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桥第一个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弟子遵命!”

    其余弟子紧随其后,山呼海啸:“遵命——!”

    张三丰转头,望向那锦衣卫百户,点了点头。

    “这里,交给你了。”

    百户躬身,一字一顿:“请张真人放心。

    我们,知道该怎么‘善后’。”

    张三丰一颔首,人影就没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锦衣卫百户话音刚落,宋远桥二话不说,带头朝前大步走去。

    身后俞岱岩、张松溪等一众弟子,紧跟其后。

    不光是掌门,连武当那几位常年闭关的老家伙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跟了上来——谁不想进锦衣卫供奉阁?那可是天大的面子,更是实打实的资源和靠山。

    再看武当山上下,两千多号弟子,近半都挤在了登记台前,排着队等名字上册。

    剩下那批没动的,不是不想,是实在没那个能耐——境界不够,连门槛都摸不着。

    锦衣卫校尉们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核对身份,一边发令牌。

    修为到武圣境的,人手一枚空白令;再往下,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说起来,当初这空白令牌没这么金贵。

    可后来排队的人能从京城一路排到昆仑山,锦衣卫只好把门槛一拉——没武圣境?滚蛋,别占着茅坑。

    —

    京城,锦衣卫总衙。

    高鸿志从书房跨出门槛,身上还带着新悟刀法的煞气。

    他给这门刀法起了个名字——《惊世刀典》。

    为啥叫这个?因为他那把刀,就叫“惊世”。

    “备马!照夜玉狮子!我要进宫。”

    他一边走,一边喊,嗓门大得让整座衙门都听见了。

    “是!”远处一校尉应声,转身一跃,人影眨眼就蹿没影了。

    不到半炷香,高鸿志已站到总衙门口。

    那匹通体雪白、蹄如鎏金的照夜玉狮子,早已等在那儿,鼻息喷着热气,像是知道主人要走远路。

    门口值守的校尉们齐刷刷跪地:“拜见国公爷!”

    “都起来。”高鸿志摆摆手,一把拽过缰绳,翻身跃上马背,马刺一磕,马嘶长鸣,直奔紫禁城。

    一盏茶功夫,人已至乾清宫外。

    守门的侍卫亲军见是国公爷,连滚带爬行礼,连大气都不敢喘。

    高鸿志翻身下马,把缰绳丢给侍卫,抬脚就往里走。

    殿内,正德皇帝正伏案批折子,刘瑾、谷大用一干太监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而殿角阴影里,几道气息如鬼魅般浮动——葵花卫,埋得比耗子还深。

    “臣,高鸿志,拜见陛下。”他上前一步,拱手一礼。

    正德猛地抬头,眼睛一亮,差点从龙椅上蹦起来:“高卿来了?快!赐座!”

    内侍赶忙搬来锦墩。

    高鸿志坐下后,皇帝才慢悠悠落座,脸上的笑压都压不住:“你这人,好久没进宫了,是不是又整出什么大事?”

    高鸿志轻笑一声,压低嗓音,却字字如雷:

    “陛下,好消息。

    臣刚从东瀛回来。”

    “天皇,换了。”

    “倭寇,灭了。”

    “从今往后,咱大明沿海,连一条毛贼都别想再靠岸。”

    整个大殿,死寂。

    正德皇帝张着嘴,连折子掉地上了都没发现。

    刘瑾等人脸色瞬间发白,连呼吸都屏住了。

    东瀛?那不是传说中隔海千里、船都到不了的鬼地方?

    朱元璋没摆平,朱棣也没压住,几代皇帝提起来都头疼的倭患——他高鸿志,一个人,一趟就给办了?

    “你……你不是哄朕开心?”正德声音都变了调。

    “臣敢以性命担保。”高鸿志神色如常,“臣已在东瀛布下眼线,掌控了五位顶尖武道强者。

    他们的命,他们的刀,他们的耳朵——全都是咱大明的。”

    正德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

    过了好半晌,他睁开,眼中已全是光。

    “好……好啊!高卿,你这是给朕,给天下老百姓,搬走了压了几十年的山!”

    他猛地一拍龙案,震得砚台跳了三跳。

    “传旨!封高鸿志为‘镇海国公’,赐黄金万两,良田千顷,世袭罔替!”

    “从今日起,大明沿海,再无倭患!”

    殿外,云开日出。

    “我保证,以后一个倭人敢踩上咱大明的海岸线,都别想活着回去。”

    “只要有一个倭寇敢在咱们沿海闹事——”

    “那他们全家老小,全得陪葬!”

    “为了活命,他们自己都会把倭人绑了送过来,哪儿还敢放一个进咱们地界?”

    正德皇帝听得热血上头,猛地一拍龙椅,眼睛亮得跟灯笼似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折木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折木折并收藏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