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朱标:“标儿啊,你说常孤雏这臭小子又搞什么名堂?”
他指了指桌上那份关于蒸汽机的奏报,“这什么蒸汽机,烧煤就能转,还能拉货跑船?真有他说的这么神奇?”
朱标正低头批注着奏折,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父皇,您在朝会上不是已经定了主意,给了他三个月期限,让他把样品送来吗?”
他放下笔,语气从容,“到时候让工部的工匠们当场试验一番,是真能省力高效,还是故弄玄虚,一验便知虚实,何必现在费神琢磨?”
朱元璋“哼”了一声,拿起奏报又拍了拍:“这小子打小就不安分,当年在军营里就爱捣鼓些铁片子,如今到了辽东,更是没个消停。”
嘴上虽带着嗔怪,眼里却没多少怒意,“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真能搞成这东西,往后运粮草、修水利,怕是能省不少力气。”
朱标点头道:“父皇说的是。常大哥向来务实,若不是有几分把握,断不会在奏报里写得这般详细。且让他试试,成了是朝廷之福,不成,也当是给他个教训,让他知晓办事需得沉稳些。”
朱元璋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几分赞许:“你说得在理。这小子性子野,是得敲打敲打,但也不能把他那点闯劲给磨没了。”
他重新拿起奏折,“行了,先不管他,把这些折子批完再说。”
朱标应了声“是”,低头继续忙碌,御书房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朱元璋低声的点评,君臣父子间的默契在这静谧中悄然流淌。
坤宁宫内暖炉正旺,马皇后正就着灯光绣着一幅百子图,见朱元璋掀帘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倦意,便放下针线笑道:“陛下今儿个批折到这时候,定是累着了。”
朱元璋往榻上一坐,端过宫女递来的热茶灌了一口,闷声道:“可不是累着了?还不是被常孤雏那小子气的!”
马皇后嗔怪地看他一眼:“又说孩子气话,孤雏怎么惹着你了?”
“他奏报里说什么蒸汽机、火车、蒸汽船,说得天花乱坠,”朱元璋把茶盏往桌上一放,“我看他就是闲不住,净搞些奇技淫巧,怕不是想糊弄朝廷的银子!”
马皇后拿起绣绷继续飞针走线,慢悠悠道:“陛下这就是咸萝卜淡操心了。孤雏那孩子,打小就稳重,这些年在辽东办的哪件事不是实实在在的?他若没十足把握,断不会轻易奏报上来。”
“可……”朱元璋还想辩驳,却被马皇后打断。
“可什么?”马皇后抬眸看他,“你呀,就是见不得年轻人往前闯。当年你带兵打仗,不也净干些旁人觉得冒险的事?如今倒反过来,总想着给孩子添堵。”
朱元璋被说中心事,脸上腾地泛起红来,梗着脖子道:“谁说我添堵了?我不过是怕他毛躁,坏了正经事!”
马皇后笑了,放下绣绷走过去,替他理了理衣襟:“行了,心里明白就好。孤雏既是有了眉目,让他放手去做便是。真成了,是家国之幸;便是不成,也当是交了学费,年轻人哪有不摔跤的?”
朱元璋听着这话,心里的气渐渐顺了,嘟囔道:“还是你懂他。”
马皇后嗔了他一眼:“不是我懂他,是陛下自己钻进牛角尖了。快歇歇吧,明儿还要早朝呢。”
朱元璋嘿嘿笑了两声,端起茶盏又喝了一口,方才的烦闷早散了大半。
东宫暖阁里,炭火燃得正旺,朱标手里捏着那份从辽东递来的奏折,眉头微蹙。
太子妃常氏端过一碗热汤,轻声道:“大哥送来的这折子,说要造什么蒸汽船,若是成了,不光漕运能省些力气,对海军也是桩大好事。只是……这等新鲜物件,真能如他所说那般管用?”
朱标接过汤碗,指尖触到暖意,松了松眉头,转头拍了拍常氏的肩膀,笑道:“你呀,还是不了解常大哥的性子。他那人,最是好强,没十足的把握,断不会把这消息递上来。”
常氏眨了眨眼:“怎的就这般肯定?”
“父皇的脾气你还不清楚?”朱标嘴角勾了勾,“若是事情没成先声张,父皇定然抓着他的小辫子念叨不休,他哪受得了这个?依我看,这蒸汽船八成是成了,不然他才不会冒这个险呢。”
常氏听着,也跟着笑了:“也是,大哥自小就不肯吃半点亏。但愿真能成了,也让百姓少受些奔波之苦。”
朱标点点头,将奏折折好收起:“且等着吧,过些日子,自有分晓。”
他指了指桌上那份关于蒸汽机的奏报,“这什么蒸汽机,烧煤就能转,还能拉货跑船?真有他说的这么神奇?”
朱标正低头批注着奏折,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父皇,您在朝会上不是已经定了主意,给了他三个月期限,让他把样品送来吗?”
他放下笔,语气从容,“到时候让工部的工匠们当场试验一番,是真能省力高效,还是故弄玄虚,一验便知虚实,何必现在费神琢磨?”
朱元璋“哼”了一声,拿起奏报又拍了拍:“这小子打小就不安分,当年在军营里就爱捣鼓些铁片子,如今到了辽东,更是没个消停。”
嘴上虽带着嗔怪,眼里却没多少怒意,“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真能搞成这东西,往后运粮草、修水利,怕是能省不少力气。”
朱标点头道:“父皇说的是。常大哥向来务实,若不是有几分把握,断不会在奏报里写得这般详细。且让他试试,成了是朝廷之福,不成,也当是给他个教训,让他知晓办事需得沉稳些。”
朱元璋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几分赞许:“你说得在理。这小子性子野,是得敲打敲打,但也不能把他那点闯劲给磨没了。”
他重新拿起奏折,“行了,先不管他,把这些折子批完再说。”
朱标应了声“是”,低头继续忙碌,御书房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朱元璋低声的点评,君臣父子间的默契在这静谧中悄然流淌。
坤宁宫内暖炉正旺,马皇后正就着灯光绣着一幅百子图,见朱元璋掀帘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倦意,便放下针线笑道:“陛下今儿个批折到这时候,定是累着了。”
朱元璋往榻上一坐,端过宫女递来的热茶灌了一口,闷声道:“可不是累着了?还不是被常孤雏那小子气的!”
马皇后嗔怪地看他一眼:“又说孩子气话,孤雏怎么惹着你了?”
“他奏报里说什么蒸汽机、火车、蒸汽船,说得天花乱坠,”朱元璋把茶盏往桌上一放,“我看他就是闲不住,净搞些奇技淫巧,怕不是想糊弄朝廷的银子!”
马皇后拿起绣绷继续飞针走线,慢悠悠道:“陛下这就是咸萝卜淡操心了。孤雏那孩子,打小就稳重,这些年在辽东办的哪件事不是实实在在的?他若没十足把握,断不会轻易奏报上来。”
“可……”朱元璋还想辩驳,却被马皇后打断。
“可什么?”马皇后抬眸看他,“你呀,就是见不得年轻人往前闯。当年你带兵打仗,不也净干些旁人觉得冒险的事?如今倒反过来,总想着给孩子添堵。”
朱元璋被说中心事,脸上腾地泛起红来,梗着脖子道:“谁说我添堵了?我不过是怕他毛躁,坏了正经事!”
马皇后笑了,放下绣绷走过去,替他理了理衣襟:“行了,心里明白就好。孤雏既是有了眉目,让他放手去做便是。真成了,是家国之幸;便是不成,也当是交了学费,年轻人哪有不摔跤的?”
朱元璋听着这话,心里的气渐渐顺了,嘟囔道:“还是你懂他。”
马皇后嗔了他一眼:“不是我懂他,是陛下自己钻进牛角尖了。快歇歇吧,明儿还要早朝呢。”
朱元璋嘿嘿笑了两声,端起茶盏又喝了一口,方才的烦闷早散了大半。
东宫暖阁里,炭火燃得正旺,朱标手里捏着那份从辽东递来的奏折,眉头微蹙。
太子妃常氏端过一碗热汤,轻声道:“大哥送来的这折子,说要造什么蒸汽船,若是成了,不光漕运能省些力气,对海军也是桩大好事。只是……这等新鲜物件,真能如他所说那般管用?”
朱标接过汤碗,指尖触到暖意,松了松眉头,转头拍了拍常氏的肩膀,笑道:“你呀,还是不了解常大哥的性子。他那人,最是好强,没十足的把握,断不会把这消息递上来。”
常氏眨了眨眼:“怎的就这般肯定?”
“父皇的脾气你还不清楚?”朱标嘴角勾了勾,“若是事情没成先声张,父皇定然抓着他的小辫子念叨不休,他哪受得了这个?依我看,这蒸汽船八成是成了,不然他才不会冒这个险呢。”
常氏听着,也跟着笑了:“也是,大哥自小就不肯吃半点亏。但愿真能成了,也让百姓少受些奔波之苦。”
朱标点点头,将奏折折好收起:“且等着吧,过些日子,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