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内阁其他人的反对之声说完,最后,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内阁首辅史可法身上。

    迎着众人的目光,史可法最后也站出来,皱着眉头反对道:“陛下明鉴,当年考成法能够施行,主要是当年的张居正权倾朝野,大权独揽。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强行推行开来,当年那个情况……呃,陛下,想必您也知道,臣在这里也不展开说了,这也是后面,张居正离世以后,此法最终被废止的原因之一。”

    “万历十二年,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为了收复朝堂人心,废除考成法时称:一切为简易,亦数有献纳。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请陛下三思啊!”

    内阁的阁臣们先后说完,就表达了一个意思。

    那就是,陛下你要改革内廷,我们文官举双手赞成!给你大唱颂歌!

    你要改革外廷,那可不行,我们内阁全体反对!给你陈述此事之弊!

    面对内阁文臣们的反对,崇祯皇帝早有预料。

    刀砍别人笑嘻嘻,刀砍自己mmp。

    但是既然要整顿大明朝廷,那么无论是皇帝的家奴内廷宦官,还是外廷的文官集团,两方都不可能幸免!都要挨上一刀!

    崇祯皇帝等到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说完后,他慢悠悠的开口说道:“诸位阁老都说完了?那现在轮到朕给诸位说一说了!”

    “朕所施行的‘考成法’,是在我之前大明内阁首辅张居正所创造的考成法基础上,加以修改实施。刚才诸位阁老说了许多,朕总结下来,无非就是运行考成法时,对于监督层面的矛盾罢了!当年张居正主要依靠都察院的六部科道言官进行监督,但是都察院又都属于我大明外廷院部衙门,因此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朕决定,继续施行考成法,而监督职权,归内廷司礼监和东厂负责!”

    此言一出,文华殿内又变得落针可闻!

    史可法等内阁大臣,犹如被天雷劈中一般,呆立在原地,目瞪口呆。

    而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则是眉眼含笑,立马跪倒,

    尖声大喊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尖利的声音在文华殿内回荡着,这才惊醒了呆若木鸡的内阁众人,史可法,倪元璐等阁臣立马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我大明从未有过如此先例!让内廷监督外廷,这简直……简直骇人听闻啊!请陛下三思!”

    面对激动的众阁老,崇祯皇帝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道凌冽的光芒,他沉声反问一句道:“骇人听闻?哦,朕让锦衣卫和六部衙门考核内廷四司八局十二监,你们就欢呼雀跃,称朕为尧舜,现在朕反过来让内廷司礼监和东缉事厂负责外廷‘考成法’实施的监督情况,你们就说骇人听闻,有违祖制?有个词叫首鼠两端,说的难道是诸位以君子自称的你们东林党人吗?”

    闻言,内阁四名阁臣一时语塞,高弘图嘴唇嗫嚅几下,最终还是站了出来,想做最后的挣扎。

    他语气有些飘忽的说道:“陛……陛下,我大明朝堂,从太祖爷建元洪武时期,就设有监察机构都察院,其下辖的御史言官本来就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如今陛下将此权力收至内廷司礼监和东厂,臣恐怕……”

    说到最后,连高弘图自己都觉得自己话语中透露而出的心虚之气来。

    果然崇祯皇帝听罢他的言论,立马开口道:“让御史言官监督?尔等方才不是说,当年张居正的‘考成法’被废除,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内阁与各科道言官的矛盾不可调和吗?怎么现在又提出让言官来监督了?”

    “这……”高弘图满面羞愧的低下了头,不再多言。

    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更何况,朕也不是要夺都察院的监察百官之职权,仅仅是‘考成法’的实施监督,由内廷的司礼监负责,至于六部九卿,各衙门的日常行为,还是由都察院负责监督,不然朕都大方的将内廷各衙门让外廷的六部九卿监督了,尔等为我大明的臣子,不会如此小气吧!”

    崇祯皇帝的话语中隐含了很明显的意思,那就是他作为皇帝,拿出内廷的监督权,来交换内廷司礼监对外廷每年制定的国家大事完成情况的考核权!

    如果这些内阁阁臣们同意,那就双方各取所需。

    如果不同意,那整个内廷则继续由皇帝执掌,外廷就没法插手了!

    那么,在皇权之下,为了制衡文官,很有可能内廷会再制造出第二个“魏忠贤”来和文官集团斗!

    什么是政治博弈?

    政治博弈说白就是,当双方综合实力都相近的时候,政治博弈就变成了交易。

    我拿出一部分你想要的东西,你再拿出我想要的东西,通过讨价还价的博弈,最终进行互相交易,达成双方都能勉强接受的结果。

    国与国家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莫不是如此!

    在场的众人,都是经过千军万马的搏杀,一步步走到政治顶峰的人。

    当崇祯皇帝说完这番话后,所有人都能理解他话中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司墨星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司墨星河并收藏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