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第一天上班(1/2)
八月的四九城,天儿热得跟蒸笼似的。
棒梗天没亮就爬起来了,对着家里那块老镜子照了又照。
崭新的确良短袖衬衫,是秦淮茹特意用攒了半年的布票扯的布,用陈伟给的钱做的,浅蓝色,衬得棒梗特别精神。
底下是军绿色的裤子,虽说是仿的,可针脚密实,裤线笔直。
脚上一双充满奶奶爱意的新布鞋。
“瞧把你美的,别第一天就给我捅娄子。”秦淮茹看着棒梗照镜子,往他兜里塞了个煮鸡蛋,又帮他整了整领子。
秦淮茹看着棒梗长大了,有了好工作,这些年的努力没白费,终于是熬出来了头,做售货员不会有危险,体面工作,将来好找对象。
“放心吧您呐!”棒梗咧嘴一笑,“咱是谁啊,能干那没溜儿的事吗?”棒梗现在也非常有自信。
王府井百货大楼,三层高的庞然大物,在四九城里那是独一份。
棒梗仰头看着“北京市百货大楼”七个大字,心里扑通扑通跳。
从今天起,他就是这儿的人了,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吃商品粮的,说出去都光彩。
糖果柜台在二楼东侧,一溜玻璃柜子里摆着各色糖果。
水果硬糖、大白兔奶糖、高粱饴、花生牛轧...琳琅满目,空气里都飘着甜味儿。
“新来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打量着他,胸前别着个“组长”的徽章。
“哎,李组长,我是棒梗,今天第一天上班。”棒梗赶紧掏出介绍信。
李组长上下打量他一番,点点头:“小伙子挺精神。咱们这儿规矩多,顾客是上帝,说话要客气,秤要准,钱票要点清。最重要的是,”她压低声音,“别跟顾客顶嘴,再有理也不行,千万不能打顾客。”
“明白!”棒梗挺直腰板。
头几个钟头,有人带着棒梗,棒梗干得顺风顺水。
来的多是带孩子的大人或者年轻人,要二两水果糖,半斤动物饼干。
棒梗手稳,秤给得高高的,嘴也甜,叔叔阿姨叫得欢。
快中午那会儿,人渐渐多了。棒梗忙得额头冒汗,也顾不上擦。
这时,打北边溜达过来三位老大爷,都是六七十岁的光景,穿着白汗衫,摇着蒲扇,一看就是老北京。
这三人都有外号,其中一个叫做,季鸟猴。
“劳您驾,给我来半斤话梅糖。”头一位瘦高个儿大爷说。
棒梗应了一声,麻利地拿起秤盘:“您稍等,马上就好。”
话梅糖剩下不多了,棒梗把罐底儿那点全倒出来,一称,六两多一点。
“大爷,话梅糖就这些了,六两二钱,您要吗?”
瘦高个儿眯眼看了看秤:“成啊,都要了。小伙子手不抖啊,秤给得足。”
棒梗嘿嘿一笑,把糖包好,收钱找零一气呵成。
第二位是个矮胖大爷,圆脸,眯缝眼,说话带笑:“小同志,给我来三两高粱饴。”
“好嘞!”棒梗舀起一勺高粱饴,稳稳当当地倒在秤盘上。指针不偏不倚,正好三两。
“神了!”胖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手法,练过吧?”
“哪儿啊,这才哪到哪。”棒梗心里美,手上更利落了,他没练过,下乡的时候,抓东西,有这种感觉。
“第三位大爷,您要点什么?”
第三位大爷精瘦精瘦的,三角眼,颧骨高耸,嘴角往下撇,一看就不好惹。他斜眼看着柜台里的糖,蒲扇指着什锦软糖:“这个,来二两。”
“得令!”棒梗抄起勺子,舀了满满一勺软糖。这种糖粘,容易沾在勺子上,他手腕一抖,糖稳稳落进秤盘。指针晃了晃,停在二两一钱上。
棒梗正要包糖,瘦大爷突然开口了:“等等。”
他凑近玻璃柜台,鼻子几乎贴上去:“你这秤,不准吧?”
棒梗一愣:“大爷,咱这秤天天校对,准着呢。”
“准什么准?”瘦大爷哼了一声,“我眼还没花呢!刚才那一下,明明是一两九,你手腕子一抖,就给抖成二两一,蒙谁呢?”
棒梗心里咯噔一下。他确定自己没看错,明明是二两一钱。但这老大爷说得有鼻子有眼...
“那我再给您称一次。”棒梗压下火气,把糖倒回罐子,重新舀了一勺。
这次他特别小心,勺满而不溢,轻轻倒入秤盘。指针稳稳当当——二两整。
“您瞧,二两整,不多不少。”棒梗尽量让语气平和。
瘦大爷却不依不饶:“你小子手法够油的啊!刚才抖那一下,当我没看见?你这叫‘老太太上鸡窝——奔蛋又奔窝’啊!又想蒙秤又想卖货?”
这话就有点损了。旁边两个大爷互相使个眼色,没吱声,这三人没事就找人挑刺,也是棒梗倒霉。
棒梗脸涨红了:“大爷,您这话我不爱听。咱国营商店,童叟无欺,蒙您这一分两分的,我犯得上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棒梗天没亮就爬起来了,对着家里那块老镜子照了又照。
崭新的确良短袖衬衫,是秦淮茹特意用攒了半年的布票扯的布,用陈伟给的钱做的,浅蓝色,衬得棒梗特别精神。
底下是军绿色的裤子,虽说是仿的,可针脚密实,裤线笔直。
脚上一双充满奶奶爱意的新布鞋。
“瞧把你美的,别第一天就给我捅娄子。”秦淮茹看着棒梗照镜子,往他兜里塞了个煮鸡蛋,又帮他整了整领子。
秦淮茹看着棒梗长大了,有了好工作,这些年的努力没白费,终于是熬出来了头,做售货员不会有危险,体面工作,将来好找对象。
“放心吧您呐!”棒梗咧嘴一笑,“咱是谁啊,能干那没溜儿的事吗?”棒梗现在也非常有自信。
王府井百货大楼,三层高的庞然大物,在四九城里那是独一份。
棒梗仰头看着“北京市百货大楼”七个大字,心里扑通扑通跳。
从今天起,他就是这儿的人了,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吃商品粮的,说出去都光彩。
糖果柜台在二楼东侧,一溜玻璃柜子里摆着各色糖果。
水果硬糖、大白兔奶糖、高粱饴、花生牛轧...琳琅满目,空气里都飘着甜味儿。
“新来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打量着他,胸前别着个“组长”的徽章。
“哎,李组长,我是棒梗,今天第一天上班。”棒梗赶紧掏出介绍信。
李组长上下打量他一番,点点头:“小伙子挺精神。咱们这儿规矩多,顾客是上帝,说话要客气,秤要准,钱票要点清。最重要的是,”她压低声音,“别跟顾客顶嘴,再有理也不行,千万不能打顾客。”
“明白!”棒梗挺直腰板。
头几个钟头,有人带着棒梗,棒梗干得顺风顺水。
来的多是带孩子的大人或者年轻人,要二两水果糖,半斤动物饼干。
棒梗手稳,秤给得高高的,嘴也甜,叔叔阿姨叫得欢。
快中午那会儿,人渐渐多了。棒梗忙得额头冒汗,也顾不上擦。
这时,打北边溜达过来三位老大爷,都是六七十岁的光景,穿着白汗衫,摇着蒲扇,一看就是老北京。
这三人都有外号,其中一个叫做,季鸟猴。
“劳您驾,给我来半斤话梅糖。”头一位瘦高个儿大爷说。
棒梗应了一声,麻利地拿起秤盘:“您稍等,马上就好。”
话梅糖剩下不多了,棒梗把罐底儿那点全倒出来,一称,六两多一点。
“大爷,话梅糖就这些了,六两二钱,您要吗?”
瘦高个儿眯眼看了看秤:“成啊,都要了。小伙子手不抖啊,秤给得足。”
棒梗嘿嘿一笑,把糖包好,收钱找零一气呵成。
第二位是个矮胖大爷,圆脸,眯缝眼,说话带笑:“小同志,给我来三两高粱饴。”
“好嘞!”棒梗舀起一勺高粱饴,稳稳当当地倒在秤盘上。指针不偏不倚,正好三两。
“神了!”胖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手法,练过吧?”
“哪儿啊,这才哪到哪。”棒梗心里美,手上更利落了,他没练过,下乡的时候,抓东西,有这种感觉。
“第三位大爷,您要点什么?”
第三位大爷精瘦精瘦的,三角眼,颧骨高耸,嘴角往下撇,一看就不好惹。他斜眼看着柜台里的糖,蒲扇指着什锦软糖:“这个,来二两。”
“得令!”棒梗抄起勺子,舀了满满一勺软糖。这种糖粘,容易沾在勺子上,他手腕一抖,糖稳稳落进秤盘。指针晃了晃,停在二两一钱上。
棒梗正要包糖,瘦大爷突然开口了:“等等。”
他凑近玻璃柜台,鼻子几乎贴上去:“你这秤,不准吧?”
棒梗一愣:“大爷,咱这秤天天校对,准着呢。”
“准什么准?”瘦大爷哼了一声,“我眼还没花呢!刚才那一下,明明是一两九,你手腕子一抖,就给抖成二两一,蒙谁呢?”
棒梗心里咯噔一下。他确定自己没看错,明明是二两一钱。但这老大爷说得有鼻子有眼...
“那我再给您称一次。”棒梗压下火气,把糖倒回罐子,重新舀了一勺。
这次他特别小心,勺满而不溢,轻轻倒入秤盘。指针稳稳当当——二两整。
“您瞧,二两整,不多不少。”棒梗尽量让语气平和。
瘦大爷却不依不饶:“你小子手法够油的啊!刚才抖那一下,当我没看见?你这叫‘老太太上鸡窝——奔蛋又奔窝’啊!又想蒙秤又想卖货?”
这话就有点损了。旁边两个大爷互相使个眼色,没吱声,这三人没事就找人挑刺,也是棒梗倒霉。
棒梗脸涨红了:“大爷,您这话我不爱听。咱国营商店,童叟无欺,蒙您这一分两分的,我犯得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