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外患之际,崇祯皇帝的能力太低了,喜欢自毁长城。”

    “把自己人作没了,谁还听你的?”

    看到天幕上密密麻麻的弹幕,崇祯皇帝备受打击。

    他踉踉跄跄起身,看着天幕,倍感孤独和心酸。

    “朕不该动魏忠贤吗?”

    ……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

    【魏忠贤掌权时,大明军队打了几次漂亮的胜仗】

    【还一炮将努尔哈赤轰到重伤不治】

    【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后,大明军队就垮了,节节败退,甚至大明很快就亡国了】

    【魏忠贤在世时,崇祯皇帝骂他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荼毒生灵】

    【但魏忠贤真的一无是处吗】

    【令人意外的是,崇祯在殉国前,专门下令厚葬魏忠贤】

    【并称: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魏忠贤反对龟缩山海关,大力主战】

    【明朝末年,正值小冰河期,气候异常】

    【大明境内天灾人祸不断,因年年灾祸,导致人心涣散】

    【因魏忠贤奖惩公平、组建关林铁骑、解决拖欠军饷问题,使大明的军队一直压着大金打】

    弹幕:

    “魏忠贤在的话,女真打不进来,至少他对军队是非常优厚的。”

    “魏忠贤在的时候,还能和东林党相互制衡一下,魏忠贤一死,东林党一家独大,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崇祯管大臣们借钱,一个个在那哭穷。”

    “魏忠贤至少能保证军费,没了他,军队没了军费,根本没法打仗。”

    ……

    【魏忠贤能搞来很多钱,他专门针对官僚富商收税】

    【大大提高了财政收入,是明朝的财神爷】

    【有了钱,就能给军队发军饷,军队就有了战斗力】

    【魏忠贤减轻百姓的赋税,积极赈灾拨款】

    【所以魏忠贤在时,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李自成也不可能攻破北京,那时候的他还在吃皇家饭】

    【他是奸佞小人,毋庸置疑】

    【他是一把刀,用对的地方,也可以发挥不小的用处】

    【比如压制只会空谈的东林党】

    【为边疆大军不计手段筹措军饷】

    ……

    “承恩,朕真的做错了吗?”

    崇祯望着天幕,看着后世对魏忠贤的评价,脸上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东林党真的比魏忠贤还要坏?”

    “大明亡于东林党?”

    王承恩不知怎么回答崇祯皇帝,他只知道他们是一群阉人,只对帝王忠诚。

    “魏公公起码不想大明亡国。”

    听到王承恩的话,崇祯皇帝脸上闪过一丝复杂。

    “是啊。太监在贪,起码他不想亡国,亡国他必死。”

    他终于想起了哥哥临终前的嘱咐。

    “魏忠贤不可杀。”

    “可惜朕明白的太晚了。”

    ……

    看着天幕继续滑动,历朝历代帝王心头划过一丝复杂。

    【大明的职场环境异常残酷,与文官的集体报复心理有很大的关联】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文官有着天然的戒备心理】

    【在他频繁清洗与杀戮的过程中,导致文官集团高度缺乏安全感】

    【以至于后期文官集团相互抱团十分严重】

    【朱元璋废掉了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

    【永乐大帝朱棣启动内阁机制】

    【这一时期,国家的大事决定权基本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到了着名的三杨时期,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大臣主政的时期】

    【在大事上基本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礼】

    【此刻,武将是制衡文官的重要筹码,两者之间问题还未爆发】

    ……

    弹幕:

    “唐朝重用异族,宋朝忌惮武将,明朝猜忌文官,华夏历史已经把各种结果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让朱元璋来,他轻蔑一笑,杀了,都杀了。”

    “这还真是朱元璋能干出来的事。”

    “洪武四大案杀了多少人,对于朱元璋来说,都是小意思。”

    “武将难得,文官确实是韭菜,割不完,根本割不完。”

    “文官误国,武将护国。”

    ……

    【仁宣时期,大明官员生存环境相对较轻松】

    【文武官员之间,并没有摩擦出太大的火花】

    【到了瓦剌留学生朱祁镇这里,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将集团基本死于这场战争】

    【文官代表于谦,京城一战定乾坤,文官的职场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文官开始有意识的抱团,他们绝不允许杀文官如割韭菜一样的生存环境再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天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天宝并收藏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