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桂林灯事(1/3)
日头落尽后,桂花林里点起了七八盏灯。伴月草灯的青光顺着草茎漫开,把叶尖的露珠映得透亮,灵鼬灯的暖黄落在石桌积的桂花上,连走马灯转起来时,投在树干上的影子都沾着甜香。小黑蜷在伴月草编的窝里,尾巴尖偶尔扫过灯穗,把细碎的光影扫得晃悠悠的,像用爪子拨弄一捧软糖。
洛千羽蹲在窝边数小黑的尾巴毛,数到第二十三根时忽然“呀”一声,指着草窝角落:“那是什么?亮晶晶的!”众人凑过去看,是枚磨得发亮的铜铃铛,铃铛上缠着半段红棉线,线尾还沾着点新鲜的桂花——君瑞指尖轻轻碰了碰铃铛边缘,忽然笑了:“是顾叔这几日给小黑做的项圈上的。前几天小黑刚跟着千羽来院里,总追着人跑,顾叔怕它走丢,就编了个项圈挂铃铛,说‘听见响就知道它在哪儿’。”洛千羽把铃铛捏在手里晃了晃,“叮铃”一声轻响脆生生的,惊得旁边草叶上的露珠滚下来:“我记起来了!今早它追蝴蝶时蹭掉了,我急得找了半条巷,顾叔说‘掉了也没事,它跟着你呢’——原来他捡起来藏这儿了!”南凌风帮他把红棉线重新缠好,指尖捏着线尾打了个松松的结,系在小黑颈间:“现在它不光跟着你,还记着给君瑞送麻线呢,比刚来时灵多了。”小黑似懂非懂蹭了蹭洛千羽的手背,铃铛又轻响一声,像在应和。
另一边林熙言正用伴月草碎调墨,青瓷砚台里的墨汁被草碎染得发柔,上官鸿煊蹲在旁边看,忽然指着他抄笔记的纸页笑:“你看这墨,真透微光。”纸上“伴月草性柔”几个字,被灯照着竟泛着极淡的青绿,像把草叶的灵气揉进了墨里。林熙言指尖抚过纸边,忽然摸到页脚有处浅浅的折痕,翻开才发现是张夹在里头的旧纸条,纸页发脆,是顾父的笔迹:“熙言抄书爱把纸折角记重点,折多了易破,用伴月草汁抹在页脚,软和,折多少次都不裂。”他抬眼时,见顾逸晨正往他砚台里添温水,指尖沾的桂花蜜滴了滴在墨里,晕开个浅黄的圆点——顾逸晨笑:“刚温蜜时剩了点温水,想着你调墨怕干,就顺手拿过来了。”林熙言把纸条递给他看,顾逸晨指尖轻轻蹭过纸页上的折痕,轻声道:“我爸记你这些习惯记了多少年,连折角都替你想着。”话没说完,林熙言已把调好的墨递给他:“你帮我写‘桂花林灯’四个字吧,你字比我松快,像我爸的笔意。”顾逸晨捏着笔蘸墨,墨汁落在纸上时,果然带着点青绿的微光,倒像他爸当年的字隔着时光,轻轻落在了他们手边。
苏琼宇跟着宁舒乐学编竹篮,竹篾在手里总不听话,编三圈就散架,急得鼻尖又冒了汗。宁舒乐没拿新篾,反而从布袋里摸出根旧竹条——竹条上有处歪歪的弧度,像被人刻意掰过,弧度边还留着点经年的温软。“你试试这个,”他把竹条递过去,“这是顾叔留着的,你小时候总把竹篾掰弯了玩,他就特意留了几根软的,说‘孩子手劲小,软篾不硌手’。”苏琼宇捏着竹条,那处弧度正好合手,编着编着忽然笑了:“哎,不散了!”竹条在他手里慢慢绕出个小篮底,虽然歪歪扭扭,却真没散架。他刚要显摆,却见宁舒乐正往篮里放伴月草碎:“装小黑的糖渣正好,它总把糖埋土里,这下能装着带在身上。”小黑像是听见了,凑过来用头蹭篮子边,苏琼宇赶紧把篮子往它面前递,竹条蹭着小黑的耳朵,软乎乎的不扎人——他忽然想起顾叔这几日蹲在院里看他编东西,还说“软东西才留得住暖”,原来不是竹篾软,是留竹篾的人,早把劲收得软乎乎的。
暮容雪和欧阳枫在石桌旁蒸桂花糕,小炉上的陶罐咕嘟响,蜜香混着糕香漫开,连灯影都像是被这香气泡软了。暮容雪翻出顾叔这几日新刻的木模,模子上刻着灵鼬的小模样,圆耳朵圆眼睛,边缘还带着新磨的毛边,是刚刻好没多久的。“顾叔说这模子试过了,蒸糕不粘,”她往模子里铺糕粉,指尖忽然摸到模底有处浅痕,像刻了字,借着灯影细看,竟是“容雪爱蒸糕,刻个灵鼬陪她,手笨别笑”——这几日她总来厨房蒸糕,顾叔就蹲在旁边看,说“闲着也是闲着,刻个模子给你试”,当时只笑模子刻得憨,竟没发现底下藏着字。欧阳枫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碰那刻痕,能摸到木头的纹路:“他才认识你几天,就记着你爱蒸糕,还怕你嫌他手笨。”暮容雪把模子扣在蒸笼里,笑出了点泪意:“哪会笑?他刻的时候我偷看过,刻坏了三回才刻出这个,还说‘暖东西急不得,模子也得慢慢磨’——原是怕我见外,才说闲着刻的。”
正说着,君瑞忽然从布袋里摸出个东西,是本用麻线缝的小本子,封面还带着新折的印,是顾叔的笔迹写的“这几日听的碎话”。“刚才翻他留的旧书时掉出来的,”他翻开第一页,是歪歪扭扭的字,“千羽这几日总念叨灵鼬糖耳朵尖,硌嘴,记着跟糖画师傅说声改模子”——正是洛千羽今早还在说的话。再往后翻,“琼宇盯着走马灯转,说要转得快才好看,加片小风车叶试试”,苏琼宇举着自己的走马灯晃了晃,灯轴果然比普通的多了片小叶,转起来呼呼响,正是顾叔今早趁他不注意添的。翻到中间,见写着“君瑞修书时说草茎能粘纸,试了真行,比浆糊轻,不皱纸”,君瑞指尖轻蹭那行字,喉结动了动:“我前日随口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洛千羽蹲在窝边数小黑的尾巴毛,数到第二十三根时忽然“呀”一声,指着草窝角落:“那是什么?亮晶晶的!”众人凑过去看,是枚磨得发亮的铜铃铛,铃铛上缠着半段红棉线,线尾还沾着点新鲜的桂花——君瑞指尖轻轻碰了碰铃铛边缘,忽然笑了:“是顾叔这几日给小黑做的项圈上的。前几天小黑刚跟着千羽来院里,总追着人跑,顾叔怕它走丢,就编了个项圈挂铃铛,说‘听见响就知道它在哪儿’。”洛千羽把铃铛捏在手里晃了晃,“叮铃”一声轻响脆生生的,惊得旁边草叶上的露珠滚下来:“我记起来了!今早它追蝴蝶时蹭掉了,我急得找了半条巷,顾叔说‘掉了也没事,它跟着你呢’——原来他捡起来藏这儿了!”南凌风帮他把红棉线重新缠好,指尖捏着线尾打了个松松的结,系在小黑颈间:“现在它不光跟着你,还记着给君瑞送麻线呢,比刚来时灵多了。”小黑似懂非懂蹭了蹭洛千羽的手背,铃铛又轻响一声,像在应和。
另一边林熙言正用伴月草碎调墨,青瓷砚台里的墨汁被草碎染得发柔,上官鸿煊蹲在旁边看,忽然指着他抄笔记的纸页笑:“你看这墨,真透微光。”纸上“伴月草性柔”几个字,被灯照着竟泛着极淡的青绿,像把草叶的灵气揉进了墨里。林熙言指尖抚过纸边,忽然摸到页脚有处浅浅的折痕,翻开才发现是张夹在里头的旧纸条,纸页发脆,是顾父的笔迹:“熙言抄书爱把纸折角记重点,折多了易破,用伴月草汁抹在页脚,软和,折多少次都不裂。”他抬眼时,见顾逸晨正往他砚台里添温水,指尖沾的桂花蜜滴了滴在墨里,晕开个浅黄的圆点——顾逸晨笑:“刚温蜜时剩了点温水,想着你调墨怕干,就顺手拿过来了。”林熙言把纸条递给他看,顾逸晨指尖轻轻蹭过纸页上的折痕,轻声道:“我爸记你这些习惯记了多少年,连折角都替你想着。”话没说完,林熙言已把调好的墨递给他:“你帮我写‘桂花林灯’四个字吧,你字比我松快,像我爸的笔意。”顾逸晨捏着笔蘸墨,墨汁落在纸上时,果然带着点青绿的微光,倒像他爸当年的字隔着时光,轻轻落在了他们手边。
苏琼宇跟着宁舒乐学编竹篮,竹篾在手里总不听话,编三圈就散架,急得鼻尖又冒了汗。宁舒乐没拿新篾,反而从布袋里摸出根旧竹条——竹条上有处歪歪的弧度,像被人刻意掰过,弧度边还留着点经年的温软。“你试试这个,”他把竹条递过去,“这是顾叔留着的,你小时候总把竹篾掰弯了玩,他就特意留了几根软的,说‘孩子手劲小,软篾不硌手’。”苏琼宇捏着竹条,那处弧度正好合手,编着编着忽然笑了:“哎,不散了!”竹条在他手里慢慢绕出个小篮底,虽然歪歪扭扭,却真没散架。他刚要显摆,却见宁舒乐正往篮里放伴月草碎:“装小黑的糖渣正好,它总把糖埋土里,这下能装着带在身上。”小黑像是听见了,凑过来用头蹭篮子边,苏琼宇赶紧把篮子往它面前递,竹条蹭着小黑的耳朵,软乎乎的不扎人——他忽然想起顾叔这几日蹲在院里看他编东西,还说“软东西才留得住暖”,原来不是竹篾软,是留竹篾的人,早把劲收得软乎乎的。
暮容雪和欧阳枫在石桌旁蒸桂花糕,小炉上的陶罐咕嘟响,蜜香混着糕香漫开,连灯影都像是被这香气泡软了。暮容雪翻出顾叔这几日新刻的木模,模子上刻着灵鼬的小模样,圆耳朵圆眼睛,边缘还带着新磨的毛边,是刚刻好没多久的。“顾叔说这模子试过了,蒸糕不粘,”她往模子里铺糕粉,指尖忽然摸到模底有处浅痕,像刻了字,借着灯影细看,竟是“容雪爱蒸糕,刻个灵鼬陪她,手笨别笑”——这几日她总来厨房蒸糕,顾叔就蹲在旁边看,说“闲着也是闲着,刻个模子给你试”,当时只笑模子刻得憨,竟没发现底下藏着字。欧阳枫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碰那刻痕,能摸到木头的纹路:“他才认识你几天,就记着你爱蒸糕,还怕你嫌他手笨。”暮容雪把模子扣在蒸笼里,笑出了点泪意:“哪会笑?他刻的时候我偷看过,刻坏了三回才刻出这个,还说‘暖东西急不得,模子也得慢慢磨’——原是怕我见外,才说闲着刻的。”
正说着,君瑞忽然从布袋里摸出个东西,是本用麻线缝的小本子,封面还带着新折的印,是顾叔的笔迹写的“这几日听的碎话”。“刚才翻他留的旧书时掉出来的,”他翻开第一页,是歪歪扭扭的字,“千羽这几日总念叨灵鼬糖耳朵尖,硌嘴,记着跟糖画师傅说声改模子”——正是洛千羽今早还在说的话。再往后翻,“琼宇盯着走马灯转,说要转得快才好看,加片小风车叶试试”,苏琼宇举着自己的走马灯晃了晃,灯轴果然比普通的多了片小叶,转起来呼呼响,正是顾叔今早趁他不注意添的。翻到中间,见写着“君瑞修书时说草茎能粘纸,试了真行,比浆糊轻,不皱纸”,君瑞指尖轻蹭那行字,喉结动了动:“我前日随口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