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许晋上禀一事,引来群臣瞩目。

    “南诏国五位大将混战,争夺国主之位,打得不亦乐乎。”

    “不少国中百姓为躲避战乱,逃到黔中道,恳请收留。”

    徐晏清笑道:“这倒是一件好事。”

    “南诏国内乱,自顾不暇,我大秦边境反而无忧。”

    “更有百姓前来,充实黔中道户口,何乐而不为?”

    高楷颔首:“让许晋好生安顿,编户为民。”

    “是!”

    夏侯敬德建言:“陛下,南诏国战乱,何不趁机发兵,把他灭了?”

    王景略反对:“黔中道尚且偏远,遍布烟瘴之气,我军士卒不服水土,屡生疾病,只能设置羁縻州统治。”

    “遑论南诏国,更是山高路远,倘若劳师远征,恐怕死伤惨重,得不偿失!”

    “此事绝不可为!”

    高楷虽觉可惜,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正理。

    南诏国实在太偏远了,千里迢迢,光是粮草运输,都吃不消。更何况,高原山地之间,不利于骑兵作战。

    就算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来,也无法直接统治,成本太高,只能暂且搁置了。

    或许,有朝一日,可以效仿前朝,设个都护府,名义上纳入统治。

    夏侯敬德也未坚持,他虽立功心切,但也不会拿命开玩笑。

    默然片刻,唐检忽然说起一件趣事:“奉宸司探知,萧郡君趁南诏国大乱之时,前往太和城经商。”

    “如今,她已成为国中首富,受到五位大将召见,皆为座上宾,礼遇有加。”

    高楷笑赞:“女中豪杰,不外如是!”

    群臣听闻,亦然惊叹,不得不佩服这位萧郡君的胆量。

    这乱世之中,光是保全性命,便要拼尽全力,遑论跨国经商,做到一国首富,简直不可思议!

    不光她一人,唐检补充道:“史家商队女东家康氏,前往吐谷浑经商,专门贩卖蜀锦,受到达官贵人追捧,大赚特赚,亦然豪富。”

    她这蜀锦不同寻常,由吐谷浑天潢贵胄定制纹样,交托她代为采购,从中赚取差价。

    每一匹都独一无二,质量又属于上乘,自是万人追捧。

    甚至,连吐谷浑王慕容承泰都无法免俗,托她定制高级蜀锦。

    为此,特意封康氏为县君。

    高楷玩味一笑,这或许便是大秦版高级定制,每走一步,都在创造历史,只差塑造品牌,流传下去,成为后世顶奢,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的“非遗”。

    “我大秦男儿骁勇,征战疆场,建功立业。”

    “女子们也不遑多让,各自发家致富,声名远播,着实巾帼不让须眉。”

    若非这时节,礼教约束,女子无法当官,大秦朝堂必然少不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说完此事,扬州刺史元整上书,打算引雷陂水,筑勾城塘。

    高楷神色一震,兴修水利,这可是利国利民之事,没道理不支持。

    “这勾城塘在何处?”

    都水监邓洛拱手:“禀陛下,勾城塘位于扬州城西面,三十五里处。”

    “其地形独特,四周皆山,起高可二里许,止东南一蹊可通乌塔沟。”

    高楷若有所思,这勾城塘正可利用地形地势,塘堤不用建得太长,正可减少劳役。

    按照元整所说,这勾城塘建成之后,东西阔三百四十丈、南北长一千一百六十丈,周长十八里。

    “如此大塘,须得好生控制,以免引发水患。”

    宇文凯颔首:“微臣愚见,可在堤坝上,设置放水、拦水闸座,建设石墩,以控制蓄、泄。”

    “旱时,可开闸门,放水灌溉农田,也可接济运河。”

    “潦时减水,不至于冲决塘岸。”

    恰巧,这勾城塘中水,向南流入乌塔沟,注入山阳渠。

    如今,南北往来,离不开运河。每逢旱季,总有水深不足之忧,船只搁浅。

    筑成勾城塘,既可灌溉,又能蓄洪,还可补充运河水,实乃一举数得。

    高楷自无不可,笑问:“这勾城塘,能灌溉多少亩田地?”

    邓洛回言:“丰水之时,足以灌田八百余顷。”

    “实则,扬州可建五座大水塘,覆盖范围更大,惠民更多。”

    当然,大建水塘,少不了花费人力物力,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高楷一锤定音:“先让元整建这勾城塘,积累经验,随后再一一动工。”

    “务必选在农闲时分,不能耽搁秋收。”

    至于财力,扬州豪富,足够一力承担。

    此事议定,已是黄昏时分,群臣告退。

    高楷默坐片刻,正想回返立政殿,忽见小黄门禀报,二皇子高热不退,哭闹不休。

    “兕奴病了?”高楷心中一紧,忙道,“去请梁文仲,来万春殿诊治。”

    “是!”王寅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煎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煎果并收藏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