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此话,还得是六公子来说啊!(1/3)
岁末的寒意笼罩着咸阳宫。
天色未明,麒麟殿内却已是灯火通明。
百官依序肃立,呵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薄雾。
这是今年最后一个大朝会!
殿内气氛庄重之余,也隐隐透着一丝年关将至的松懈与期盼。
嬴政高踞御座之上,玄衣冕旒,面容隐在珠帘之后,唯有那沉静如渊的帝威弥漫全场,压下了所有细微的骚动。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内侍官尖细的声音划破寂静。
几位重臣依次出列,禀报政务。
多是各地岁末汇总,粮仓储备,刑狱审理等常规事宜。
嬴政或微微颔首,或简短指示一二,流程平稳。
片刻后。
一位掌管南方事务的官员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带着几分恭谨。
“启禀陛下,百越之地的重建,已有实质进展。”
“新设的三处郡县官署,皆已落成启用,吏治初具雏形。”
“道路修缮亦基本完成,沿江要道畅通,商旅往来较往年增多。”
“田地开垦方面,已有数万亩荒地改造为良田,稻谷试种成活!”
“收成虽未丰厚,但可见成效。”
“当地头人渐渐信服,愿归籍册者日渐增多!”
“兵备上,驻军与地方协同,修筑数座边寨与烽堠,沿山林要害布防,已可控局势!”
“匪患虽偶有余孽滋事,但皆被及时剿灭,不足为虑。”
“至于南疆蛮族,其间巫蛊之俗仍旧流行,但在郡县推行医药与祭祀并行之策后,已稍得约束。”
“部分部落酋长,亦愿遣子弟入学,以求与大秦制度接轨。”
珠帘之后,嬴政的目光微微一动,声音平稳无波。
“继续按律推行,务必以大秦法度为纲,恩威并施,使其心服口服!”
“百越之俗,多诈少信,不可轻纵。”
“今后凡有违逆,格杀勿论!!!”
“臣谨遵圣谕!”
那官员躬身退下,额角沁出细汗。
百越之地渐渐纳入帝国版图,但山川险阻,人心未稳,欲彻底同化,仍非朝夕可成。
殿内一时无人再奏,似乎所有紧要事务都已禀报完毕,只待散朝的钟声。
就在此时。
位列百官之前的赢子夜,缓步出列。
玄衣玉冠,身姿挺拔,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对着御阶躬身一礼,声音清朗沉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父皇,儿臣尚有一事启奏。”
“讲。”
珠帘后传来嬴政平淡的声音。
赢子夜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最终望向珠帘之后,语气恳切而持重。
“儿臣思及,长兄扶苏奉父皇之命前往南疆历练,至今已有些时日。”
“南疆蛮荒之地,瘴气弥漫,民风彪悍,长兄虽仁厚睿智,然久处边陲,于身心皆是磨砺,亦远离朝堂,于国事或有生疏。”
他略微停顿,感受到冯去疾、淳于越等一批倾向于扶苏的老臣投来的复杂目光,继续道。
“如今岁末将至,万象更新。”
“儿臣以为,长兄历练之功已显,不若借此年节之机,召长兄回返咸阳。”
“既可侍奉父皇左右,以尽孝道,亦可参与朝议,将其于南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汇于国策之中,想必对帝国治理南疆大有裨益。”
“望父皇…恩准!”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肯定了扶苏的历练,又强调了召回的必要性与益处。
全然一副为兄考虑,为国着想的姿态。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冯去疾垂着眼睑,心中却是暗暗长舒一口气,与身旁几位老臣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召回长公子之事,他们早已思虑良久。
却始终无人敢轻易提起,生怕触动陛下哪根敏感的神经,或被认为是结党营私。
如今由深得帝心,风头正劲的六公子亲自提出,再合适不过!
此事果然还得是他来提啊!
珠帘之后,良久无声。
那无形的压力让所有人心头微紧。
终于,嬴政那平稳无波的声音缓缓响起,透过珠帘,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准奏。”
仅仅两个字,却让殿内气氛为之一松。
“拟旨,召扶苏即日启程,回返咸阳。”
“陛下圣明!”
赢子夜躬身领命,神色平静无波。
“陛下圣明!”
百官齐声附和,许多老臣脸上都露出了恭敬之色。
……
章台宫内。
炉火温暖,驱散了岁末的寒意,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色未明,麒麟殿内却已是灯火通明。
百官依序肃立,呵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薄雾。
这是今年最后一个大朝会!
殿内气氛庄重之余,也隐隐透着一丝年关将至的松懈与期盼。
嬴政高踞御座之上,玄衣冕旒,面容隐在珠帘之后,唯有那沉静如渊的帝威弥漫全场,压下了所有细微的骚动。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内侍官尖细的声音划破寂静。
几位重臣依次出列,禀报政务。
多是各地岁末汇总,粮仓储备,刑狱审理等常规事宜。
嬴政或微微颔首,或简短指示一二,流程平稳。
片刻后。
一位掌管南方事务的官员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带着几分恭谨。
“启禀陛下,百越之地的重建,已有实质进展。”
“新设的三处郡县官署,皆已落成启用,吏治初具雏形。”
“道路修缮亦基本完成,沿江要道畅通,商旅往来较往年增多。”
“田地开垦方面,已有数万亩荒地改造为良田,稻谷试种成活!”
“收成虽未丰厚,但可见成效。”
“当地头人渐渐信服,愿归籍册者日渐增多!”
“兵备上,驻军与地方协同,修筑数座边寨与烽堠,沿山林要害布防,已可控局势!”
“匪患虽偶有余孽滋事,但皆被及时剿灭,不足为虑。”
“至于南疆蛮族,其间巫蛊之俗仍旧流行,但在郡县推行医药与祭祀并行之策后,已稍得约束。”
“部分部落酋长,亦愿遣子弟入学,以求与大秦制度接轨。”
珠帘之后,嬴政的目光微微一动,声音平稳无波。
“继续按律推行,务必以大秦法度为纲,恩威并施,使其心服口服!”
“百越之俗,多诈少信,不可轻纵。”
“今后凡有违逆,格杀勿论!!!”
“臣谨遵圣谕!”
那官员躬身退下,额角沁出细汗。
百越之地渐渐纳入帝国版图,但山川险阻,人心未稳,欲彻底同化,仍非朝夕可成。
殿内一时无人再奏,似乎所有紧要事务都已禀报完毕,只待散朝的钟声。
就在此时。
位列百官之前的赢子夜,缓步出列。
玄衣玉冠,身姿挺拔,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对着御阶躬身一礼,声音清朗沉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父皇,儿臣尚有一事启奏。”
“讲。”
珠帘后传来嬴政平淡的声音。
赢子夜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最终望向珠帘之后,语气恳切而持重。
“儿臣思及,长兄扶苏奉父皇之命前往南疆历练,至今已有些时日。”
“南疆蛮荒之地,瘴气弥漫,民风彪悍,长兄虽仁厚睿智,然久处边陲,于身心皆是磨砺,亦远离朝堂,于国事或有生疏。”
他略微停顿,感受到冯去疾、淳于越等一批倾向于扶苏的老臣投来的复杂目光,继续道。
“如今岁末将至,万象更新。”
“儿臣以为,长兄历练之功已显,不若借此年节之机,召长兄回返咸阳。”
“既可侍奉父皇左右,以尽孝道,亦可参与朝议,将其于南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汇于国策之中,想必对帝国治理南疆大有裨益。”
“望父皇…恩准!”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肯定了扶苏的历练,又强调了召回的必要性与益处。
全然一副为兄考虑,为国着想的姿态。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冯去疾垂着眼睑,心中却是暗暗长舒一口气,与身旁几位老臣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召回长公子之事,他们早已思虑良久。
却始终无人敢轻易提起,生怕触动陛下哪根敏感的神经,或被认为是结党营私。
如今由深得帝心,风头正劲的六公子亲自提出,再合适不过!
此事果然还得是他来提啊!
珠帘之后,良久无声。
那无形的压力让所有人心头微紧。
终于,嬴政那平稳无波的声音缓缓响起,透过珠帘,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准奏。”
仅仅两个字,却让殿内气氛为之一松。
“拟旨,召扶苏即日启程,回返咸阳。”
“陛下圣明!”
赢子夜躬身领命,神色平静无波。
“陛下圣明!”
百官齐声附和,许多老臣脸上都露出了恭敬之色。
……
章台宫内。
炉火温暖,驱散了岁末的寒意,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