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

    乃泥泽之地。

    此地的官道,即使在六七月份,也是泥泞不堪。

    这里海拔低,靠近渤海,海水渗透,土地盐碱化很重。

    不过泽卤之地,虽然农业欠佳,但煮盐业发达,

    比起河间郡,这里的财物似乎更值钱。

    渤海官道上,马车、牛车的蹄子,踩踏下去,就是一个个小水洼。

    沼泽极大的限制了齐王南野后部的撤军速度,

    这是东莱郡双羊县的郡兵,都是沿海崖壁上的苦哈哈构成。

    别看着他们那地可以晒盐,收入听起来,也还算不错。

    但自古,都是伐炭者,冻死于寒舍。

    这煮盐之民,怎么可能得到煮盐的利益?

    “螺口子,螺口子啊。快点啊,听说后面赵兵来了。”

    “快不了啊叔,这地陷的厉害,前面队伍都把路走烂了。”

    路虽然走烂了,但这东莱郡双羊县的两千多郡兵,还得沿着前面的脚步前进。

    因为这是熟路,地是实的。

    敢走别的地方,车轴卡住还算好的,万一碰到沼泽,整车盐都没了。

    是的,他们抢的都是盐。

    这些黄色的盐巴,可以拿去做盐布,一车盐的市价,是粮食的十倍。

    “祸事了,祸事了,赵军来了。”

    “乱了,后面乱了,快跑啊!”

    “双羊的老乡哦,快跑,东西不要了,后面赵军追来了。”

    听见后方乱糟糟的声音,看着那些呐喊逃跑的人群。

    螺口子这对叔侄,不禁一懵,随后皆是面露哭丧,不知所措。

    他们出生入死,齐王南野还借给了他们后勤车架,好不容易可以运两车盐回去。

    但这该死的赵狗,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发财呢?

    两车盐,做成醋布、盐布,能卖几百贯,够置办家业,娶媳妇纳小妾了。

    渤海郡,南边官道上,

    乌泱泱的人群,发生了骚乱。

    数以万计的渤海奴隶率先发难,

    他们趁着齐军无暇他顾之际,纷纷不要命的跑向湿地。

    他们哭泣着、呐喊着,齐军对他们的伤害,是无数渤海郡小民的家破人亡,一生苦难。

    不少面露哭丧,在这次大灾中幸存的人,躲过了齐军,却因为不熟悉地形,

    踩进沼泽,在拼命呼救中,无可奈何的陷了进去,

    几息之后,只剩下些许气泡,宣告他们曾经来过。

    北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若有若无的黑线。

    慢慢的,黑线越来越大,

    朱红旗帜连绵,奔腾的马蹄声,已经传到了这里。

    “快快快,走啊,叔。东西不要了。”螺口子大吼。

    张叔还在拼命的拉车,他家大儿子死了,小儿子有病,

    全靠这车盐,改变一家的命运。

    可渤海郡的形势,万般不由人。

    螺口子认的那面旗帜,朱红金边,这是赵帝亲军。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那时候赵帝还是大楚的将军,

    螺口子参与了徐州运粮,当时他就知道,武川豪强都是关外野人,凶如虎狼。

    泥土正簌簌往下掉,溅得下身都湿透了。

    老实说,淌这种地面,想不湿腿是很难的。

    螺口子等双羊县郡兵,为了运盐,

    重甲、大盾这些都没有,肯定不是赵军的对手。

    他们的统领,要求去前方几里外的土坡列阵,否则大伙都是死路一条。

    螺口子是正儿八经的郡兵,训练了半年,每月有铜板六百,柴薪两担。

    人还在军队吃,算是给家里减少了一份口粮。

    赵军虽然可怕,但为了这份当兵吃粮的差事,螺口子也要血战到底。

    土山不高,七八丈吧,但这已经能形成地形优势了。

    直到这一刻,螺口子拿着长矛,才放松下来,眺望远方。

    他注意到,追来的赵军骑兵不多,最多三五千。

    但为首之人,一把两刃长刀,所过之处,刀光一片,

    那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走在后面的,是东莱郡前家口的郡兵,他们已经被打散了,

    此刻,他们就恨父母少生了两条腿,四散而逃。

    前家口在双羊县隔壁,赶集的时候,不少人,螺口子还见过。

    只是前家口的人看不起双羊县人,他们那里有耕地,有县城,比双羊县富裕。

    “别看了,别看了。一个个看热闹呢,快挖地啊。”

    “陷马坑啊,大哥。螺口子,你的兵器呢?春山,你的呢?狗日的,你们都是畜生。”

    同乡的千人将怒不可遏,他们的兵器甲胄早,早就被东莱郡兵,运到前面去了。

    两万多东莱郡兵,都是分工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楚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代神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代神坑并收藏楚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