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闻言,心头猛地一震,双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有些泛白。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强自自己镇定下来。

    随即,他整了整衣冠,朝着刘昆深深一揖到底,恭敬地说道:"大将军如此厚爱,又赐予金玉良言。登在此洗耳恭听,定当谨记于心,不敢有违!"

    刘昆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元龙啊,长安医学院已有确凿验证——但凡生肉生鱼,皆藏有肉眼难辨的细微虫豸。这些虫子极为微小,平日里一般察觉不了。"

    "若将生肉生鱼烹煮熟了,虫子便会尽数灭绝;可若是生食入腹,虫子就会随之进入人体。日积月累,就会在体内积聚,最终伤及五脏六腑。严重者,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夺走性命!"

    "元龙乃朝廷股肱之臣,国之栋梁。本侯实在不忍见你因一时口腹之欲而英年早逝,故今日直言相告。"

    他顿了顿,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待本侯修书一封,你去并州赴任之时,可亲自前往长安医学院面呈华元化先生。请他为你仔细诊治,祛除隐患,如此方能安心履职。"

    陈登听得心神剧震,虽然觉得大将军所言无比玄乎,仿佛天方夜谭一般。

    但见刘昆言辞恳切,目光清澈真挚,字字句句都透着真切的关切,绝无半分虚言恫吓之意。

    一股暖流自心底涌起,陈登眼眶微微发热,喉头微微颤动。

    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之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叩首,声音哽咽道:"大将军待登之恩,非止知遇之德,更似再造父母!此等深情厚谊,登必铭感五内,永世不忘!"

    后来,陈登谨记刘昆嘱托,赴并州上任途中专程绕道长安医学院。

    得到刘昆手书的华佗亲自为陈登诊治,先是细细观察陈登的面色,继而查看舌苔,最后为其把脉。

    华佗当即断定:"元龙此症,乃体内积毒已深所致。幸亏及时找上了老夫,否则,生命堪忧哇!"

    华佗亲自调配了一碗药汤,让陈登服下催吐。

    不多时,陈登便感觉腹中极度不适,立马伏地呕吐了起来。

    只见吐出的秽物足有三升之多,其中竟有无数活虫蠕动,令人毛骨悚然。

    在场众人无不骇然失色,陈登更是惊魂未定,冷汗涔涔而下。

    直到此时,陈登才彻底信服刘昆当日所言句句属实。

    自此以后,陈登彻底戒绝了生食鱼脍的习惯,严格遵循华佗医嘱,悉心调养身心。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为官生涯中,陈登政绩斐然。

    他为官清廉刚正,处事公允。

    且又体恤民情,深得民心。

    其官职也步步高升,最终进入朝廷中枢,位极人臣。

    令人称奇的是,陈登年逾八旬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

    虽须发皆白,却耳聪目明,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终得善终,传为佳话。

    而这一切福泽,皆源于那一夜书房灯下,一盏清茶,一句肺腑之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且说那夜,陶谦自彭城仓皇出逃后,果然如贾诩所料,并未去剡县,而是慌不择路地直奔下邳城而来。

    然而,下邳相笮融早已率万余部曲抢先一步逃往广陵。

    更为可恨的是,临行之际,笮融竟将下邳库府洗劫一空,一粒米、一匹布都未曾留下。

    陶谦进入下邳城后,顿时气得脸色铁青,浑身颤抖,险些背过气去。

    所幸有陈登真心归附,鼎力相助,刘昆接下来的军事部署进行得极为顺利。

    刘昆亲率西线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下邳国而来。

    张辽上次没有赶上彭城大战,深以为憾,这次专门在刘昆面前讨了先锋一职。

    刘昆自然不会驳了他的面子,于是张辽率先抵达城下,迅速将下邳城团团围了起来。

    在陈登建议下,刘昆派出数名大将分兵数路,迅速攻占了下邳国其余属县。

    使下邳城彻底成为一座孤城,陷入四面楚歌之境。

    值得一提的是,朝廷大军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虽然连克数城,却从未妄杀一人,不掠一物。

    刘昆高举"征讨首恶"大旗,昭告天下。

    此战只为讨伐陶谦无故兴兵攻兖州、屠戮官吏百姓之罪。

    其余官民,一概赦免,不予株连。

    徐州百姓初时惶恐不安,怀揣着忐忑之心看待朝廷大军。

    然而,当他们发现大军非但不扰民,反而诛杀贪官污吏、铲除豪强恶霸时,无不拍手称快。

    一时间,朝廷兵马所到之处,徐州各地纷纷归附。

    与此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我是昆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是昆哥并收藏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