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委任农事(1/2)
应天府,南京。
这段时日已经接近年关,崇祯皇帝依旧忙的不可开交。
他将刚考上科举的士子们按照各自的特长,分别分往各个衙门内任职。
因为北方的大部分官员都归顺了满清或是大顺,南京这边的官员尚且不够填补这些空缺,所以也没有出现官员过剩的问题出现。
崇祯皇帝除了将一甲前三名的人员进行安排之外,还将黄道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人安排进了国子监或礼部,进行思想改善。
将杨廷麟和万元吉安排去了兵部历练。
将宋应星派往匠技司,配合孙和京进行技术革新。
至于还有一批府民司上来的府兵后代,崇祯皇帝将他们派往江南各地地方,首要的事情,就是让他们摸清楚他们所管辖的地方的田亩数量。
而且崇祯皇帝还让他们不要操之过急,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秘密的进行。
否则,当地的士绅可能会让他们被动的“暴病而亡”!
崇祯皇帝可不想失去这些宝贵的种子。
除了这次科举的人才,崇祯皇帝还在南京城内大肆吸纳自己当下最需要的各种人才。
今天,他就将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召入了乾清宫内。
君臣二人坐定后,崇祯皇帝率先开口道:“爱卿可曾听闻,当日,朕带六部官员,去锦衣卫府库中,观看那些从海外夷国带回来的农作物?”
“回禀陛下,臣有所耳闻。”站在殿内的陈子龙,对于这种单独面圣的场面,显得有些激动,他嗓音微微颤抖的开口说道。
“呵呵,陈爱卿不必紧张,你也是我大明的栋梁之臣,就凭你那日能够看出来当时的‘联虏平寇’之策,不能施行成功的这份眼光,已然胜过朝中大多数人了。来人,赐座!”崇祯皇帝盯着他,微笑着开口说道。
“啊!多谢陛下,臣惶恐!”陈子龙立马冲着崇祯皇帝躬身行礼后,半个屁股坐在了小太监搬上来的绣墩之上。
崇祯皇帝见状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这几日,听说你在家中将我大明之前朝堂上的徐光启阁老编撰的《农政全书》进行了删改?可有此事?”
闻言,陈子龙脸色苍白,他立马跪倒,口中不断请罪着。
他以为自己擅自篡改之前内阁重臣的定稿书籍,犯了崇祯皇帝的忌讳,导致崇祯皇帝心中不快。
还有就是他也惊骇于崇祯皇帝那几乎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自己改完这本书籍还没几天呢,在这之间,他只是有关一些农事问题,前去请教了一下对此有研究的匠技司的方以智,没想到这都被崇祯皇帝给知道了?
崇祯皇帝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竟然在陈子龙心中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监视百官的锦衣卫也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只是前几日,自己想要观看徐光启之前编撰的《农政全书》时,方以智在他面前提了一嘴,称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最近在修改丰富本书上面的一些内容。
这让崇祯皇帝来了兴趣,没想到这么一个兵科给事中御史言官,居然也会对农事感兴趣,所以他这才派东厂的人查了查此人的信息,自然也查到了当初此人在众人面前表态,不看好首辅史可法派人“联虏平寇”的事情。
看着磕头不止的陈子龙,他立马命一旁的太监扶起此人,温言安慰道:“陈爱卿,这是作何啊?朕也没有怪罪于你,就是随口一问,不知爱卿为何要删改当初徐阁老编撰的此书啊!”
看到崇祯皇帝并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陈子龙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他坐在绣墩上,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只因微臣在阅读此书时,发现当日徐阁老编撰此书时,对农政一事上,有个别刊误,因此臣斗胆进行了改进,又对其海外来的一些农作物也颇感兴趣,因此胡乱写了些,让陛下见笑了!”
听罢陈子龙此言,崇祯皇帝两眼放光道:“哎呀,陈爱卿,朕就需要你这样对农事有研究的人才啊!我大明朝廷,大多数官员对农事不屑一顾,只埋头读那些圣贤文章,殊不知,农事才是我大明之根本,我大明绵延不绝的流贼之患,皆是百姓没有东西吃,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造反的!”
听着崇祯皇帝如此清醒的认知,陈子龙嘴巴微微张大,没想到啊没想到,生长在深宫内院的皇帝陛下,居然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他还原本以为陛下觉得国事搞不好,只会换人呢……
好在他立马反应了过来,立马对着崇祯皇帝发自肺腑的说道:“陛下英明贤德,此乃我大明百姓之福,社稷之福矣!”
“行了,别拍马屁!”崇祯皇帝笑了一声,随即神情严肃的开口说道:“陈爱卿,朕今天叫你来,是让你入匠技司,主管农事这一部分。你也知道农事非比寻常,正需要爱卿这等对农事有所研究,且目光长远之能臣!不知爱卿可愿入朕新成立的这个衙门呢?”
闻言,陈子龙立马起身,躬身说道:“多谢陛下厚爱,臣愿意!”
“好!朕立马拟中旨,你别再都察院,当你的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段时日已经接近年关,崇祯皇帝依旧忙的不可开交。
他将刚考上科举的士子们按照各自的特长,分别分往各个衙门内任职。
因为北方的大部分官员都归顺了满清或是大顺,南京这边的官员尚且不够填补这些空缺,所以也没有出现官员过剩的问题出现。
崇祯皇帝除了将一甲前三名的人员进行安排之外,还将黄道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人安排进了国子监或礼部,进行思想改善。
将杨廷麟和万元吉安排去了兵部历练。
将宋应星派往匠技司,配合孙和京进行技术革新。
至于还有一批府民司上来的府兵后代,崇祯皇帝将他们派往江南各地地方,首要的事情,就是让他们摸清楚他们所管辖的地方的田亩数量。
而且崇祯皇帝还让他们不要操之过急,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秘密的进行。
否则,当地的士绅可能会让他们被动的“暴病而亡”!
崇祯皇帝可不想失去这些宝贵的种子。
除了这次科举的人才,崇祯皇帝还在南京城内大肆吸纳自己当下最需要的各种人才。
今天,他就将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召入了乾清宫内。
君臣二人坐定后,崇祯皇帝率先开口道:“爱卿可曾听闻,当日,朕带六部官员,去锦衣卫府库中,观看那些从海外夷国带回来的农作物?”
“回禀陛下,臣有所耳闻。”站在殿内的陈子龙,对于这种单独面圣的场面,显得有些激动,他嗓音微微颤抖的开口说道。
“呵呵,陈爱卿不必紧张,你也是我大明的栋梁之臣,就凭你那日能够看出来当时的‘联虏平寇’之策,不能施行成功的这份眼光,已然胜过朝中大多数人了。来人,赐座!”崇祯皇帝盯着他,微笑着开口说道。
“啊!多谢陛下,臣惶恐!”陈子龙立马冲着崇祯皇帝躬身行礼后,半个屁股坐在了小太监搬上来的绣墩之上。
崇祯皇帝见状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这几日,听说你在家中将我大明之前朝堂上的徐光启阁老编撰的《农政全书》进行了删改?可有此事?”
闻言,陈子龙脸色苍白,他立马跪倒,口中不断请罪着。
他以为自己擅自篡改之前内阁重臣的定稿书籍,犯了崇祯皇帝的忌讳,导致崇祯皇帝心中不快。
还有就是他也惊骇于崇祯皇帝那几乎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自己改完这本书籍还没几天呢,在这之间,他只是有关一些农事问题,前去请教了一下对此有研究的匠技司的方以智,没想到这都被崇祯皇帝给知道了?
崇祯皇帝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竟然在陈子龙心中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监视百官的锦衣卫也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只是前几日,自己想要观看徐光启之前编撰的《农政全书》时,方以智在他面前提了一嘴,称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最近在修改丰富本书上面的一些内容。
这让崇祯皇帝来了兴趣,没想到这么一个兵科给事中御史言官,居然也会对农事感兴趣,所以他这才派东厂的人查了查此人的信息,自然也查到了当初此人在众人面前表态,不看好首辅史可法派人“联虏平寇”的事情。
看着磕头不止的陈子龙,他立马命一旁的太监扶起此人,温言安慰道:“陈爱卿,这是作何啊?朕也没有怪罪于你,就是随口一问,不知爱卿为何要删改当初徐阁老编撰的此书啊!”
看到崇祯皇帝并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陈子龙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他坐在绣墩上,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只因微臣在阅读此书时,发现当日徐阁老编撰此书时,对农政一事上,有个别刊误,因此臣斗胆进行了改进,又对其海外来的一些农作物也颇感兴趣,因此胡乱写了些,让陛下见笑了!”
听罢陈子龙此言,崇祯皇帝两眼放光道:“哎呀,陈爱卿,朕就需要你这样对农事有研究的人才啊!我大明朝廷,大多数官员对农事不屑一顾,只埋头读那些圣贤文章,殊不知,农事才是我大明之根本,我大明绵延不绝的流贼之患,皆是百姓没有东西吃,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造反的!”
听着崇祯皇帝如此清醒的认知,陈子龙嘴巴微微张大,没想到啊没想到,生长在深宫内院的皇帝陛下,居然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他还原本以为陛下觉得国事搞不好,只会换人呢……
好在他立马反应了过来,立马对着崇祯皇帝发自肺腑的说道:“陛下英明贤德,此乃我大明百姓之福,社稷之福矣!”
“行了,别拍马屁!”崇祯皇帝笑了一声,随即神情严肃的开口说道:“陈爱卿,朕今天叫你来,是让你入匠技司,主管农事这一部分。你也知道农事非比寻常,正需要爱卿这等对农事有所研究,且目光长远之能臣!不知爱卿可愿入朕新成立的这个衙门呢?”
闻言,陈子龙立马起身,躬身说道:“多谢陛下厚爱,臣愿意!”
“好!朕立马拟中旨,你别再都察院,当你的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