有。”

    “特价洗衣粉?明天请早吧,或者买这些没有促销的产品。”

    类似的告示或店员的口头通知出现在多家百佳门店。

    抢购的人群发现,许多心仪的低价商品已然断货,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之下,准备更为充分、供应链支撑更强的惠康超市,虽然客流可能略逊于巅峰时的百佳,但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柠檬炒辣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柠檬炒辣椒并收藏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