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眼见王凌大营破营在即,万万没料到战局竟会顷刻间逆转。

    他赤目欲裂,额角青筋暴起,手中霸王枪因过度用力而微微震颤,狂吼道:“不许退!顶住!给某顶住!”

    任凭他声如炸雷,却淹没在兵败如山倒的溃兵潮中。

    孙策勃然大怒,霸王枪唰唰数枪刺出,连斩数名江东溃兵。

    温热的鲜血溅在他狰狞的面颊上,却丝毫止不住江东军的溃败之势。

    孙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麾下的大军土崩瓦解,只得在韩当等亲卫以血肉之躯拼死保护下,无奈地随溃兵败退。

    他牙关紧咬,下颌线绷得像拉满的弓,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血腥味和灼烧般的不甘。

    最终,这场江东军志在必得的复仇之战,以一场惨痛的大溃败而告终。

    四万大军折损近半,仅余一万五千多残兵。

    且衣甲破损,旗帜歪斜,狼狈不堪地退入了历阳城中。

    经此一战,江东军虽与汉军重新形成对峙之势。

    但战场主动权,已悄然易手。

    败退回历阳城的孙策面对不足两万的残兵败将,那颗狂躁的心终于被迫冷静了下来。

    历阳城头,那面残破的“孙”字大旗在萧瑟风中呜咽,如同哀歌。

    孙策倚着冰冷粗糙的墙垛,望着城外连绵不绝、刁斗森严的汉军营寨,双目赤红依然未退。

    他拳头死死紧握,指节因极度用力而根根发白,仿佛要捏碎眼前的绝望。

    周瑜默默站在他身旁,素来洁净的衣袍上也沾染了血污尘土。

    他一言不发,只是那双总是蕴藏着朗月清风般智慧的眼眸,此刻盛满了沉重的忧虑与无声的叹息。

    良久,城头上的寂静几乎落针可闻。

    孙策喉结艰难地滚动一下,声音沙哑干涩打破了死寂:“公瑾,是某错了。某不该不听你的劝告,致使将士伤亡惨重,凌坤桃也因此...”

    话语末尾,竟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一个骄傲灵魂被迫承认失败时的碎裂声。

    周瑜闻言,长叹一声:“伯符!此时绝非意气用事之时!汉军新胜,士气正盛,我军新败,兵无战心!历阳小城,墙矮池浅,粮草军械皆不足恃,如何能守?当速速退过长江,凭天险重整旗鼓啊!”

    “什么?过江?你让某过江?”孙策猛地转身眼神直勾勾盯着周瑜那俊俏的脸庞。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更加嘶哑,“那凌坤桃和万千将士的血就白流了?某孙伯符岂是望风而逃之辈!”

    他像一头困兽,骄傲和痛苦在胸腔里激烈冲撞,“丢了历阳,我江东在北岸再无立足之地。日后若要北进,难如登天!必须守!”

    周瑜痛心疾首,上前一步抓住孙策的手臂:“伯符!此乃孤注一掷!高顺善战之名,天下皆知。今其兵力已远胜于我,锐气正盛!我军困守孤城,兵无战心。不出旬月,我军必自溃!”

    “届时,想走恐亦不能!岂不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他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孙策的心尖上,铿锵作响。

    “公瑾不必多言!”孙策断然挥手,带着一种偏执的决绝,“我意已决,与历阳共存亡!某倒要看看,他高顺的‘陷阵营’如何陷我这座城!”

    他此刻的复仇怒火,已然彻底蒙蔽了理智,眼中只有与历阳城池共存亡的疯狂火焰。

    周瑜看着孙策决绝的背影,挺拔的身姿此刻却显得如此萧瑟。

    他眼中闪过深深的失望与如坠冰窖的忧虑,最终所有情绪化作一声无力回天的长叹,消散在带着冬日刺骨的寒风之中。

    高顺用兵,果然狠辣老练。

    他并未立即强行攻城,而是首先分兵,精准控制了历阳东、西、北所有通道要隘,将历阳彻底变为一座在汉军控制下的孤岛。

    随后,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

    汉军并未进行传统的蚁附攻城,而是动用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放!”

    随着一声冰冷彻骨的命令,数十架投石机同时咆哮。

    巨大的石块裹挟着毁灭的风声,如同天外陨石般狠狠砸向历阳城墙和城内。

    墙垛被砸得粉碎,碎石四溅。

    躲闪不及的江东军士卒被砸得血肉模糊,惨嚎连天。

    城中屋舍接连倒塌,火光冲天而起。

    浓烟滚滚,凄厉的惨叫声、哭喊声、房屋坍塌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重型弩车发射的七尺长的铁矛弩箭,带着令人牙酸的恐怖尖啸,划破空气。

    将敢于露头的守军士兵连人带盾牌狠狠钉在城楼或女墙上,鲜血瞬间染红了砖石。

    数日后,在远程打击极大地削弱了守军士气和城防后,汉军的攻城塔和云梯如同巨大的怪物,缓缓逼近城墙。

    真正的攻防血战开始了。

    “放箭!滚木!礌石!”孙策亲临城头,声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我是昆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是昆哥并收藏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