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一梗,目光扫过鸦雀无声的群臣。

    额……

    我们东吴有张昭这样的保守派,同样还有周瑜这样的激进派。

    只是保守派过于保守,而激进派过于激进……而已。

    当孙策触及张昭过分冷静的眼眸时,突然一激灵。

    带投大哥,不,张昭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见大哥孙策不说话,孙权将目光重新移回天幕。

    “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内事不决,可问张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权突然灵光乍现。

    有没有可能他听岔了。

    大哥临死前说的是: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绝不问张昭!!!

    ……

    旁白继续响了起来。

    【张昭的一生,总共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辅佐孙氏,成就霸业】

    【张昭年少成名,由于他才华出众,徐州刺史陶谦举荐他当朝为官】

    【他因拒绝而被监禁入狱,后因赵昱的求情被释放出狱】

    【张昭因为避难而逃往江东,在这里遇到了明主孙策】

    【从此之后他平步青云】

    【拜为辅军中郎将】

    【在张昭的辅佐下,孙策很快制霸江东】

    天幕话音刚落,原本惭愧的张昭眼中闪过一丝骄傲。

    那些年,他殚精竭虑,为制霸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他愿意投降吗?

    不。

    有没有可能,我早就看透了,吴蜀必败,早投国泰民安。

    而且,退一万步讲。

    我乃汉臣。

    给谁干活?不是干活。

    文臣投降,这能叫投降吗?

    这叫做归顺大汉朝廷。

    ……

    【张昭为平定江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当孙策欲逐鹿天下之时,却遇刺身亡】

    【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

    天幕画面再次切回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孙策。

    他再次说出了那一句:

    “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内事不决,可问张昭。”

    【孙策对张昭极其信任】

    【甚至说出了:若仲谋不任事者,君可自取之】

    ……

    三国位面。

    诸葛亮瞬间瞪大双眼,眼底闪过一抹惊讶之色。

    “此话,主公托孤时也曾说过。”

    诸葛亮望着天幕上君臣和谐的一幕,暗自思忖:

    “室内不会藏着刀斧手吧?”

    “一旦张昭答应,埋伏的刀斧手必定倾巢而出,取其项上人头……”

    诸葛亮缓缓摇动羽扇,又觉得不大可能。

    “我是不是把孙策想的太狭隘了?”

    ……

    【孙策去世后,张昭迅速稳定江东局面】

    【正因为有张昭,孙权才平稳地完成了权力交接】

    孙权被天幕上的介绍怼的哑口无言。

    “我去,我真的要靠张昭才能平稳完成权力交接?”

    “那为何他总是想投降?”

    【阶段二:力主言和】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东吴众臣更是闻风丧胆,自然张昭就承担起了带投大哥的角色】

    【因为他觉得曹操是代表大汉来的】

    【一个大汉的臣子迎接大汉的丞相,这能叫投降吗】

    画面一转,视角再次切换到张昭。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

    “假天子之命,征讨四方。”

    张昭长叹一口气,道:

    “曹操已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有。”

    “以在下愚见,不如纳降。”

    ……

    三国位面。

    天幕视频与张昭所想不谋而合,他朝孙策孙权拱了拱手,道:

    “对呀,曹操乃大汉丞相,我等凭什么说曹操是反贼呢?”

    “人家万一是霍光呢?”

    “这时候投降大汉怎么能算是投降呢。”

    “这算是回归大汉怀抱。”

    “难道诸位不想回归吗?”

    孙策:“……”

    ……

    【阶段三:与孙权有激烈冲突】

    【孙权对张昭赤壁议和一事始终耿耿于怀】

    【张昭晚年偶有参加朝堂会议,常与孙权有激烈冲突】

    【退位后在家为左传和论语注释】

    ……

    张昭看完自己的一生,默默退了回去。

    孙策在位时,他可是辅佐孙策制霸江东。

    那时候的他,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天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天宝并收藏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