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知道是知道,但他什么都不敢做。

    更不敢说!

    万一有些事情,让朱允熥不满意,他们李家可能要玩完了,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将来真的把一切推进,李景隆又担心地在想,他们李家的利益,还有多少可以剩下的呢?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李景隆现在只能,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你小子,愚钝?精明着呢!”

    老人回头看了一眼李景隆,心里轻哼一声,明显不相信李景隆的借口。

    至于这个老人,能让李景隆如此恭敬。

    除了朱元璋,整个大明,找不出第二个了。

    朱元璋在宫里休养,待得有些无聊,打算今天早上到红薯地看看,就是第一批种植红薯的地方。

    因为那个地方,是李家的,他让李景隆进宫,陪着自己出来。

    路上随便找个地方,吃点早餐。

    没想到会遇上这一幕。

    朱元璋当然知道,朱允熥做的那些事情。

    还有方孝孺的事情。

    他全部一清二楚。

    感到意外的是,没想到这些事情,逐渐开始闹大起来。

    方孝孺那些天下为公,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那么接下来,肯定有人要反对。

    和之前把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消息,故意放出去那样,闹得很大。

    朱元璋其实不怎么担心,这件事闹大了,担心的是朱允熥能不能压下来,是否有能力控场,若是做不到,后续肯定麻烦得很。

    李景隆听着朱元璋的话,躬身道:“老爷教训得是,但这件事,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样。”

    他当然希望,朱元璋直接叫停。

    但现在看朱元璋的意思,没有叫停的念头。

    李景隆心里悲哀,只好装作,什么都不懂。

    朱元璋轻哼道:“你小子,算了今天不出去,回宫吧!”

    完了,他放下钱,转身回去。

    李景隆赶紧跟上去,讨好道:“来人,把老爷的马车送来。”

    朱元璋说道:“不用了,咱又不是腿瘸了,走这几步路,还是可以的。”

    随后他一路走回去,李景隆只好在身边跟随。

    回到皇宫外面,李景隆被赶走了,朱元璋自己回去。

    李景隆看着报纸,现在的想法,也和刚才的梁秀才差不多。

    怕被朱允熥做绝了,朱元璋又不会反对。

    到最后,曹国公也要交税。

    每年得拿多少粮食、钱财出来啊?

    可是,李景隆很懂事。

    真的不敢对这件事,发表任何想法,更不敢说出去,怕锦衣卫一查,查到自己是源头,以后在朱允熥身边,再也不用混了。

    李景隆唯有寄希望于,让其他官员,好好闹一场。

    或许还能,闹一个结果出来。

    ——

    朱元璋回了皇宫,首先到文华阁。

    “皇爷爷,您怎么来了?”

    朱允熥惊喜地说道。

    朱元璋挥一挥手,让身边的人全部下去。

    朱允熥一看便明白,通常这样做是有一些,很特别的事情想和自己聊聊,他赶紧让出位置,让老朱坐下来。

    朱元璋说道:“咱刚才在外面,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他把梁秀才的事,简单地说了说。

    原来是因为,方孝孺那个天下为公!

    朱允熥可以理解,朱元璋关心是正常的,道:“方孝孺的作用,要发挥起来了,这些事情,孙儿是知道的。”

    朱元璋问道:“你确定,一定能做好吗?”

    朱允熥微微摇头道:“不一定,这种事情,无论谁也不敢保证,何况这也不过是,一种思想上的准备。”

    朱元璋又道:“那你接下来,准备如何?”

    朱允熥解释道:“其实孙儿还有另外一个打算,皇爷爷想不想听听?”

    朱元璋轻轻点头。

    朱允熥又道:“孙儿的想法,是破坏读书人的团结。”

    “读书人,团结吗?”

    朱元璋想到前不久,还闹着南北分榜的事情。

    显然不团结,至少在老朱看来,是不存在团结的情况。

    朱允熥解释道:“很团结,其实从宋朝开始,他们就特别团结,皇爷爷知道什么原因吗?”

    朱元璋只是摇头,还听得不是很懂。

    朱允熥继续说道:“孙儿之所以说他们特别团结,是因为现在只有儒家,一直以来,都只是儒家,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没有牵制的力量,皇爷爷想一想宋朝,那些文官岂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朱元璋想着,脸色微微一沉。

    朱允熥又道:“孙儿的计划,除了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强行给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陈喵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喵呜并收藏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