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再把目光转向如今的关东局势。

    兖州刺史刘岱在撤离联军大营时,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结果遭到了拒绝。

    刘岱一气之下,竟然引兵杀了桥瑁,彻底掀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

    袁绍暗中给荆州牧刘表写信,将孙坚私自藏匿传国玉玺的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他。

    刘表听闻后,便也对传国玉玺动了心思。

    当孙坚途经荆州时,刘表立刻派出大军将孙坚团团围住,向他索要传国玉玺。

    孙坚自然不肯交出,两军立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孙坚虽然素有“江东猛虎”的称号,勇猛无比。

    但面对兵多将广、占据地利的刘表大军,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此时刘表头脑清明,派出蒯良、蒯越两兄弟带领荆州兵与孙坚作战。

    这两人都是智谋过人之人,他们指挥荆州兵将孙坚的一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孙坚仅带着残余的三千部属狼狈投靠了袁术。

    袁术得了孙坚后,并没有善罢甘休,当即派孙坚多次攻打荆州郡县,双方就此结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恨。

    袁绍回到渤海郡后,依旧野心勃勃。

    在颍川籍谋士的谋划下,他以平分冀州的借口,联合公孙瓒,连哄带骗地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

    公孙瓒本就对冀州垂涎三尺,见索要半个冀州无果,便立刻与袁绍展开了激烈战斗。

    一时间,冀州和幽州陷入了熊熊战火之中。

    尽管这些关东诸侯们为了地盘和权力打得不可开交,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敢去招惹青州的黄巾军。

    像袁绍这样的强者,都深知青州黄巾首领管亥的厉害,根本不敢轻易去碰他们。

    如今管亥自领“青州牧”,麾下拥兵十万,不再是以前黄巾军的那些乌合之众了。

    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早已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强军。

    更惊人的是,青州还拥有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

    要知道,在极度缺少战马的中原大地,这简直就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强大存在。

    青州不仅军事力量强大,经济也十分繁荣。

    这里产出大量的精盐,粮食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百姓生活富足。

    而且,青州对外来商人十分友好,给出足够优惠的福利,并保证他们应得的正当利益。

    像陈留刘家、河北甄家都看中了青州的发展潜力,分别在这里建立了酒厂和造纸厂,为青州带来了大量的商机。

    昔日贫穷的青州,如今已经如同东汉末年的徐州、荆州一样,成为了一方难得的净土。

    看到青州如此繁荣,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世家大族和大小士族纷纷投入了管亥麾下。

    北海人孙乾,字公佑,王修,字叔治等人看到青州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一番权衡后,也决定投身到管亥的阵营。

    如今的青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几乎有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太史慈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青州东莱郡黄县。

    此时,他心中既忐忑又期待,一路小心翼翼地朝着自家的房屋走去。

    到了家门口,他透过窗户的缝隙,看到屋内灯火通明。

    太史慈轻轻推门而入,只见屋内母亲正坐在桌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中正拿着针线缝制衣服。

    看到这一幕,太史慈惊讶得合不拢嘴。

    太史慈的母亲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儿子回来,惊喜万分,手中的衣服一下子掉落到了地上。

    接着,“噗通”一声,太史慈跪倒在了母亲面前,放声大哭:“娘!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

    母亲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将太史慈扶起,双手紧紧地拉着他的手。

    她左右打量着自家儿子,激动地说:“儿啊,你可算回来了!这几年在辽东,你一定受了不少苦。不过,现在你不用担心为娘了,管大人对我们这些老百姓可好了。”

    太史慈一脸疑惑,连忙问道:“母亲,管大人是谁呀?”

    母亲笑着说:“管大人就是如今的青州牧管亥,他不仅贤能仁德,还心怀苍生。自从他来到青州,青州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青州百姓富足,就连青州周边都有许多人前来投靠。而且,管亥大人还特别重视人才。他知道我儿是个人才,还时常派人来看望为娘,送来了不少米面油粮呢。”

    母亲的话让太史慈心里一阵温暖,同时也对管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决定去青州各地看看,亲身感受一下如今青州的巨大变化。

    太史慈来到郡城黄县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震惊。

    昔日贫穷落后的黄县,如今街道繁华热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

    百姓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我是昆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是昆哥并收藏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