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永生顶着两个黑眼圈来了,强叔和霜姨一起表示了鄙夷。

    几个年龄最大的老人迎上了李永生,李永生见大家有跪拜的意思,赶紧闪身上前扶住。

    “胡爷爷,刘爷爷,张爷爷,永生昨夜宿醉,差点耽误了”。

    和几个老人交流感慨了半天,再和村正和曹元清打了招呼,公府的人和灵兽都出门了,小白傻狍子和皮皮欢欢最受欢迎,大黑和小花规规矩矩的趴在树荫下, 虽然表现的极其和蔼,但还是没有孩子敢于靠近,很受伤。

    公府新来的九个丫头陪着母亲一群人也出来了,心情都不错,或许这种田园农家生活才是她们向往的。

    等曹元清感谢完了皇恩和李永生,午时到了,李永生拿着镰刀进了麦田,割下了村子里的第一缕麦穗,村正伯伯接过麦穗,用红绸捆好,举起来扬了扬,乡亲们兴奋的冲进了麦田。

    孩子们兴奋的在麦田边上穿梭,找一些青色的麦穗,搓出麦粒喂给小白和傻狍子,皮皮欢欢平时肯定是不吃的,不过今天也跟着凑热闹。

    几个大胆的孩子去喂大黑和小花,大黑和小花很礼貌,吃完了自然要笑着感谢的,无奈笑比哭还可怕,惊的孩子连滚带爬的跑掉了。

    大黑和小花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鄙夷,长什么样自己没数么?还笑?

    今年比往年多了些项目,祥云河树荫下摆了一排大锅,公府的女眷和药坊酒坊的女工齐上阵,很快便飘起了饭菜的香味。

    “婶婶,今年怎么还做起了饭了啊!乡亲们忙着割麦子有时间吃么”?

    母亲带着两个丫鬟走过来,虽然配上了丫鬟,但还是包着头巾的农妇打扮。

    “永生,娘定的,大家每年割麦子都顾不得吃饭,娘就想了这么个办法,谁饿了谁来吃,乡里乡亲的,花不了几个钱”。

    李永生哭笑不得,自己没有反对的意思啊!

    “娘,药坊和酒坊不着急生产的话接着搞,搞到麦收结束”。

    第一轮菜好了,乡亲们刚下地,还顾不得吃,看热闹的老人和孩子先吃,纯肉的菜,馒头或者大米饭管够。

    李永生早上中午都没吃饭,看孩子们吃的香甜也有些饿了,找了个碗混了一碗肉菜,嘴里叼着一个馒头,蹲在地上扒拉着。

    “永生,今年小麦又是大丰收啊!”

    曹元清帮着乡亲们割了一会,见李永生在河堤上吃饭了,放下镰刀也端着饭过来凑热闹。

    “曹大哥,你在平安乡到底忙什么啊?连小雅姐还孩子都顾不得了,再这样下去孩子不认识你了啊”!

    曹元清看样子早饭都没吃,扒拉着肉菜啃着馒头,嘴里塞的满满的。

    “永生,县尊大人下令,要统计乡上所有六十以上的老人和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老人自然要保证老有所养,孩子是学堂的事,县尊觉得赚的钱花不完了,要大办学堂,教孩子们认字学知识”。

    “好事啊!曹大哥,和梁县尊说一声,这种事情公府不能看着,让他下次来的时候拉上万两黄金,不够再和我说,另外让梁县尊通知郡府,派人过来拉十万两黄金,优先利于民生和学堂”。

    曹元清心里一惊,眨眼间十一万两黄金,换成白银是一百一十万两,果真大方,不过和公府的钱财相比,这或许只是九牛一毛,曹元清并不知道李永生出门发财的事,只知道公府靠着药坊和酒坊发了大财,有钱归有钱,舍不舍得拿出来是一回事。

    “永生,我替乡亲们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得了吧!赶紧吃,吃完去看看你媳妇儿孩子去,没看到两个孩子在那里玩土么”。

    强叔和霜姨也吃上了,强叔端着碗有些尴尬,不过霜姨吃的悠然自得,衣服换了,不知道从哪里倒腾的花布衣服,穿在身上和个农村小媳妇一样,李永生忍不住看了两眼,结果得到了强叔的怒目而视。

    似乎大家都对花布衣服情有独钟,张静怡和丫鬟杏儿也是一身花,帮着婶婶她们做饭,炒菜是不行的,烧火忙的一脸灰。

    李永生看了几眼忙碌的景象,在正阳之气下晒了一个多时辰,感觉身体的风寒无影无踪了,只是有些疲乏,围绕着田间地头转了一圈,趁着大家不注意翻墙回了公府,还得睡啊!

    天公作美,收割进行的很快,三天时间,小麦都已经捆成捆凑在了打谷场里,暴晒几天后开始捶打,很快就能收仓入库了。

    河堤的大锅饭也停止了,药坊和酒坊复工,一切又回到了正轨,小白护的杏子成熟了,吃不完,这玩意吃多了还上火,只能任由金黄的杏子落在树下摔成烂泥,公府里多了些调皮的孩子,都是小白带进来的,上树摘杏,摘了放在口袋里背走,小白在树下保护着孩子,很贴心,感觉孩子吃了比坏在树下好。

    李永生把握住了小竹喝酒露的时间,每次都瞅准机会去找洪天骄,吃药吃多了,解药都跟不上,不过药是不白吃的,李永生的功夫走了突破性的进步,天刀十八斩的第十七刀已经有了些感觉,强叔说过最后三刀每一刀比前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放下了诺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下了诺言并收藏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