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沉默:“还我儿子命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冲出人群,她颤抖着举起手中早已发臭的鸡蛋,狠狠砸向石碑残骸。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压抑多年的愤怒与仇恨瞬间爆发。

    “血债血偿!”“还我们公道!”此起彼伏的怒吼声响彻云霄,烂菜叶、石块、臭鸡蛋如雨点般砸向碎石堆。

    有人扯下身上破旧的衣襟,蘸着路边的泥水,奋力擦洗碑上残留的血迹;

    有人挥舞着从家中带来的锄头、镰刀,疯狂砍砸着碑身。

    人群中,几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相拥而泣,她们一边哭一边将泥土撒在石碑碎片上,仿佛要用这种方式埋葬过去的痛苦;

    年轻的汉子们则高声唱着战歌,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畅快。

    而那些曾经被迫在碑前缴纳“血税”的老人们,此刻颤抖着抚摸着石碑的碎块,浑浊的泪水滴落在冰冷的青石上——这一天,他们等得太久太久了。

    暮春的风裹挟着茉莉花香掠过清水镇,却冲不散祠堂前凝结的肃杀之气。

    青瓦白墙的祠堂檐角下,铜铃在虚空之中诡异地轻晃,发出细碎的声响。

    铃铛丞相身着玄色蟒袍,玉带束腰,端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凤目含霜,俯瞰着这场关乎民心的公审。

    祠堂中央的空地上,丹鼎派弟子被玄铁链锁成一串,狼狈地跪在铺满雪白茉莉花的草席上。

    每一朵绽放的茉莉,都象征着一个被他们残害的无辜孩童。

    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炼丹师,此刻形容狼狈,道袍破损,脸上带着惊恐与不甘。

    随着铃铛丞相轻挥衣袖,苦主们依次上前。

    白发苍苍的老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讲述着孙子被掳走炼丹的经过;

    满脸泪痕的妇人抱着空荡荡的襁褓,泣不成声地诉说女儿被抽血而亡的惨状。

    每一句控诉都如重锤,敲击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神奇的是,祠堂横梁上悬挂的铜铃竟无风自动,清脆的铃声中,那些悲愤的哭诉化作金色符文,一一拓印在案头的"公道簿"上,成为铁证。

    "按《皇朝民典》第三百二十一条。"

    铃铛丞相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令人胆寒的威严,如同一道惊雷划破天际。

    原本躁动的人群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传奇女相身上。

    "残害孩童者,当受万民唾面之刑,再枭首示众!"

    话音刚落,铃铛丞相突然解下腰间的羊脂玉佩,用力砸向为首的白衣丹师。

    玉佩碎裂的清脆声响,如同开启复仇的信号。

    压抑已久的怒火在这一刻彻底爆发,早就按捺不住的百姓们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前去。

    咒骂声、哭喊声、厮打声交织在一起,人群如沸腾的油锅,每个人都将积攒多年的怨气化作最尖锐的武器。

    当愤怒的浪潮渐渐平息,那些曾经高高在上、视凡人为蝼蚁的炼丹师,早已面目全非。

    他们的脸上、身上,布满了溃烂的伤痕——那不是拳脚所致,而是被无数饱含千年怨气的唾沫生生蚀穿了皮肉。

    这些不可一世的修仙者,终于尝到了凡人怒火的滋味,而这场公审,也将永远铭刻在清水镇百姓的心中,成为新皇朝守护子民的见证。

    正午的烈日如同一只炽热的巨眼,无情地俯瞰着独孤皇朝西部广袤的大地。

    西部新归附的疆域上,同步行刑的鼓声自四面八方响起,沉闷的声响如滚滚惊雷,震颤着每一寸土地,也震颤着每一个见证者的心脏。

    这鼓声,是对往昔罪孽的审判,是新时代的序章,更是皇朝向天下宣告法度威严的最强音。

    而在曾经的修仙圣地天剑峰,这里已不见往日仙气缭绕的盛景,取而代之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工部的匠人们挥汗如雨,在洗剑池的遗址上,一座庄严肃穆的“英灵祠”正拔地而起。

    粗糙的麻绳勒红了他们的肩膀,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坚定与希望的光芒。

    英灵祠的地基处,整齐排列着从各大修仙门派搜出的罪证。

    那面阴森可怖的万魂幡,曾收纳着无数无辜者的冤魂,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凄厉的哀嚎;

    炼婴鼎表面凝结着暗红的污渍,那些被当作鼎炉的婴孩,其悲惨遭遇让人不寒而栗;

    抽髓针泛着冷冽的寒光,针尖上仿佛还残留着受害者的血泪。

    如今,这些令人发指的邪器被高温熔炉熔解,重新铸造成一尊尊跪姿人像。

    这些跪像姿态谦卑,面容凝固在忏悔的神情中,永远面朝受难者家乡的方向。

    他们身上的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罪孽;

    低垂的头颅,似在向那些被残害的灵魂谢罪。

    当微风拂过,石像表面的沟壑间发出细微的呜咽,仿佛是亡魂们终于得到慰藉的叹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红衣过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衣过客并收藏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