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老秀才模样的长者被百姓簇拥着走来,向着李长风深深一揖:“大都督仁德之师,老朽代表风陵渡百姓,叩谢大军救命之恩!”

    李长风急忙扶起:“老人家言重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本就是我辈职责。”

    老秀才激动道:“老朽活了七十有六,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五朝,见过的军队数不胜数。从未有一支军队如大都督麾下这般纪律严明,待民如子!”

    他转过身,对围观的百姓高声道:“乡亲们!老朽记得清清楚楚!崇祯十五年,闯军过河,抢粮抓丁,烧杀掳掠!去年清兵过河,更是如同蝗虫过境!唯有今日,我们见到了真正的王师!”

    百姓们纷纷附和:

    “是啊!那些军爷还帮俺修了屋顶!”

    “他们吃饭都给钱,一个子儿不少!”

    “有个小军爷还教俺娃认字呢!”

    张二狗在不远处听着,心中澎湃。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辽东,最怕的就是过路的军队——不管是明军、清军还是闯军,对百姓而言都是灾祸。

    一个老太太挎着一篮子鸡蛋,硬要塞给士兵们:“拿着拿着!你们不吃饱,怎么打鞑子!”

    士兵们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但偷偷在老太太的篮子里放了一小块碎银。

    王小虎那边,百姓们帮他把最后一批火炮运上渡船。一个老船工看着新式的浮桥设计,啧啧称奇:“这桥搭得巧!比当年戚家军的浮桥还结实!”

    “老伯知道戚家军?”王小虎好奇地问。

    “怎么不知道!”老船工自豪地说,“俺祖上还帮戚继光将军搭过浮桥呢!可惜啊,后来的军队,再没有戚家军那样的纪律了...直到你们出现。”

    赵大柱则被一群老人围住,听他们讲述这些年的苦难。

    “崇祯末年,官军过河,把俺们村最后一点种子粮都抢走了...”

    “闯军来的时候,说是均田免粮,结果比官军还凶...”

    “最可恶的是清兵,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

    一个老人拉着赵大柱的手:“军爷,你们一定要赢啊!咱们汉人的江山,不能再让蛮夷糟蹋了!”

    赵大柱郑重承诺:“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会赢!”

    夕阳西下时,浮桥终于搭建完成。大军开始有序渡河,百姓们站在两岸挥手相送。许多人家自发点燃火把,为军队照明。

    几个孩子唱起了新学的歌谣,据说是从山东传来的:

    “李长风,本领强,新式火器打豺狼...

    均田亩,免苛捐,老百姓呀把家安...”

    歌声在黄河上空飘荡,与波涛声相应和。

    张二狗站在船头,回望南岸。点点火把如同星河,照亮了整个河岸。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大都督坚持要军队纪律严明,为什么不允许士兵拿百姓一针一线。

    “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喃喃自语,想起了那个逝去的小女孩。若她能看到今日场景,该有多好。

    王小虎在另一条船上,正与帮忙的百姓告别。一个年轻人塞给他一包东西:“军爷,这是俺娘做的酱菜,带着路上吃!”

    “这怎么好意思...”王小虎推辞着。

    年轻人却道:“军爷不必客气!俺们商量好了,等大军西征,我们就组织运输队,给你们送粮草!”

    赵大柱的船已经驶到河中,他望着两岸如繁星般的火把,忽然对部下说:“记住今天。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这些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对岸,李长风在亲兵护卫下最后一批渡河。刘铭枢低声道:“大都督,探马来报,多尔衮正在潼关加固工事,似乎想在那里与我们决战。”

    李长风微微一笑:“他守不住潼关,就像他守不住民心。”转身望向身后的万家灯火,“有了这些支持,我们必将无敌于天下。”

    黄河水浩浩东去,千百年来见证了多少王朝更迭,多少军队过往。但这一次,不同了。

    一支军队的真正力量,不在于刀枪锋利,而在于民心所向。李长风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而他的对手们,至今还在梦中。

    渡船抵岸,李长风踏上北岸土地。前方,通往西安的道路已经打开,通往新时代的道路也已经打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民心似水,终将涤荡一切污浊,还华夏一个朗朗乾坤。

    hai

章节目录

明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浮世蒹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世蒹葭并收藏明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