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过是挥袖间的事。"

    风卷云舒,云台在漫天霞光中划出一道永不褪色的轨迹。

    云道玄妙,速度无双。

    独孤信并未止步于载人飞行,而是开始推演"驾雾腾云"的真正精髓——速度!

    云道之妙,在于刚柔并济间暗藏雷霆之威。

    独孤信立于本命云巅,指尖轻抚云浪,忽而眼神一凝——当云道与速度之道碰撞,方能窥见这门神通的真正锋芒。

    "世人皆以云气为柔,却不知柔极之处便是刚。"

    他低语间,道韵如利刃切入云气,云台骤然收缩成梭形,表面云纹化作鳞片般的锐刺,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

    轰鸣自云层深处炸响,云台化作白虹撕裂长空。

    从独孤城到灵波海的千里距离,不过呼吸间便被跨越。

    音爆如连环雷鼓,在后方滚出震天巨响,云梭拖曳的尾迹长达百里,如银河断裂般垂落天际,所过之处连空间都泛起蛛网状的涟漪。

    "比之'飞身托迹',少了几分逍遥,却多了份万钧之势。"

    他感受着云气在体表凝成的防护罩,指尖擦过边缘,竟溅出几点雷光——那是速度突破极限时,与天地法则摩擦出的火花。

    更玄妙的变化在指尖流淌。

    当双手结出"分云诀",主云如活水般分裂,数百朵形如莲台的小云团浮游空中。

    每朵云团都流转着独立的道纹,却又以肉眼不可见的因果线与主云相连。

    他心念微动,小云团便如兵卒列阵:

    有的化作三棱箭头状穿透风暴,有的膨胀成巨盾抵御罡气,还有的分化出阶梯状云阶,供修士拾级而上。

    "分则为兵,合则为阵。"

    他望着漫天云团组成的"九阙云图",忽然想起上古传说中的仙舟战队,

    "此术若用于行军,怕是能让千军万马都化作云端之师。"

    “融于主宰大道,方见真章。”

    融合之道如期而至。

    当因果大道如金丝般织入云气,整个云台的轨迹便成了无解的谜题——前一瞬还在东方天际,下一刻已在西方投下阴影,连天道推演都只能捕捉到无数重叠的虚像;

    空间大道的融入,则让云团能随意切入虚空夹层,千里之距不过是云气开合间的呼吸;

    而雷霆大道的注入,彻底点燃了云道的狂暴本质:

    当云台化作雷光时,竟能在星空中留下一道持续三日的光痕,那是连星辰都无法承受的速度压迫。

    最终的统御来得如天工开物。

    主宰大道的光辉笼罩云气,每一片云鳞都刻下了万道融合的印记:

    风纹负责撕裂阻力,水纹维持形态稳定,火纹提供爆发推力,土纹铸就防御壁垒,更有阴阳鱼图在云心旋转,平衡着所有法则的冲突。

    此刻的云台已不再是单纯的飞行神通,而是一座移动的法则要塞,能根据战局瞬息切换形态,从载人云舟化作攻城云炮。

    "试运载万军。"

    独孤信话音未落,云台已膨胀至百丈方圆,云面如镜面般光滑,映出独孤城中整装待发的甲士。

    袖袍挥处,万名精锐如被无形之手托起,靴底刚触及云面,便有柔和的云气钻入铠甲缝隙,化作最舒适的缓冲垫。

    "起!"

    随着口令落下,云舟底部爆发出青色云焰,却无半分热浪——所有能量都被压缩在云气内部,化作推动时空的暗流。

    红杉镇的守军看到的,是突然出现在天边的巨型云城。

    它如晨曦般降临,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云浪轻拍的声响。

    当万名甲士在云面上列阵,他们的铠甲反光连成一片,竟让整个云舟化作金色的天空之城。

    "这是...老祖的神通?"

    领军将领的长枪"当啷"落地,望着脚下平稳如陆地的云面,只觉呼吸都带着云气的清甜。

    独孤信负手而立,衣摆上的云纹与脚下云舟共鸣。

    他望向远方地平线,那里正有风暴汇聚,却在接近云舟十里处自动散开,仿佛畏惧着某种至高法则。

    "刚参悟到皮毛而已。"

    独孤信指尖划过云面,顿时浮现出千里外的地貌投影,

    "待云道大成,莫说百万雄师,便是将整座独孤城搬上云端,也不过是一念之间。"

    风掠过云舟,掀起层层叠叠的云浪。

    摘星楼内的天罡罗盘上,第五道星光应声而亮,与云舟上的道纹遥相辉映,仿佛在为这位万道主宰的每一次突破而鸣钟开道。

章节目录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红衣过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衣过客并收藏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