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贤心中一沉,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其他将领的反应,只见李牧和与赵武陵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都带着一丝犹豫和不安。他缓缓起身,拱手道:“皇上英明,臣等定当遵从皇上的安排,为国效力。”他的声音平稳而恭敬,但心中却掀起了波澜。他深知,皇帝既然已经将计划说到这个份上,拒绝已无可能,唯有顺势而为,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

    殿内的气氛因史俊贤的表态而稍微缓和了一些。其他将领见平南王都已点头,也纷纷起身附和:“皇上英明,臣等愿遵从安排!”“臣等定当尽力,为国培养人才!”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表忠心的意味。然而,这份表态之下,却隐藏着各自的心思。有人是真的愿意接受皇帝的安排,有人则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低头,而史俊贤则是表面顺从,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如何应对。

    皇帝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重新浮现出温和的笑容。“好,诸位将军的心意,朕心领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的众人,继续道:“战争学院之事,朕已命礼部着手筹备,不日便会正式诏告天下。诸位将军届时可推荐一些优秀子弟入学院学习,也算是为我朝的长治久安尽一份力。”

    史俊贤闻言,心中一动。 他低头应道:“皇上英明,臣定当全力配合。”他的声音平稳而得体,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显然已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李牧和粗声道:“皇上,臣定会选一些北熊军团的好苗子送入学院,绝不辜负皇上的期望!”他的语气豪迈,但眼中却带着一丝不甘,似乎对交出兵权的隐忧依然挥之不去。赵武陵则轻声道:“臣亦会遵从皇上的安排,尽力而为。”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温润的笑意,但眼中却藏着一抹复杂的神色,显然也在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皇帝哈哈一笑,举起酒杯:“来,诸位爱卿,朕再敬你们一杯。”他一饮而尽,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众将领见状,也纷纷举杯回应,酒杯碰撞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气氛似乎又恢复了几分融洽。然而,这份融洽之下,却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情绪。史俊贤低头看着杯中的酒液,心中暗道:“战争学院不过是个开始,皇上真正的目的,恐怕远不止于此。”

    平南王史俊贤从太和殿的宴会归来,已是深夜。马车在寂静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史俊贤坐在车内,闭目养神,但他的内心却远未平静。宴会上皇帝赵恺渚的一席话,尤其是那句“新的打算”和关于战争学院的提议,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让他无法释怀。

    回到平南王府,府门前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摇曳,投下昏黄的光影。史俊贤下车后,挥手示意仆从退下,径直走向书房。书房内,烛火通明,书架上摆满了兵法典籍和地图,墙上挂着一幅他年轻时征战南疆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他曾经攻下的城池。史俊贤坐在书桌前,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枚玉佩,玉佩上刻着“忠义”二字,这是他年轻时皇帝赐予的信物,如今却成了他心中的一块重石。

    “皇上今日的举动,绝非偶然。”史俊贤心中暗道,他放下玉佩,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夜风吹进,带来一丝凉意,窗外的月光洒在庭院中,假山流水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而幽深。他望着这片熟悉的景致,心中却波澜起伏。皇帝先是提起叛将张义的故事,又以“休息”之言试探他们的反应,最后抛出战争学院的计划,这一系列举动,分明是精心设计,步步为营。

    史俊贤回想起宴会上的情景。皇帝赵恺渚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到张义叛乱的典故,分明是想震慑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而那句“诸位将军也该休息”,看似温和,却暗藏杀机。至于战争学院,更是皇帝削弱他们兵权的第一步棋。史俊贤低头沉思,心中暗道:“皇上这一手,果然高明。先以典故震慑人心,再以温和之词试探我们的态度,无论我们如何表态,都已落入他的节奏。”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顺势而为,暗中筹谋。”他盯着这几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唯有表面上顺从,参与战争学院的筹备,同时暗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寻找盟友,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牧和、赵武陵……”史俊贤轻声念出这两个名字,他们在宴会上虽也表态顺从,但眼中分明带着不甘和犹豫。或许,他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盟友。他决定,次日便派人试探两人的态度,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联手应对皇帝的计划。

    史俊贤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那时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皇帝亲手赐他玉佩,称他为“国之栋梁”。如今,天下太平,他却要面临兵权被削的局面,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他叹了口气,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夜深了,书房内的烛火渐渐熄灭,史俊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次日清晨,阳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合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飞梦舞轻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梦舞轻歌并收藏合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