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通神色微妙:“来人,去秦营下战书,待明日,一决高下。”

    “是!”

    三人畅谈许久,仿佛胜券在握。直到夜幕降临,方才回返中军大帐。

    文志及赞道:“钱将军果然妙计,谁能想到,这些米袋里,只有最上层覆盖着粟米,底下全是泥沙。”

    “此计必能瞒天过海,从容退兵。”

    钱惟治笑道:“文刺史谬赞了!”

    袁文通感慨不已,此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难怪惹得父皇忌惮,既用又防。

    “依你之见,我们何时退兵?”

    钱惟治胸有成竹:“黎明之前,卯时初,正是退兵良机。”

    “这是为何?”两人皆是疑惑。

    “高楷多疑,即便探子回禀我军粮食充足、援兵将至,恐怕也不会尽信。”

    钱惟治侃侃而谈:“依我所料,他必派人在夜半子时前后,来我军营外探查。”

    “故此,卯时初才是最佳时机。”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昏沉,也是人最困倦之时。

    此时退兵,正可神不知鬼不觉,悄然无息。

    文志及赞叹:“钱将军算无遗策!”

    袁文通笑着附和,心中却陡生忌惮。

    肥水南岸。

    高楷仰观天象,见太阴隐匿,群星晦暗,不禁玩味一笑。

    不一会儿,唐检匆匆来报,奉宸司探知,吴军粮草丰盈,更有援兵将至。

    袁文通有恃无恐,派人下战书,打算明日和他们决一死战。

    封长卿惊愕道:“他竟如此之快,便重整旗鼓?”

    区区一日功夫,不光粮草不缺,还有援兵前来,着实叫人难以置信。

    “可瞧清楚了?”赵喆拧眉,“会不会是袁文通诡计?”

    唐检摇头:“奉宸司校尉探查军情,少有谬误。”

    “此次,他们亲眼所见,吴军士卒在后营清点粮食,唱筹计数,米袋中满溢粟米,绝无可能看错。”

    众人面露忧色,本打算一鼓作气,覆灭吴军,却不料,节外生枝,陡生如此多变故。

    张建兆六冷哼:“他纵有粮草、援兵又如何,我秦国儿郎怎会怕他?”

    “大王,末将愿领兵,取袁文通首级!”

    高楷摇头失笑:“稍安勿躁,这只是唱筹量沙之计罢了。”

    “唱筹量沙?”诸将面面相觑。

    杨烨眸光一闪:“原来如此!”

    “吴军根本没有粮草,也无援兵。”

    “所谓粮草充足,只是假象,迷惑我军斥候罢了。”

    唐检犹然不解:“奉宸司校尉亲眼所见,怎会有假?”

    高楷淡笑:“他们只不过在营外观望,所见只是表面现象。”

    郭恪恍然:“袁文通借我军斥候之手,蒙蔽我等双眼,以瞒天过海。”

    不得不说,此计颇为巧妙。

    赵喆冷哼一声:“大王不如立即发兵,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高楷否决:“吴军兵卒虽少,却有水师,一旦扬帆,我们难以追赶。”

    “倒不如在他们逃跑之前,突然杀出,来个措手不及。”

    杨烨赞同:“出其不意,必能覆灭吴军。”

    吴伯当倏然开口:“大王,吴军水师是个麻烦,不如设法除去。”

    “你有何计策?”

    “依末将观察,他们昼夜扬帆,来往于肥水之上,毫不掩饰。”

    “不如召集善射士卒,在岸旁守株待兔,等战船经过,发射火箭,一举将其烧毁。”

    高楷自无不可:“此事交予你。”

    “另外,建兆、郭恪、赵喆,尔等各自领兵,伺机而动。”

    “是!”

    “在此之前,唐检,派遣斥候,再去吴军营外探查。”

    “这是为何?”众人茫然不解。

    既已看破袁文通诡计,何必派人再探,岂非多此一举?

    高楷看一眼肥水对岸,淡笑道:“不这么做,他们怎能安心撤兵?”

    “切记,耐心等候,勿要轻举妄动。”

    “是……”诸将犹然不解,却不见大王释疑,只能拱手领命。

    夜色越发深沉,北风呼啸,寒气席卷肥水两岸。

    诸将潜伏数个时辰,仍不见吴军大营有何动静,不由惊疑不定。

    莫非,出了什么变故?

    张建兆按捺不住:“大王,袁文通会不会改了主意,并不撤兵?”

    封长卿附和:“子时已过,将近卯时,若要退兵,何不趁夜行动?”

    高楷眺望天穹,淡笑道:“黎明之前,才是最佳时机。”

    话音刚落,一声声低呼响起:“快瞧,营中有动静!”

    肥水北岸,营寨之间,点点火光晃动,逐渐汇成一道长虹,流向肥水。

    张建兆愕然:“竟和大王预料,分毫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煎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煎果并收藏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