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

    望远镜这个林川心心念念的宝贝,终于做出来了。

    没有精细工具,全都靠匠人们的手工,做起来自然也是不容易。

    当初玻璃在工坊成功烧制出的消息,曾让林川兴奋了好几日。

    可他心里清楚,比起能透光的玻璃,自己更需要的,是能用它看清远方的望远镜。

    在战场上,这物件能派上大用场。

    只是从玻璃片到望远镜,中间隔着无数道难关。

    最难的,就是打磨。

    早在玻璃刚冷却时,他就拿着自己画的粗糙图纸,跟老匠人反复琢磨。

    不管是凹镜还是凸镜,都得用细细磨出来。

    玻璃硬脆,稍有不慎就会碎裂。

    要磨出符合要求的弧度,既没有精细的量具,也没有固定的磨盘。

    只能靠匠人手里的力道和眼睛的准头。

    最初的半个月,几乎全在试错中度过。

    匠人们把粗玻璃片固定在木架上,蘸着掺了细沙的水,用竹制的磨盘一点一点打磨。

    磨凸镜时,得始终保持中心厚边缘薄。

    磨一会儿就用眼睛对着光看,手指反复摩挲镜片表面,感受弧度的变化。

    有次磨到半夜,眼看镜片快成型,一个匠人手一抖,镜片“咔嚓”就裂成了两半。

    那匠人当场红了眼,蹲在地上捡碎片,心疼得直叹气。

    为了让镜片弧度更精准,林川还想了个土法子。

    他用薄纸剪出不同弧度的样板,贴在镜片上比对,哪里磨得不够就做上记号。

    磨凹镜时更费劲,得让边缘厚中心薄。

    匠人们只能放慢速度,每天磨不了多少,手指却被磨盘磨得满是水泡,有的还裂了口子,裹上布条接着干。每次打磨前,还要先对着窗户纸看半天,确认光线的角度对不对,才敢继续下手。

    除了镜片,镜筒的制作也不轻松。

    林川要求用硬木做筒身,内外都得刨得光滑笔直,不然镜片装进去会歪斜,影响视物。

    工匠们把选好的桑木锯成段,用特制的木钻一点点掏空,再用细沙反复打磨内壁,连接缝处都用木胶黏合得严丝合缝。

    为了让镜筒能伸缩调节焦距,工匠们试了好几种木料。

    最后选了质地较软的杨木,在内外筒上刻出细密的纹路,让两者能顺畅滑动,又不松动。

    这才彻底搞定。

    终于,在一个月后,镜片终于打磨好了。

    镜片与镜筒配齐的那日,工坊里挤满了人。

    林川小心翼翼地将凸透镜嵌进外筒前端的卡槽,又把凹透镜固定在内筒末端,旋紧木栓后,拿着这根半臂长的木筒,深吸了一口气。

    “准备好了吗?”他问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整个月下来,谁都不知道大人究竟要做的是什么。

    现在问准备好了吗,又是为什么?

    “好、好了!”王贵生点点头。

    “好了好了!”众人纷纷茫然点头。

    林川笑起来,举起单筒望远镜,对准远处的山顶。

    往日里只能看见模糊轮廓的山石和灌木,此刻在镜筒里骤然清晰。

    连山石上的裂缝,都瞧得真切。

    他忍不住低呼一声:“成了!”

    这话一出,工坊里瞬间炸了锅。

    众人既兴奋都茫然。

    王贵生忍不住凑上来:“大人,怎么成了?”

    林川把望远镜递给他,叮嘱道:“你试试……对着亮处看,慢慢调筒子。”

    王贵生迫不及待把眼凑向望远镜镜片。

    可刚看了一眼,他身子猛地一僵,随即“哎呀”一声怪叫,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似的,一屁股坐到地上,手里的望远镜“哐当”脱手。

    林川早料到他会这般反应,一把抓住望远镜,忍不住笑出声:“慌什么?又没老虎咬你。”

    周围的人都被王贵生这副惊魂未定的模样吓了一跳。

    方才还好好的,怎么看了一眼就瘫在地上?

    一名匠人连忙蹲下身,拍着王贵生的后背:“这是咋了?是这镜子里有啥吓人的东西?”

    王贵生坐在地上,眼神直勾勾的,半天没缓过劲来。

    林川把望远镜递向旁边一个攥着刨子的匠人,笑着说:“你也试试,别怕,就是看个远物。”

    那匠人连连往后缩,双手摆得像拨浪鼓:“不不不不……俺不试!王哥都吓成这样了,俺可不敢看!”

    工坊里的人也跟着附和,你推我搡,没人敢上前。

    过了半晌,王贵生才缓过一口气,撑着地面慢慢坐起来:“大人,这……这到底是啥物件?”

    “这个啊,叫望远……不,叫千里镜。”

    “千里镜?”

    这个新奇的名字,众人可从未听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封疆悍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宿言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宿言辰并收藏封疆悍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