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子见檀烟散尽,吾见十方莲开(1/3)
话表真人与菩萨携一二人行入南瞻部洲,欲往徐州而去,沿途所过,二人遍观,皆知宋朝气相有衰败。
腾云驾雾之间,牛魔王顺着真人目光,朝下边张望,未有瞧见甚变化之处,低声问道:“老爷,我有一惑,不知可能讲说否。”
真人止住云头,笑着问道:“我既是带你出来,自有教你修行历练之意,你可与我言说,是何等困惑,我自当为你解得困惑。”
牛魔王说道:“老爷,你与菩萨是如何观望得南瞻部洲气数有无变故的?莫非此须大法力方才可观望不成。”
真人笑道:“若有大法力,不过便利些罢。要观望气数,不须大法力,但有法眼,即可观望。”
牛魔王说道:“老爷,老牛我虽本事不济,但法眼那等,我却是有的。然老牛观来观去,看不出有甚气数之变。”
真人说道:“若以法眼观气,则须观入细微之处,方可见得气数之变。”
牛魔王抓耳挠腮,道:“老爷,此间怎说?”
真人笑了笑,指定前处,说道:“牛王,你一路走来,观望南瞻部洲之气,你觉之如何?”
牛魔王答道:“气数混淆,数不尽的气夹杂在一起,难以分辨。”
真人说道:“但你不曾细看,若你细看,便能察觉,此间南瞻部洲宋朝之地,王气如残烛将烬,紫垣星辉黯若蒙尘。”
说罢。
真人指向汴梁之处。
牛魔王顺势张望而去,但他以法眼相见,便是瞧见那汴梁气数黯淡,其气数黄霭氤氲而杂黑。
牛魔王恍然大悟,知得此便是气数大乱之相,他又是问道:“老爷,不知这气数大乱,乃至于将尽,与气数平稳而旺盛时,有甚区别?”
真人笑道:“区别甚大,你且听我讲说。若王朝昌隆时,紫微垣中金光冲斗牛,赤帝之气如华盖覆九州。地脉勃发若春泉奔涌,五色云霞昼夜笼殿阙。但昌隆时,有三点是其气数必然有的。”
“一者乃‘凝’,王气聚为玄黄柱,百丈巍巍镇山河,虽罡风不能摧,更可震慑妖邪,魔障。二者乃‘通’,清阳之气上达璇玑,下贯坤舆,如金丝串连二十八宿。三者乃‘润’,祥霭所至枯木生华,赤地涌醴,贤良辈出,英雄不尽,风调雨顺。”
真人将此间与牛魔王讲说。
牛魔王再是问道:“老爷,若是气数将尽,衰败,又是何等模样?”
真人道:“若是衰败,其太微垣星芒涣散如沙洒,王气柱裂若朽木。其亦有三点。一者乃‘浊’,黑瘴自阡陌升,与黄霭相搏成赭色怨云,盘旋市井如饿鸦争腐。二者乃‘滞’,地气壅塞若淤塘,春夏草木带霜色,河渎流浊泛血沫。三者乃‘泄’,金銮殿瓦逸散灰烟,虽晨钟暮鼓不能聚,蛇钻九窍,白蚁蛀明堂。”
牛魔王应声,拜道:“谢老爷教诲,我却记切。”
身旁龙女与惠岸行者亦是拜礼,他等听得真人所言,有所明悟。
真人摆手,示意一众不必多礼。
菩萨笑道:“真人所言,一语中的,将望气之精,悉数讲说,此间真人所讲,我听之亦大有收获。”
真人说道:“些许小道罢,教菩萨见笑了。”
菩萨摇了摇头。
二人在此处谈说一阵,便再是启程。
不多时,一众已是行至徐州白龙山一带。
观世音菩萨止住云头,指定前方一庄子,说道:“真人,便是前方那庄子。”
真人顺着菩萨视线张望而去,便是瞧见那山下有一村庄,但见其‘卧白龙山之阴,朱楼灯火灼如昼,酒旗斜矗若招魂幡。夜市人摩肩,粉面郎君执玉壶,壶口涎垂猩红;珠翠妇人笑启檀盒,盒中珊瑚枝蠕若蜈蚣。百戏喧阗处,吐火术者焰泛青紫,吞刀壮汉喉结逆凸如鼠窜。食摊列炙豚,金黄油滴落火竟作啜泣声;糖画绘蟠桃,剔透处隐见血丝络’。
又见‘西街孤庙,苔侵石阶如拭净蒲团,蛛网封门似垂素纱幡。庭前古柏苍然,每片叶尖凝露若杨枝水未坠。此乃观世音菩萨庙’。
真人说道:“此庄有些繁华,但繁华之中,尽是败落之相,妖邪竟这般多。”
观世音菩萨摇头说道:“此繁华乃虚假之繁华罢,镜花水月,何以为真?”
真人望向那孤零零的观世音菩萨庙,说道:“宝相蒙尘,信众不朝,菩萨其嗔乎。”
观世音菩萨笑道:“子见檀烟散尽,吾见十方莲开。”
真人朝菩萨一拜,说道:“菩萨修行,教我敬服。我不如也。”
菩萨回礼道:“我却不敢当真人所言,三界内外,鲜少有人敢言胜真人。”
真人笑了笑,不再多言,朝山上张望,自见徐州鼎与他呼应,他指定一处,说道:“菩萨,那徐州鼎便在那处,庄中人有二三在看护,但其奈何不得徐州鼎。”
菩萨说道:“真人可要去取鼎?”
真人摇头,说道:“不急。但我欲寻个土神,问清庄中人为何会对徐州鼎起心,又是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腾云驾雾之间,牛魔王顺着真人目光,朝下边张望,未有瞧见甚变化之处,低声问道:“老爷,我有一惑,不知可能讲说否。”
真人止住云头,笑着问道:“我既是带你出来,自有教你修行历练之意,你可与我言说,是何等困惑,我自当为你解得困惑。”
牛魔王说道:“老爷,你与菩萨是如何观望得南瞻部洲气数有无变故的?莫非此须大法力方才可观望不成。”
真人笑道:“若有大法力,不过便利些罢。要观望气数,不须大法力,但有法眼,即可观望。”
牛魔王说道:“老爷,老牛我虽本事不济,但法眼那等,我却是有的。然老牛观来观去,看不出有甚气数之变。”
真人说道:“若以法眼观气,则须观入细微之处,方可见得气数之变。”
牛魔王抓耳挠腮,道:“老爷,此间怎说?”
真人笑了笑,指定前处,说道:“牛王,你一路走来,观望南瞻部洲之气,你觉之如何?”
牛魔王答道:“气数混淆,数不尽的气夹杂在一起,难以分辨。”
真人说道:“但你不曾细看,若你细看,便能察觉,此间南瞻部洲宋朝之地,王气如残烛将烬,紫垣星辉黯若蒙尘。”
说罢。
真人指向汴梁之处。
牛魔王顺势张望而去,但他以法眼相见,便是瞧见那汴梁气数黯淡,其气数黄霭氤氲而杂黑。
牛魔王恍然大悟,知得此便是气数大乱之相,他又是问道:“老爷,不知这气数大乱,乃至于将尽,与气数平稳而旺盛时,有甚区别?”
真人笑道:“区别甚大,你且听我讲说。若王朝昌隆时,紫微垣中金光冲斗牛,赤帝之气如华盖覆九州。地脉勃发若春泉奔涌,五色云霞昼夜笼殿阙。但昌隆时,有三点是其气数必然有的。”
“一者乃‘凝’,王气聚为玄黄柱,百丈巍巍镇山河,虽罡风不能摧,更可震慑妖邪,魔障。二者乃‘通’,清阳之气上达璇玑,下贯坤舆,如金丝串连二十八宿。三者乃‘润’,祥霭所至枯木生华,赤地涌醴,贤良辈出,英雄不尽,风调雨顺。”
真人将此间与牛魔王讲说。
牛魔王再是问道:“老爷,若是气数将尽,衰败,又是何等模样?”
真人道:“若是衰败,其太微垣星芒涣散如沙洒,王气柱裂若朽木。其亦有三点。一者乃‘浊’,黑瘴自阡陌升,与黄霭相搏成赭色怨云,盘旋市井如饿鸦争腐。二者乃‘滞’,地气壅塞若淤塘,春夏草木带霜色,河渎流浊泛血沫。三者乃‘泄’,金銮殿瓦逸散灰烟,虽晨钟暮鼓不能聚,蛇钻九窍,白蚁蛀明堂。”
牛魔王应声,拜道:“谢老爷教诲,我却记切。”
身旁龙女与惠岸行者亦是拜礼,他等听得真人所言,有所明悟。
真人摆手,示意一众不必多礼。
菩萨笑道:“真人所言,一语中的,将望气之精,悉数讲说,此间真人所讲,我听之亦大有收获。”
真人说道:“些许小道罢,教菩萨见笑了。”
菩萨摇了摇头。
二人在此处谈说一阵,便再是启程。
不多时,一众已是行至徐州白龙山一带。
观世音菩萨止住云头,指定前方一庄子,说道:“真人,便是前方那庄子。”
真人顺着菩萨视线张望而去,便是瞧见那山下有一村庄,但见其‘卧白龙山之阴,朱楼灯火灼如昼,酒旗斜矗若招魂幡。夜市人摩肩,粉面郎君执玉壶,壶口涎垂猩红;珠翠妇人笑启檀盒,盒中珊瑚枝蠕若蜈蚣。百戏喧阗处,吐火术者焰泛青紫,吞刀壮汉喉结逆凸如鼠窜。食摊列炙豚,金黄油滴落火竟作啜泣声;糖画绘蟠桃,剔透处隐见血丝络’。
又见‘西街孤庙,苔侵石阶如拭净蒲团,蛛网封门似垂素纱幡。庭前古柏苍然,每片叶尖凝露若杨枝水未坠。此乃观世音菩萨庙’。
真人说道:“此庄有些繁华,但繁华之中,尽是败落之相,妖邪竟这般多。”
观世音菩萨摇头说道:“此繁华乃虚假之繁华罢,镜花水月,何以为真?”
真人望向那孤零零的观世音菩萨庙,说道:“宝相蒙尘,信众不朝,菩萨其嗔乎。”
观世音菩萨笑道:“子见檀烟散尽,吾见十方莲开。”
真人朝菩萨一拜,说道:“菩萨修行,教我敬服。我不如也。”
菩萨回礼道:“我却不敢当真人所言,三界内外,鲜少有人敢言胜真人。”
真人笑了笑,不再多言,朝山上张望,自见徐州鼎与他呼应,他指定一处,说道:“菩萨,那徐州鼎便在那处,庄中人有二三在看护,但其奈何不得徐州鼎。”
菩萨说道:“真人可要去取鼎?”
真人摇头,说道:“不急。但我欲寻个土神,问清庄中人为何会对徐州鼎起心,又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