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央视露脸,扬名内地!(2/4)
而此刻的酒店餐厅内,刘晓丽仍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摩挲着口袋里的名片,仿佛还能感受到林浩然留下的温度。
她的同伴们好奇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刚才的对话内容。
这些与她一道从江城歌舞剧院来的伴舞演员们,个个眼中都闪烁着好奇与羡慕的光芒。
她们刚才都亲眼目睹了刘晓丽与那位传奇的年轻港商单独交谈的情景。
这样的人物,是她们永远难以高攀的存在。
“晓丽,林先生和你说了什么呀?他是不是很严肃?“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迫不及待地问道。
“对啊对啊,听说他身价好几百亿呢!是不是特别有气势?“另一个短发女孩也凑过来。
刘晓丽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鼓起勇气向林先生请教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她牢记林浩然的嘱咐,这件事必须保密。
但她心中明白,从今天起,她的人生将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后,她会在香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而这一切,都源于今天这个秋天的午后,与那个男人的短暂相遇。
窗外,鹏城建设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就像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傍晚的。
晚霞映照在鹏城的天空,而此刻,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数以千万计甚至是上亿的内地民众正围坐在黑白或彩色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这个年代,电视机虽然还是奢侈品,能用得起的不算多,但整个内地大约在使用的电视机有一千万台左右,而一台电视机,通常会聚集许多人过来看。
因此,上亿的观众,还真不是夸张的数字。
节目开始不久,主持人用庄重而亲切的声音说道:“下面播送本台特稿: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助力内地改革开放纪实。”
电视屏幕上,画面切换到了万青-蛇口工业园区盛大开业典礼的现场。
只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巨大的红色充气拱门上写着“热烈庆祝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开业大吉“的金色大字。
镜头扫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高耸的烟囱,以及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崭新的厂房前。
“这是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投资建设的万青-蛇口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五亿港元,是迄今为止内地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园区集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未来预计可创造近十万个就业岗位。”主持人的声音充满激情。
画面中出现了林浩然在开业典礼上剪彩的场景,他面带微笑,手持金剪刀,与省市领导并肩而立。
这是林浩然首次出现在央视上。
此前,他虽然也来过内地,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内地电视台的采访。
随后镜头切换到他在致辞中的讲话片段:“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
我们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培养本土人才,带动产业链发展,为内地改革开放贡献一份力量。”
报道详细介绍了园区的规划:占地面积达一百万平方米,主要以轻工业特别是快消产品生产基地为主。
特别强调了园区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即在蛇口设厂,利用毗邻香江的地理优势,产品可直接出口海外。
新闻还重点提到了园区配套建设的职工宿舍、食堂、医疗所等生活设施,称赞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典范”。
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
很快,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林浩然在红牛工厂陪同领导视察的画面,接着是他与省市领导会谈的场景。
镜头中的林浩然西装革履,举止优雅,言谈间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这是完全与内地年轻人不一样的气质与风采。
他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中偶尔夹杂着香江口音,举手投足间尽显国际化的商业精英风范。
“林浩然先生作为爱国港商,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内地投资建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投资建设的红牛饮料生产基地,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400罐饮料,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产品将远销海外,为国家创汇。
而像红牛饮料生产基地这样的庞大工厂,仅仅是他投资的一个项目之一,今天,18个像红牛饮料这样的项目同时投产。”主持人娓娓道来。
画面切换到林浩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片段,他正侃侃而谈:“我认为改革开放不仅要引进资金和技术,更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标准。
我们要打造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的同伴们好奇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刚才的对话内容。
这些与她一道从江城歌舞剧院来的伴舞演员们,个个眼中都闪烁着好奇与羡慕的光芒。
她们刚才都亲眼目睹了刘晓丽与那位传奇的年轻港商单独交谈的情景。
这样的人物,是她们永远难以高攀的存在。
“晓丽,林先生和你说了什么呀?他是不是很严肃?“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迫不及待地问道。
“对啊对啊,听说他身价好几百亿呢!是不是特别有气势?“另一个短发女孩也凑过来。
刘晓丽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鼓起勇气向林先生请教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她牢记林浩然的嘱咐,这件事必须保密。
但她心中明白,从今天起,她的人生将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后,她会在香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而这一切,都源于今天这个秋天的午后,与那个男人的短暂相遇。
窗外,鹏城建设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就像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傍晚的。
晚霞映照在鹏城的天空,而此刻,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数以千万计甚至是上亿的内地民众正围坐在黑白或彩色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这个年代,电视机虽然还是奢侈品,能用得起的不算多,但整个内地大约在使用的电视机有一千万台左右,而一台电视机,通常会聚集许多人过来看。
因此,上亿的观众,还真不是夸张的数字。
节目开始不久,主持人用庄重而亲切的声音说道:“下面播送本台特稿: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助力内地改革开放纪实。”
电视屏幕上,画面切换到了万青-蛇口工业园区盛大开业典礼的现场。
只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巨大的红色充气拱门上写着“热烈庆祝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开业大吉“的金色大字。
镜头扫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高耸的烟囱,以及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崭新的厂房前。
“这是香江爱国商人林浩然先生投资建设的万青-蛇口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五亿港元,是迄今为止内地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园区集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未来预计可创造近十万个就业岗位。”主持人的声音充满激情。
画面中出现了林浩然在开业典礼上剪彩的场景,他面带微笑,手持金剪刀,与省市领导并肩而立。
这是林浩然首次出现在央视上。
此前,他虽然也来过内地,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内地电视台的采访。
随后镜头切换到他在致辞中的讲话片段:“万青-蛇口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
我们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培养本土人才,带动产业链发展,为内地改革开放贡献一份力量。”
报道详细介绍了园区的规划:占地面积达一百万平方米,主要以轻工业特别是快消产品生产基地为主。
特别强调了园区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即在蛇口设厂,利用毗邻香江的地理优势,产品可直接出口海外。
新闻还重点提到了园区配套建设的职工宿舍、食堂、医疗所等生活设施,称赞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典范”。
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
很快,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林浩然在红牛工厂陪同领导视察的画面,接着是他与省市领导会谈的场景。
镜头中的林浩然西装革履,举止优雅,言谈间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这是完全与内地年轻人不一样的气质与风采。
他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中偶尔夹杂着香江口音,举手投足间尽显国际化的商业精英风范。
“林浩然先生作为爱国港商,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内地投资建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投资建设的红牛饮料生产基地,引进德国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400罐饮料,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产品将远销海外,为国家创汇。
而像红牛饮料生产基地这样的庞大工厂,仅仅是他投资的一个项目之一,今天,18个像红牛饮料这样的项目同时投产。”主持人娓娓道来。
画面切换到林浩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片段,他正侃侃而谈:“我认为改革开放不仅要引进资金和技术,更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标准。
我们要打造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