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就着鲸油灯研究地图,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深浅浅的阴影。他的手指沿着海岸线移动,最终停在老龙头的位置。

    渤海的风带着咸腥与铁锈味,像钝刀子刮在脸上。李长风站在“镇海”号铁甲舰的舰桥前,透过黄铜望远镜,老龙头伸入海中的嶙峋礁石清晰可见。海浪凶猛地拍打着礁岩,溅起数丈高的惨白水花。就在这片被称为“万里长城入海处”的绝险之地,数十艘登陆小艇如同离弦的铁箭,正迎着炮火冲向滩头。

    “大帅,第三波登陆队上去了!”李铁柱的声音在轮机轰鸣中有些失真。他指着滩头一处刚刚腾起的黑红色火球,“清军的‘万人敌’(大型爆炸罐)!王把总那一船弟兄…”

    李长风放下望远镜,镜片上溅了几点冰冷的海水。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左眼下那道新添的箭疤微微抽动了一下。“命令‘定远’号抵近,用拿破仑炮覆盖礁石后方的炮位。”声音冷硬如铁,“告诉陆战营,日落前,我要看到血色龙旗插上宁海城!”

    炮弹呼啸着撕裂空气,将老龙头临海的礁石区炸得石屑纷飞。硝烟弥漫中,猩红色的身影在嶙峋怪石间跳跃、翻滚、射击。燧发枪清脆的齐射声与满洲弓沉闷的弦响交织在一起,不断有人影倒下,被泛着血沫的海浪卷走。李长风看着一个士兵抱着爆破筒扑向暗堡射击孔,在爆炸的火光中化作碎片,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冰冷的铁栏杆。

    此刻的山海关,像一锅被内外夹击的沸水。

    关城内,总兵府后宅。一树迟开的玉兰在料峭春寒里抖擞着洁白。吴三桂却没有赏花的心思。他焦躁地在铺着熊皮的暖阁里踱步,脚下昂贵的波斯地毯被军靴碾出深深的褶皱。案头,两份文书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坐立难安。

    一份是多尔衮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朱批谕令:“着平西王吴三桂,速率关宁铁骑并所部家眷,悉数移镇西安。关外田产,朝廷另行拨补。抗命者,以谋逆论!”鲜红的“摄政王多尔衮”印玺,刺得他眼睛生疼。

    另一份,则是他的心腹刚刚呈上的密报,墨迹犹湿:“李逆长风海军已登陆老龙头,猛攻宁海城!其主力步骑,正沿石河急速北进,意图合围山海关!”

    “移镇…移镇…”吴三桂一拳砸在紫檀桌案上,震得笔架上的狼毫乱跳,“几十万将士家眷!几百年的祖坟祠堂!关外几代人垦出的熟田!是能说走就走的吗?!”他想起昨日校场上,那些须发皆白的老卒跪地哭嚎,手里紧紧攥着发黄的地契房契,额头在冻土上磕出血的模样。军心,已经浮动得像秋后的枯草,一点火星就能燎原。

    “王爷…”门帘被轻轻掀起,一个身影裹着素色斗篷,像一缕幽魂飘了进来。斗篷滑落,露出一张足以让烽火失色的容颜。陈圆圆。她比在京城时清减了许多,眉眼间笼着挥不去的倦意,一身半旧的藕荷色袄裙洗得发白,鬓边只簪着一朵小小的绒花。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清澈如秋水,此刻却盛满了忧虑与风尘。

    “你…你怎么回来了?!”吴三桂又惊又怒,几步抢上前,“不是让你在西安等我吗?这兵荒马乱…”

    “妾在西安,听闻王爷又要移镇,心神不宁。”陈圆圆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心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解下背上一个小小的蓝布包袱,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把琵琶,弦轴上缠着的红丝线已有些褪色。“王爷可知,从西安到山海关,这一路…流民如蚁,饿殍塞途。妾亲眼见易子而食,妇人悬梁于道旁枯树…”她纤细的手指抚过冰凉的琵琶弦,指尖有细小的伤口和新茧,“妾怕…怕再也见不到王爷。更怕王爷移镇路上,将士家眷…重蹈覆辙。”一滴清泪,无声地滚落腮边,砸在光洁的紫檀案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吴三桂的心像被那滴泪狠狠烫了一下。他猛地抓住陈圆圆冰凉的手,入手处只觉骨节硌人。“圆圆…”他喉头哽住,千言万语堵在胸口。眼前这张脸,与校场上老卒们绝望的脸庞,与多尔衮谕令上冰冷的朱批,与斥候口中李长风步步紧逼的军情,重重叠叠,几乎要将他撕裂。

    “报——!”一名亲兵连滚爬爬地冲进暖阁,声音带着哭腔,“王爷!大事不好!宁海城…宁海城丢了!李逆的海寇兵已经占了望海楼!城里…城里好多军眷听到消息,都涌到总兵府外了!说…说死也不离开山海关!”

    吴三桂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他冲到窗边,猛地推开雕花木窗。寒风卷着嘈杂的声浪扑面而来。总兵府外宽阔的校场,此刻已被人潮淹没。白发苍苍的老妪抱着懵懂的孙儿,粗壮的妇人挽着包袱死死护住身后半大的小子,甚至还有穿着号衣的伤兵拄着拐杖,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尽头。他们沉默着,或站或坐,眼神却像无数把锥子,齐齐刺向总兵府的方向。没有喧哗,没有哭喊,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和无声的绝望。几个白发老卒跪在最前面,额头紧贴着冰冷的石板地,手里高高举着卷了边的地契,如同举着最后的信仰。

    “王爷!开恩啊!”

    “俺爹俺爷都埋在后山,俺死也不走!”

    “田里的麦子刚返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浮世蒹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世蒹葭并收藏明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