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姜启连夜利用遁身符,已经来到巫城附近。

    他现在只要是有紧急事情需要赶路,就会利用遁身符结合轻身符,前往目的地。

    如此做法,既让他得以瞬间百里,省去了旅途的漫长与疲惫,也节省了不菲的盘缠。

    然而,世间万物皆有其代价,这份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与挑战。

    姜启此行益州,表面上是为了前往李家,探寻梅城那些房契的下落。然而,他心中更深的目的,却是要探明巫族的现状。

    他知道,梅山那三百名巫族子弟,不过是暂时避难于此,一旦巫族度过这场危机,这些子弟终将回归各自的部落。

    但如果巫族真的遭受灭顶之灾,这三百子弟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在这片方寸之地寻求新的生机,在异乡扎下根来。

    姜启深知,唯有洞悉巫族的现状,才能未雨绸缪,为自己在这波诡云谲的局势中铺就一条稳妥的前行之路。

    他站在远处眺望,巫城似乎变化不大,城中心的祭坛依旧轮廓分明,静静地耸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然而,当他踏入巫城,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

    昔日繁华喧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如今这里空荡得令人心悸。

    那些曾身着彩衣、舞姿婀娜的巫族人,仿佛一夜之间随风消散,了无踪迹。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身形魁梧、手脚粗大的虎巴人。

    他们眼眶深邃,目光如炬,浑身散发着一种与巫族截然不同的野性与力量,一眼便能分辨出两个族群的血脉差异。

    见到此情此景,姜启的心开始沉了下去,一股不祥的预感在他心头缭绕。

    显然,这座城现在已被虎巴人掌控,巫族的命运恐怕凶多吉少。

    为了不惹人注目,姜启找到一处僻静之地,将自己易容成一名瘦弱的虎巴人模样,随即走入一家生意不错的路边小酒馆。

    他意图通过酒客之间的聊天和自己的诡目观察,了解巫族的近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不久后,姜启走出了酒馆,心情异常沉重。

    从那些喜形于色的虎巴人酒客口中,以及通过诡目对他们一日内交谈内容的探察,他得知巫族已被虎巴人击败,彻底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控制。

    如今这里的一切,包括各种咸鹾和红石等重要资源,皆归虎巴人所有。

    值得庆幸的是,姜启探察到,巫族大巫师巫显等人并未在这场战争中丧命,她们率领少部分族人成功逃离了祖地,但却下落不明。

    对于黎贪、刑原那些巫族子弟而言,这也算是一个极好的消息。然而,姜启心知,这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未知与不测。

    来到巫城外面的一座山峰上,姜启的脚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驻留峰巅,迟迟不愿踏上离别的路途。

    他的目光越过蜿蜒的山峦,巫城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古老而遥远的画卷,静静铺展在他心间,令他心绪难平。

    回想起初至这片神秘土地的那一刻,仿佛冥冥之中,命运的丝线已悄然将他与巫族紧紧相连,编织出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姜启的脑海中,巫显与巫玥等巫族女子的倩影再次翩然浮现。

    她们当初的忧伤、抵抗命运的坚韧,以及对故土的深情与依恋,似刀刻般在他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无法忘却。

    对于她们而言,这片祖地不仅仅是生息之地,更是灵魂的归宿。一旦离去,或许再无归期。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悄然涌上心头,姜启不禁深吸一口气,试图将这份复杂的情感深埋心底。

    山风拂过,带着几分凉意,却也似乎在诉说着古老而遥远的故事,提醒着他,若是自己变得“肥硕”而实力又不足以自保,眼前巫族的情形,或许就是他未来的结局。

    在这寂静的山巅,姜启默默地凝望着远方,心中万千思绪交织,如同山间云雾,缭绕不散。

    姜启深知,巫族几近被灭族的这段历史,将伴随他一生,成为他内心深处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次日,姜启抵达了云台城附近。

    距他第一次来云台城已过去四年多时间,仅从外观上看,这里变化不大。

    围城上方,依然是青山苍翠,香烟缭绕。远望过去,氤氤氲氲,白云悠悠,一派仙家气象。

    及至城郭近处,但见城墙巍然屹立,岁月和宗门之间的争斗,似乎并未在其上留下痕迹。

    那些飞檐翘角、红墙黄瓦的建筑,依旧挺拔壮观,丝毫不见云台宗被灭后的破败之态,仿佛那场惊天动地的纷争,只是过眼云烟,未曾波及这片净土分毫。

    准备入城的修士,依然排了好长的队伍。

    姜启正准备排队进城,就在这时,挂在胸前的神犀之角传讯牌传来听妖的讯息:

    “师兄,家族那边传讯唤我回去,我要离开梅山一段时间了。”

    闻此,姜启心中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诡目天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颂词妄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颂词妄语并收藏诡目天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