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各方反应(2/3)
,须发戟张,显然对宰相的“退缩”极为不满,声音拔高,
“我大秦坐拥江南五州膏腴之地,带甲数十万!粮仓充盈,舟船无数!周朔不过据有贫瘠的代州和新得不久、百废待兴的青州,青州更是民心未附,根基浅薄!怎会无力出兵?!难道要坐视其坐大不成?!难道要等其兵临城下,我等引颈就戮吗?!”
李断并未直接反驳阮威,只是再次深深一揖,目光扫过这位勇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然后转向龙椅上的皇帝,条分缕析,字字如锤,沉重地敲在每个人心头:
“陛下容禀。其一,此次为夺回飞流渡,我朝已抽调二十万最精锐的江淮劲旅北上,此乃我朝水陆之精华!结果非但损兵折将,铩羽而归,更连带丢失了至关重要的秦淮水寨!此役损失之惨重,兵员折损近半,战船损失十之三四,军械粮秣损失无算,已伤及国本元气,非短时可复。仓促再战,兵疲将乏,器械不整,粮秣转运艰难,胜算几何?”
他顿了顿,让这冰冷的现实在众人心中沉淀,才继续道:“其二,我大秦将士多为南方子弟,惯于水网舟楫,步战骑战非其所长。如今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北方河道或冰封难行,或水流迟缓,对我军依赖的水陆协同作战极为不利,此乃天时之失。反观周朔军,起于北地,耐寒善陆战,此消彼长。强行北进,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驱疲敝之师入虎狼之地,恐……重蹈覆辙。”
李断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一种直面深渊的无力感:“其三,飞流渡、秦淮水寨连番大败,我朝疲态颓势已露于天下!周边如南越、西蜀等蕞尔小国,早已蠢蠢欲动,更有北方陈朝,如饿狼般虎视眈眈,正磨牙吮血,伺机南下!若我主力尽出,后方空虚,彼等趁虚而入,则江南腹地危如累卵!”
“其四……”李断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说出了最令人心悸的隐忧,“据各州密报,陈朝‘鹞鹰’细作投散的天花疫毒,已在我朝边境数郡,尤其是与代州接壤之地,呈蔓延之势!
染病者众,村落十室九空,民心惶惶,流言四起。此疫凶猛,传染极烈,死者枕藉。若此时再强行征调民夫、集结大军,不仅兵员易染疫病,十不存一,更恐引发更大规模的瘟疫传播,彻底动摇社稷根基!
此乃内忧之患,远胜外敌之迫啊!一旦瘟疫失控,纵有百万大军,亦如沙上筑塔,顷刻崩塌!”
他略作停顿,让这冰冷刺骨、足以冻僵灵魂的现实在每个人心头沉淀、发酵,才继续用那沉重得如同铅块的声音道:“此外,南越国密报,其国最受宠的昭阳公主已秘密北上,目的地正是代州!
其意不明,但必与周朔有所勾连!若我大军尽数北上,南越趁机在背后捅刀,袭扰我空虚的岭南诸州,断我粮道,后果……难料!
无异于将我大秦置于两面受敌、腹背受敌之绝境!届时,周朔在北,南越在南,陈朝在西,内有瘟疫肆虐……陛下,此乃……死局!”
李断抬起头,浑浊的老眼中带着血丝,声音却异常清晰:“故,微臣斗胆泣血谏言:当务之急,乃固守现有疆域,封锁败绩消息,稳定朝野人心!
倾举国之力,扑灭瘟疫,隔离病患,安抚民心,囤积粮草,督造军械,尤其是加紧火药生产!
此物乃守城御敌、以寡敌众、扭转乾坤之关键!同时,严密监视周朔、陈朝及南越动向,分化瓦解,伺机而动。
待来年秋收,粮秣充足,兵甲齐备,疫病平息,将士养精蓄锐,再以雷霆万钧之势,水陆并进,一举荡平周朔!方为万全之策,社稷之福!望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殿内文臣及大部分持重的武将齐声应和,声音中充满了疲惫、无奈,以及对那可怕前景的深深恐惧。
冬季用兵,对于依赖水网、缺乏严寒作战经验的南方王朝而言,确如李断所言,是巨大的冒险,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瘟疫的威胁,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秦沐风脸色铁青,牙关紧咬,腮帮的肌肉都在微微抽搐。
他何尝不知李断所言句句在理,字字泣血?那老臣眼中的血丝和沉重,都是为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在呕心沥血。
只是这口被背叛、被羞辱、被逼到墙角、连仇人家眷都抓不到的恶气,如同毒火灼心,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绞痛,实在难以下咽!
他死死盯着御案上那份耻辱的战报,仿佛要将它瞪穿、烧毁。
最终,他猛地一甩明黄绣龙的宽大袖袍,龙袍上的金线在透过高窗的惨淡晨光中划过一道刺目而冰冷的寒芒,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哼!退——朝——!”
声音里充满了不甘、愤懑、屈辱,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弱和茫然。
他的身影决绝地消失在御座之后那象征着无尽权力却也深不见底的阴影里,留下满殿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的臣子,以及一片死寂的、令人窒息的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碎裂的羊脂白玉碎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大秦坐拥江南五州膏腴之地,带甲数十万!粮仓充盈,舟船无数!周朔不过据有贫瘠的代州和新得不久、百废待兴的青州,青州更是民心未附,根基浅薄!怎会无力出兵?!难道要坐视其坐大不成?!难道要等其兵临城下,我等引颈就戮吗?!”
李断并未直接反驳阮威,只是再次深深一揖,目光扫过这位勇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然后转向龙椅上的皇帝,条分缕析,字字如锤,沉重地敲在每个人心头:
“陛下容禀。其一,此次为夺回飞流渡,我朝已抽调二十万最精锐的江淮劲旅北上,此乃我朝水陆之精华!结果非但损兵折将,铩羽而归,更连带丢失了至关重要的秦淮水寨!此役损失之惨重,兵员折损近半,战船损失十之三四,军械粮秣损失无算,已伤及国本元气,非短时可复。仓促再战,兵疲将乏,器械不整,粮秣转运艰难,胜算几何?”
他顿了顿,让这冰冷的现实在众人心中沉淀,才继续道:“其二,我大秦将士多为南方子弟,惯于水网舟楫,步战骑战非其所长。如今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北方河道或冰封难行,或水流迟缓,对我军依赖的水陆协同作战极为不利,此乃天时之失。反观周朔军,起于北地,耐寒善陆战,此消彼长。强行北进,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驱疲敝之师入虎狼之地,恐……重蹈覆辙。”
李断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一种直面深渊的无力感:“其三,飞流渡、秦淮水寨连番大败,我朝疲态颓势已露于天下!周边如南越、西蜀等蕞尔小国,早已蠢蠢欲动,更有北方陈朝,如饿狼般虎视眈眈,正磨牙吮血,伺机南下!若我主力尽出,后方空虚,彼等趁虚而入,则江南腹地危如累卵!”
“其四……”李断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说出了最令人心悸的隐忧,“据各州密报,陈朝‘鹞鹰’细作投散的天花疫毒,已在我朝边境数郡,尤其是与代州接壤之地,呈蔓延之势!
染病者众,村落十室九空,民心惶惶,流言四起。此疫凶猛,传染极烈,死者枕藉。若此时再强行征调民夫、集结大军,不仅兵员易染疫病,十不存一,更恐引发更大规模的瘟疫传播,彻底动摇社稷根基!
此乃内忧之患,远胜外敌之迫啊!一旦瘟疫失控,纵有百万大军,亦如沙上筑塔,顷刻崩塌!”
他略作停顿,让这冰冷刺骨、足以冻僵灵魂的现实在每个人心头沉淀、发酵,才继续用那沉重得如同铅块的声音道:“此外,南越国密报,其国最受宠的昭阳公主已秘密北上,目的地正是代州!
其意不明,但必与周朔有所勾连!若我大军尽数北上,南越趁机在背后捅刀,袭扰我空虚的岭南诸州,断我粮道,后果……难料!
无异于将我大秦置于两面受敌、腹背受敌之绝境!届时,周朔在北,南越在南,陈朝在西,内有瘟疫肆虐……陛下,此乃……死局!”
李断抬起头,浑浊的老眼中带着血丝,声音却异常清晰:“故,微臣斗胆泣血谏言:当务之急,乃固守现有疆域,封锁败绩消息,稳定朝野人心!
倾举国之力,扑灭瘟疫,隔离病患,安抚民心,囤积粮草,督造军械,尤其是加紧火药生产!
此物乃守城御敌、以寡敌众、扭转乾坤之关键!同时,严密监视周朔、陈朝及南越动向,分化瓦解,伺机而动。
待来年秋收,粮秣充足,兵甲齐备,疫病平息,将士养精蓄锐,再以雷霆万钧之势,水陆并进,一举荡平周朔!方为万全之策,社稷之福!望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殿内文臣及大部分持重的武将齐声应和,声音中充满了疲惫、无奈,以及对那可怕前景的深深恐惧。
冬季用兵,对于依赖水网、缺乏严寒作战经验的南方王朝而言,确如李断所言,是巨大的冒险,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瘟疫的威胁,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秦沐风脸色铁青,牙关紧咬,腮帮的肌肉都在微微抽搐。
他何尝不知李断所言句句在理,字字泣血?那老臣眼中的血丝和沉重,都是为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在呕心沥血。
只是这口被背叛、被羞辱、被逼到墙角、连仇人家眷都抓不到的恶气,如同毒火灼心,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绞痛,实在难以下咽!
他死死盯着御案上那份耻辱的战报,仿佛要将它瞪穿、烧毁。
最终,他猛地一甩明黄绣龙的宽大袖袍,龙袍上的金线在透过高窗的惨淡晨光中划过一道刺目而冰冷的寒芒,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哼!退——朝——!”
声音里充满了不甘、愤懑、屈辱,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弱和茫然。
他的身影决绝地消失在御座之后那象征着无尽权力却也深不见底的阴影里,留下满殿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的臣子,以及一片死寂的、令人窒息的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碎裂的羊脂白玉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