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麒麟殿。

    晨光透过高窗,落在冰冷光滑的黑曜石地板上,映照着文武百官肃立的身影。

    空气凝重,唯有御阶之上那玄色帝袍的轻微摩擦声,以及百官压抑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嬴政高踞龙榻,冕旒垂面,看不清具体神色。

    但那透过珠帘扫视下来的目光,却带着重如山岳的威压,令殿中无人敢与之对视!

    丞相李斯手持玉笏,稳步出列,声音清晰沉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中。

    “臣,李斯,有本奏。”

    “讲。”

    珠帘后传来嬴政平淡无奇,却足以定人生死的声音。

    “启奏陛下。”

    李斯微微躬身,条理分明地奏报。

    “其一,关于郡县两级科举试。”

    “各地郡试、县试已毕,名次业已核定。”

    “此次共取中士子一万三千七百余人。”

    “因是首次推行,各地有学之仕尚少,故人数略寡。”

    “然其中不乏真才实学之辈。”

    “如今,这些士子大多已动身,正陆续赶往咸阳,准备参与月后的帝都会试。”

    “会试之后,便是由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

    “此乃帝国遴选人才之盛事,万民瞩目。”

    他略微停顿,观察了一下御座上的反应,才继续道。

    “其二,北疆三座大城。”

    “九原、云中、雁门,依陛下前旨开设互市已有数月。”

    “如今成效显著。”

    “蛮夷各部得以换取粮食、布帛、盐铁,饱暖之欲得偿,边境争端较之往年同期,锐减七成有余。”

    “且互市所征商税,数额可观,已为府库增添一笔丰厚收入,于边军粮饷补给大有裨益。”

    “其三。”

    李斯的声音稍稍提高。

    “关于会试、殿试之命题官人选,以及具体考场规制,防舞弊章程,臣与冯去疾大人已初步议定草案,恭请陛下圣裁。”

    “考题以《秦律》《商君书》为根基,严考其对秦法之理解与忠诚,兼考算术实用之能,以及经世济国之策论。”

    “取中者,不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按成绩高下授以相应官职,优胜劣汰,以充实各级官署。”

    李斯奏毕,持笏躬身,等待指示。

    殿内一片寂静。

    许多出身贵族的官员面色微变。

    科举如同一条鲶鱼,搅动了他们世代垄断官位的池水,但他们不敢在始皇面前表露丝毫异议。

    因为上一批有异议的,现在已经成肥料了。

    而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或心中有才学而苦无门路者,则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的光芒。

    珠帘之后,良久无声。

    就在众人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之时。

    嬴政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准。”

    一个字,定下了基调。

    “郡县取中之士,既已动身,咸阳不可怠慢。”

    “李斯。”

    “臣在!”

    “会试之场地,由你与将作少府即刻勘定。”

    “或扩建原有学宫,或另择宽敞之地,务求肃穆宽敞,容得下万人同考,且便于监管。”

    “朕,要看到一场公正无弊,为国选材的盛会,而非儿戏。”

    “臣,遵旨!”

    李斯声音铿锵,深感责任重大

    “所需钱财……”

    嬴政的目光似乎扫向了掌管皇室财库的少府令。

    “从少府支取。”

    “帝国取士,不容吝啬。”

    少府令立刻出列,躬身应诺。

    “诺!臣定当全力保障,不敢有误!”

    “至于建造之事。”

    嬴政略一沉吟。

    “仍交予将作少府章邯督办。”

    “他协助帝宫之学建造有功,此事亦当迅捷稳妥。”

    章邯出列,甲叶轻响,抱拳沉声道:“末将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最后,嬴政的目光似乎穿透珠帘,落在了李斯和站在武将行列前列,一直沉默聆听的赢子夜身上。

    “科举一切具体事宜,命题、防弊、阅卷、核定名次……”

    “由丞相李斯与子夜,共同统筹商议决断。”

    “最终方案,报朕知晓。”

    这道命令让殿内泛起一阵极其微小的骚动。

    让一位公子,尤其是如今权势正隆的六公子,直接参与科举选官这等国之根本大事!

    其中意味,耐人寻味。

    李斯神色不变,立刻躬身。

    “臣,领旨。”

    赢子夜亦从行列中步出,玄衣玉冠,身姿挺拔,面容平静无波,拱手行礼,声音清越沉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每日秒杀,可我真不想修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黑的蚂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的蚂蚁并收藏大秦:每日秒杀,可我真不想修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