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风雨欲来(1/2)
永安帝双眼中光芒一闪而逝,旋即开口“我大梁养的是忠君报国的臣子,不是乱臣贼子。”
焦志行心下大定,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旋即心中大喜,陛下对宁淮官员定了性,这是要对徐鸿渐下手了。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到了!
焦志行激动之余趁胜道“宁淮官员尽数被抓,宁淮已成了一个空省,那些虎视眈眈的海寇恐会趁机作乱,需得先派官员前往。”
被抓的官员可以慢慢审,当务之急是要占住位置。
想到今日在朝堂上看到的镇定的徐鸿渐,焦志行丝毫不敢大意。
徐鸿渐乃三朝元老,又是两朝帝师,能多年屹立朝堂不倒,绝不会轻易就被打倒,恐还有什么翻盘的后招。
趁着他处于下风,就要尽快增强己方势力。
永安帝缓缓靠到椅背上,静静打量眼前这个内阁最听话的臣子,看得焦志行一颗心七上八下。
“内阁尽快拟个名单交上来吧。”
焦志行听到永安帝终于发声,赶忙跪下谢恩。
待出了暖阁,被寒风一吹,浑身一个激灵,才发觉自己脖颈尽数被汗湿。
陛下分明已将此事定了性,宁淮那些个涉事的官员一个也逃不了,为何他要安排官员入宁淮,却让陛下不喜?
难不成是陛下还未下定决心倒徐?
又或者,是对他壮大势力不满?
想到君主的平衡之道,焦志行背后再冒出一层汗。
他刚刚犯了大忌!
如此迫不及待安插自己的人去宁淮,怕在陛下眼中,他是想成第二关个徐鸿渐。
寒风吹着,焦志行却是冷汗不止。
一路走到内阁,人已是头重脚轻,下衙回到家中,便高烧不止。
消息很快传到宫里时,正是汪如海当值。
闻言,汪如海心中感叹,谁能想到头一个被这寒风吹倒的,会是次辅大人。
此时上禀给永安帝时,永安帝正在暖阁看奏章。
“派个御医走一趟,多带些药过去。”
汪如海应了声,就退出去安排。
此事落在夏公公头上,夏公公眼珠子一转,便高兴地应下要走,被汪如海喊住叮嘱“记住,莫要与焦阁老走得太近。”
夏公公不解“徐门必会遭受重创,往后就会是焦阁老得势,此时不就是与焦阁老走近的最好时机吗?”
“你跟在我身边这么些年,怎的这么点事都琢磨不透?”
汪如海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夏公公原名夏春,与汪如海是同乡,汪如海是将这干儿子当接班人养的,自己晚年也尽数托付到他身上,可这干儿子怎的就看不透局势。
夏春直接就跪在了汪如海面前,谄媚地笑道“儿子愚钝,看不透猜不着,还得干爹您老人家掌舵。”
瞧着他那卖乖讨好的样,汪如海便细细与他道“焦阁老就是被陛下敲打了,才病了这一场,纵使你有心走近他,他也会避你如蛇蝎。”
夏春跪着朝汪如海挪了几步,疑惑问道“干爹,宁淮出事,陛下怎的先敲打焦阁老?”
不该对付徐阁老吗?
汪如海见着他的动作,心软了些,就道“起来吧。”
夏春应了声,立刻站起身等着汪如海的指点。
“这把火烧起来,谁也逃不了,焦阁老是第一个,却不会是最后一个,你且远远瞧着,万万莫要往前凑,更别引火烧身。”
汪如海声音难得的严厉“若你搅和进去了,干爹我也保不住你。”
夏春脸色一变,赶忙点头应是。
……
徐府。
花厅的炭火烧得极旺,却不及里面众人的怒气旺。
礼部左侍郎董烨气愤咒骂“宁王简直愚不可及,仓促起事,连累整个宁淮被一锅端了,若他们扛不住北镇抚司的严刑逼供,我等都要被他拖下水!”
礼部尚书胡益与之相比就平静许多“谋逆还是失察,他们分得清轻重,撑个几日总是能行的。”
昨日才入京,定然还没人招供,否则今日他们在朝堂上就无法如此争论。
其他人自是想得明白这些,当下众人连连点头。
董烨见状,心中对胡益极为不满,当即就道“诏狱是去不得之处,他们又能坚持几日?”
众人一想到那事,纷纷急切起来。
兵部尚书张朔道“今日清流虽未能将宁淮那些人定罪,可再这么拖延下去,不利的终究是我们。”
一旦有一个人扛不住胡乱攀咬,其他人那股气一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要往外倒。
情况于他们十分的不利。
兵部尚书张朔又告诉他们一个极其不利的消息“今日裴筠禀告时提到是松奉知府胡德运打开城门,可见他已决心戴罪立功,不知他会交代些什么。”
“早该将他们灭口。”
董烨眼底闪过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焦志行心下大定,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旋即心中大喜,陛下对宁淮官员定了性,这是要对徐鸿渐下手了。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到了!
焦志行激动之余趁胜道“宁淮官员尽数被抓,宁淮已成了一个空省,那些虎视眈眈的海寇恐会趁机作乱,需得先派官员前往。”
被抓的官员可以慢慢审,当务之急是要占住位置。
想到今日在朝堂上看到的镇定的徐鸿渐,焦志行丝毫不敢大意。
徐鸿渐乃三朝元老,又是两朝帝师,能多年屹立朝堂不倒,绝不会轻易就被打倒,恐还有什么翻盘的后招。
趁着他处于下风,就要尽快增强己方势力。
永安帝缓缓靠到椅背上,静静打量眼前这个内阁最听话的臣子,看得焦志行一颗心七上八下。
“内阁尽快拟个名单交上来吧。”
焦志行听到永安帝终于发声,赶忙跪下谢恩。
待出了暖阁,被寒风一吹,浑身一个激灵,才发觉自己脖颈尽数被汗湿。
陛下分明已将此事定了性,宁淮那些个涉事的官员一个也逃不了,为何他要安排官员入宁淮,却让陛下不喜?
难不成是陛下还未下定决心倒徐?
又或者,是对他壮大势力不满?
想到君主的平衡之道,焦志行背后再冒出一层汗。
他刚刚犯了大忌!
如此迫不及待安插自己的人去宁淮,怕在陛下眼中,他是想成第二关个徐鸿渐。
寒风吹着,焦志行却是冷汗不止。
一路走到内阁,人已是头重脚轻,下衙回到家中,便高烧不止。
消息很快传到宫里时,正是汪如海当值。
闻言,汪如海心中感叹,谁能想到头一个被这寒风吹倒的,会是次辅大人。
此时上禀给永安帝时,永安帝正在暖阁看奏章。
“派个御医走一趟,多带些药过去。”
汪如海应了声,就退出去安排。
此事落在夏公公头上,夏公公眼珠子一转,便高兴地应下要走,被汪如海喊住叮嘱“记住,莫要与焦阁老走得太近。”
夏公公不解“徐门必会遭受重创,往后就会是焦阁老得势,此时不就是与焦阁老走近的最好时机吗?”
“你跟在我身边这么些年,怎的这么点事都琢磨不透?”
汪如海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夏公公原名夏春,与汪如海是同乡,汪如海是将这干儿子当接班人养的,自己晚年也尽数托付到他身上,可这干儿子怎的就看不透局势。
夏春直接就跪在了汪如海面前,谄媚地笑道“儿子愚钝,看不透猜不着,还得干爹您老人家掌舵。”
瞧着他那卖乖讨好的样,汪如海便细细与他道“焦阁老就是被陛下敲打了,才病了这一场,纵使你有心走近他,他也会避你如蛇蝎。”
夏春跪着朝汪如海挪了几步,疑惑问道“干爹,宁淮出事,陛下怎的先敲打焦阁老?”
不该对付徐阁老吗?
汪如海见着他的动作,心软了些,就道“起来吧。”
夏春应了声,立刻站起身等着汪如海的指点。
“这把火烧起来,谁也逃不了,焦阁老是第一个,却不会是最后一个,你且远远瞧着,万万莫要往前凑,更别引火烧身。”
汪如海声音难得的严厉“若你搅和进去了,干爹我也保不住你。”
夏春脸色一变,赶忙点头应是。
……
徐府。
花厅的炭火烧得极旺,却不及里面众人的怒气旺。
礼部左侍郎董烨气愤咒骂“宁王简直愚不可及,仓促起事,连累整个宁淮被一锅端了,若他们扛不住北镇抚司的严刑逼供,我等都要被他拖下水!”
礼部尚书胡益与之相比就平静许多“谋逆还是失察,他们分得清轻重,撑个几日总是能行的。”
昨日才入京,定然还没人招供,否则今日他们在朝堂上就无法如此争论。
其他人自是想得明白这些,当下众人连连点头。
董烨见状,心中对胡益极为不满,当即就道“诏狱是去不得之处,他们又能坚持几日?”
众人一想到那事,纷纷急切起来。
兵部尚书张朔道“今日清流虽未能将宁淮那些人定罪,可再这么拖延下去,不利的终究是我们。”
一旦有一个人扛不住胡乱攀咬,其他人那股气一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要往外倒。
情况于他们十分的不利。
兵部尚书张朔又告诉他们一个极其不利的消息“今日裴筠禀告时提到是松奉知府胡德运打开城门,可见他已决心戴罪立功,不知他会交代些什么。”
“早该将他们灭口。”
董烨眼底闪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