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的朝议尘埃落定,确立了“秦元年”的新纪元。

    此事将记入史册,慢慢传达至整个天下。

    早朝过后,赵凌并留在宫中,帝辇径直驶向尚学宫。

    尚学宫内,青石铺就的路径纵横交错,连接着一座座飞檐斗拱,书声琅琅的学室。

    经过半年的发展,这所汇聚天下英才的学府已初具规模。

    咸阳权贵子弟们大多已选定心仪学派,或习儒法,或研墨道,或修兵策,诸子百家学说在此交融碰撞,呈现出一派蓬勃的学术气象。

    相较于其他学派门庭若市,农家学室显得更为质朴务实。

    此前,咸阳的贵胄子弟鲜有愿拜入农家门下者。

    但农家本身却拥有大量扎根田垄,经验丰富的弟子。

    赵凌深知“农为国之根本”,特令农家领袖田舜,从各地遴选了三百名精干弟子入尚学宫深造。

    更体恤农家弟子多出身寒微,难以负担高昂学费。

    赵凌便下诏,免除所有农家弟子在尚学宫的一切学杂费用!此令一出,农家上下感激涕零。

    毕竟每半年十两黄金的学费,三年便是六十两!

    他们能拿出六十两黄金,还需要种地?

    今日,学宫深处最大的农家学室内,座无虚席。

    农家老师田骥正立于讲台之上,讲解着精耕细作的要诀。

    台下三百余名农家弟子,身着粗布短褐,肤色黝黑,神情专注,手中铅笔笔在纸张上飞快记录。

    这些铅笔和纸张也都是皇帝令少府给农家弟子特批的。

    学室之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纸张墨香。

    突然,学室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田骥话音顿止,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身玄色常服,未着冕旒却依旧气度逼人的皇帝赵凌,在阿青与彻武侯王贲的护卫下,已悄然立于门廊光影之中。

    “陛下驾临!”内侍清亮的声音响起。

    满室学子如梦初醒,慌忙离席,齐刷刷跪伏于地“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赵凌面带温和笑意,抬手虚扶“平身,继续听课。”

    他步履从容,竟径直走向讲台。

    田骥连忙躬身退至一旁,心中惊疑不定。

    赵凌站定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充满求知渴望的年轻面孔。

    他声音清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朕今日来尚学宫,非为巡视,乃是为诸位农家学子讲一课。”

    皇帝亲自授课?

    而且是给农家学子?!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农家弟子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与困惑。

    皇帝陛下日理万机,竟亲临这田间学问的殿堂?

    这背后蕴含着何等深意?

    田骥更是心神剧震,隐隐感觉将有非同寻常的知识降临。

    赵凌无视众人的惊诧,直接抛出了问题“诸位学子,朕问你们,欲使五谷丰登,仓廪充盈,需注意哪些事情?”

    短暂的寂静后,一名身材敦实、目光炯炯的学子鼓起勇气起身,声音洪亮地答道“回禀陛下!农事之本,在于精耕细作!需深耕土壤,碎土保墒,提高其蓄水保肥之力。”

    “除此之外更需勤于中耕除草,不使杂草夺禾苗之养分!”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显出扎实功底。

    赵凌微微颔首“不错!还有呢?”

    另一名学子接口道“还需重视积肥沤肥,因地因时,因作物合理施用粪肥绿肥,以维持地力不衰。”

    “除此之外,更要谨遵农时,按历法节气安排耕作,不可违逆天时。农具亦为关键,如陛下推广之新式犁、锄,省力增效,事半功倍!”

    赵凌微微点头“不错!你且坐下!”

    赵凌的目光落在他的弟子杨稷,问道“杨稷,你说!”

    “水利为命脉!”杨稷的口吃已经完全治好了,他沉吟了片刻,口齿清晰地补充道,“需广修陂塘,深挖沟渠,既能引水灌溉,防旱保苗,亦能泄洪排涝,护田保收!”

    说到最后,杨稷总结道“至于其余……便要看老天爷是否赏饭吃了。”

    语气中带着农人面对自然伟力时固有的敬畏与一丝无奈。

    赵凌赞许地点点头,这小子现在说话竟然这么利索了。

    随即,他的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凝重“诸位所言,皆是根本。然尚有一大害,尔等虽提及看天,却未明言其具体可防之策。此害一旦爆发,其祸之烈,尤甚于旱涝!”

    他顿了顿,一字一顿地吐出那个令所有农人闻之色变的词“蝗灾!”

    这两个字如同冰锥,瞬间刺破了学室内的平静!

    田骥的脸色骤然一变,眉头紧锁。

    台下学子们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浮现出深切的恐惧。

    洪涝、地震、大旱,这些天灾固然可怕,农家尚可部分应对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夏山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山河并收藏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