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个官员了。

    但他喵的,说话这么大声,就算你有理,也吓到朕了。孔贞运这王八蛋,朕早说要讲礼了,你给朕拖到现在还没搞,看看,绯袍官员都这么没礼貌。

    看到吕维祺出来,朱慈炅暗喜,好样的,怼死这帮蝇营狗苟的混蛋,朕给你点赞。

    “吕卿不用紧张,开会讨论嘛,有话直说。”

    吕维祺快速整理思路,有了点自信,缓缓开口。

    “回陛下,臣想先讲三事。

    臣妻舅在臣家里帮闲,平时买菜,有一日他拿出一堆散币让臣给他换成通宝。哦,陛下,散币就是历代通宝。

    臣当时十分疑惑,追问之下,才知道,朝廷散币换通宝,法定是两文换一文,工部银行和户部银行都是这么换的,可是民间竟然是五文换两文。

    南京城里的人当然都到银行换通宝,可是卖菜的乡民不知道,他们手中的散币不值钱了,竟然有人可以用重启通宝渔利。

    臣惊讶无比,也为我重启通宝的质量深感自豪,当时倒是没有深想。

    第二件事是臣小儿,他在善和坊蒙学读书,其同窗多为市井平民子弟。有一日,他跑到我书房哭着吵着要枚红绳大通宝,挂脖子上。

    臣才知道他们蒙学的小孩,人人脖子上都挂枚重启大通宝,说是有辟邪之效。大通宝是兑换货币,方便百姓使用,铸造不多。

    可是在民间,它似乎另有价值,市井祭祀婚嫁,都以大通宝为佳。历代大钱皆为民所弃,缘何此物似乎也有溢价,甚至成为童子压胜钱,臣不得其解。

    第三件事是臣巡视工部银行江宁支行时,遇到一位湖广的粮商,他携三千两银锭来南京换银元。

    臣大为惊讶,工部银行在承天府,江陵、襄阳、武昌、宝庆、衡阳、长沙、岳州、施州、黄州已经成立了十家分行,再加上户部银行,据臣所知永顺宝靖两个宣慰司都已经有代换点。

    臣问他,为何不在湖广本地换成存折,到南京再取用,这么多银子也不安全啊。

    他说,存折是方便,但他生意不大,利润不高,异地存取有收费,百两抽二,他三千两要交六十两,不划算。

    臣问他为何又愿意到南京存了,他说,南京有无记名的存折,这个就不用缴费了。

    而且,湖广银元早换没了,那边的银锭还要算火耗估成色,他三千两实际要变成二千八百两,地方太黑了。银元就没有这么多事,有多少就是多少。

    臣问他,你把这么多银子换成几张纸不怕吗?他说,陛下收了楚王那么银子,哪里还看得上他这点小钱,他还说陛下是天上星宿、千古明君,绝对不会不认他的存折。

    吴侍郎刚刚说银元虚重,但在地方,在民间,臣认为银元是真重,每枚银元上都附加有陛下之诺。从实际来看,无论大小通宝,还是银元都已经升值。”

章节目录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独孤世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独孤世遗并收藏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