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孤臣三案(1/2)
张嫣离开慈宁宫后,锦衣卫立即封锁了慈宁宫,宫中太监宫女五百余人很快就被召集跪伏在前殿和后殿之间的走廊。朱常浩让人拖了几张椅子,安置在玉阶上,一屁股坐下后就开始了闭目养神,一言不发。王体乾没有办法,“请得动”太后的,只有这位皇叔祖。王体乾招了招手,田本政在他面前俯身。“开始问吧。”田本政点头,旁边一间小屋立即被清空,诏狱的几名刑讯手和司礼监的小太监,东厂的人,御马监的人一起进了那里。第一个被请进去的人就是周尚宫,很快,凄厉的惨叫声就将被团团围着的太监宫女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很多人都难以置信,皇帝不在紫禁城,居然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对慈宁宫刑讯逼供,这不应该是天下最尊贵的地方吗?没有多久,有人就快步走到王体乾面前。“老祖宗,招了。是仁寿殿的杨公公,两百两。”王体乾冷笑一声。“拿人。”司礼监和御马监的两个执事没有二话,立即点人出列。王体乾脸色阴沉,沉声道:“等等。不用拿了,直接——梃击!”玉阶上下一片哗然,朱慈浩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惊愕地看向王体乾,脖子间的赘肉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颤动,双唇紧闭,竟一时语塞。司礼监的年轻秉笔高时明有些忍不住了,他觉得王体乾这个处置有些忠而近奸,简直是把整个内廷架在火上烤。一脸激奋。“内相不如再献颗红丸。”王体乾转头看着他。“年轻人反应就是快。那就由你去办!记得顺便问问那位,是不是希望福王比她先薨。”高时明脸色大变。“我不去。”王体乾依然阴着脸,无动于衷,声音冷漠。“那就去死。”高时明有点慌了。“凭什么?”王体乾一声冷笑。“这是圣谕。”高时明大惊,求助的目光看向同僚,一众秉笔纷纷避开,尽皆不语。唯有刘若愚不动声色的轻轻点头,但他不好说王体乾的话只有半句是圣谕,顺便之前的,是你自找的,小年轻还以为有太后撑腰呢。慌乱之下的高时明也很快冷静,他上了王体乾的套了,这事不办也得办了,后悔也无法挽救,他只能忍下,咬牙切齿。“属下遵命。”【瑞王复三案案起于重启元年正月十七,时若愚掌东厂,全程参与。南旨传于十六日,归档后急递瑞王,瑞王即召司礼监掌印王体乾、顺天总兵曹鸣雷、锦衣卫指挥卫时忠并若愚五人,谋于乾清宫侍中司。其时,慧王与桂王在列,然二王无语。若愚并王体乾、卫时忠先验日火之印、密文,皆无误矣。然此旨由乾清宫总管太监田维章所拟,田氏传南旨极为罕见,若愚亦不知有几分上意。瑞王欲令王体乾主此事,体乾推脱曰,难请太后。瑞王长思后决之,曰仅请太后移宫,余事诸臣工各司其职。余辈皆允,故三案归于瑞王一身,自始有误也。鸣雷围紫禁时,若愚随瑞王已入宫,首辅黄立极与京营提督镇远侯顾肇迹冲突始末,若愚未知。然曹氏卫所兵仅封宫墙,防宫人出入,始终未有一人入宫,传燕山卫入宫屠戮者,包藏祸心。阁老来宗道与司礼监王体乾会后即出宫,瑞王与若愚等人当日未见来阁老其人,辱阁老之说,空穴来风尔。信王确曾阻拦,杨朝取其剑,盖恐其误伤,若愚亦未曾抱摔骑于其身,唯良言苦口劝之,信王听之而退。瑞王辱圣脉更是子虚乌有。自厂卫入宫,宫内关谍查验无误,诸司诸卫皆恪守宫禁,闯宫之说实离事实。太后见圣旨即允移宫,未有瑞王逼迫之事。郭侯确曾披甲,然未动刀兵,太后亲退之。梃击、红丸之说,皆始于王体乾,恐故恨也。梃击而毙者仅一人,乃郑妃管事太监杨某,高时明所献红丸,据闻仅肉丸尔。慈宁宫、仁寿殿涉假传太后懿旨、各类私通、情弊者约三百余人,皆为司礼监正法。所谓屠宫人内侍三万,若愚瞠目结舌不能辩,谨记所见所闻,留与智者分晓。——《闻决录》刘若愚著】大明北京紫禁城一日之内,三案重生,有人高呼天道好轮回,有人痛斥阉竖乱京师。这件事,最受伤的是万历郑贵妃,她打砸一片后,真的病了。可惜她身边已经再无亲信,新来的太监宫人,全部冷脸以对。三个月后,大明慈寿太皇太贵妃薨于仁寿殿,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形同软禁,再无任何风光。如果不是她不待见的小女儿,安国寿宁大长公主朱轩媁,她生病都找不了太医。第二受伤的人是瑞王朱常浩,他和他三哥朱常洵彻底翻脸。好在他的世子朱由杞已经在皇家贵族军事学校上学,居住在南京皇宫,不再寄居福王处。不只于此,整个皇室都对朱常浩孤立起来了。信王不叫他五叔只叫瑞王,共事的慧王桂王也不和他亲近了,客气中自然带着疏远。看起来,他好像是确立了在北京的核心地位,大事小情都必须要请示瑞王主意,但文武勋贵对他都有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