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降临的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短短一天之内就传遍了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繁华的市集还是偏僻的巷弄,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惊天动地的事件。

    茶楼酒肆里座无虚席,街头巷尾聚集着一群群好奇的百姓,每个人都在交换着自己听来的消息,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如今的大秦黔首们已经不似之前那般唯唯诺诺,皇帝允许他们议论诗书,谈论一切事情。

    像这种吹捧始皇帝的事情,自然是没问题的。

    虽然普通老百姓没有资格进入始皇庙亲眼目睹盛况,但当时跪在庙外的人可不少。

    这些人成了最受欢迎的说书人,被团团围住,要求讲述当时的经历。

    “当时我们跪在庙外,突然听到里面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钟声,那声音啊,就像是从九天之上传来的一样!”

    一个中年男子在茶馆里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周围挤满了听得入神的茶客。

    另一个人抢着说“何止是钟声!我还看到庙里冒出滚滚白烟,那烟不像普通的烟,倒像是仙气,贴着地面流动,还带着一股凉气呢!”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插话道“天帝现身之时,整座庙里金光灿灿,云雾飘渺,我还清清楚楚听见了一声龙吟!那声音威严无比,震得人心头发颤!”

    旁边立刻有人反驳“什么龙吟啊,天帝根本就是站在一条巨龙上面!我表哥在神庙当差,他亲眼所见!”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有人忍不住质疑“啊?你竟然敢抬头?我当时吓得头都不敢抬!神威浩荡,兄台你居然敢抬头?真看清楚了吗?”

    “那还有假?”那人得意地捋着胡须,“我那是听到天帝的号召,这才忍不住抬了下头。我跟你们说,心不诚的人,根本看不见神龙和天帝!”

    赵凌深谙人心之道,他早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

    就像有个故事叫“皇帝的新衣”,他现在用的也是类似的策略。

    他特意安排了一批口才好的人,分散到城中各个热闹的场所,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把天帝的传说讲得活灵活现。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没看到神龙,要么就跟着附和,要么也不敢出声反驳。

    你要是没看见,那就是你心不诚!

    这种心理压力让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或者随大流。

    更有画师当晚就画出了天帝脚踏巨龙的神像图,在城中广为流传。

    这些画作被制作成各种版本,从精致的绢画到粗糙的木版画,满足不同阶层百姓的需求。

    分明也是赵凌早就准备好的。

    也有人说当时闻到了一股奇异的香味,那香气既不是花香也不是檀香,是一种从未闻过的清新气息。

    还有人说听到了天籁之音,像是仙乐飘飘,让人心旷神怡。

    反正云雾缭绕、金光四射、神钟回响这三点是大家都认同的,其他的细节就越传越神乎。

    有人说看到天帝周身环绕着七彩光环,有人说听到天帝的声音如同雷鸣,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看到天帝挥手间撒下无数金花。

    这些传闻一传十,十传百,每经过一个人就添油加醋几分,最后彻底把嬴政神化了。

    百姓们对天帝的敬畏之情与日俱增,连带着对当今皇帝赵凌也更加拥戴。

    皇帝乃天帝之子,君权天授,而且如此仁爱百姓,他不当皇帝谁当?

    淳于越更是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夜赶稿登报,大肆报道这件事。

    他在文章中特别强调,天帝除了庇佑天下苍生之外,第二个召见的就是他,而且在召见法家的吴公之前!

    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儒家的地位。

    淳于越、伏生、叔孙通作为《大秦日报》的主编,调动了所有儒家门生的力量。

    第二天的报纸上全是关于天帝降临的报道,从各个角度描述这一盛事,篇幅之长,内容之详实,堪称报业史上之最。

    如今儒家门生遍布大秦各个郡县,担任着教导孩童读书写字的重任,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之前嬴政打压儒家,现在却又认可儒家,这种前后反差让儒家门生倍感骄傲,仿佛终于扬眉吐气。

    这么重大的事件,各地的夫子们自然要在学生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

    可以想象,在各地的学堂里,夫子们如何绘声绘色地向睁大眼睛的孩童们讲述天帝降临的奇迹,教导他们要敬奉天帝,忠君爱国。

    赵凌早就预料到这一点。

    儒家可是是帝国手中的一把利剑!

    用得好可以巩固统治,用得不好则会伤及自身。

    天地君亲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直都很崇高。

    许多孩童尚未开智,只会觉得老师无比厉害,老师说的话就是真理。

    这次天帝降临,不仅提升了儒家在大秦的地位,儒家也会反过来巩固天帝的真实性。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各取所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夏山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山河并收藏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