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春雨逐渐变小,春风透过窗户边的缝隙吹进了包间里。

    陈满仓的象牙筷悬在清蒸东星斑上方,油星在鱼鳃处凝成琥珀。

    他忽然把筷子往青花瓷筷枕上一搁,水晶吊灯的光晕在他眉心聚成一点金斑:"你了解江州的历史吗?"

    “额,反正是土生土长的江州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了解!”

    “未必!”陈满仓目光深邃的望向窗外。

    明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窗外两江交汇处,货轮正拉响汽笛。

    这个事情得从四大帮派说起,洪门、青帮、盐帮和川渝地区的袍哥会就是传说中的四大帮派。

    当年蒋介石就是依靠洪门和青帮起家的,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城市相继沦陷。

    国民政府将首府搬迁至江州,长江沿线所有兵工厂也一并沿着长江搬进江州城。

    而当时长江水运之最就是盐帮。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中国历代王朝推行盐铁专卖,盐税成为国家财政支柱。

    官府垄断盐的生产与销售,设立盐官,严格管控盐价和运输。

    由于官盐价格高昂且质量参差,私盐因廉价而需求旺盛,催生了私盐贩运活动。

    为对抗官府缉拿,私盐贩子逐渐结成团伙,形成有组织的“盐帮”。

    宋代盐税占财政收入比例高达60%,私盐贩子常与地方豪强勾结,利用漕运水系运输私盐,形成早期盐帮网络。

    明代两淮、两浙盐区私盐活动猖獗,盐帮多依附于盐商或盐枭,利用“纲盐制”漏洞进行走私。

    清代盐帮组织化程度提高,部分演变为帮会,江淮地区的“青皮”“红帮”等盐帮势力庞大,甚至参与抗清活动。

    盐帮通常分总舵、堂口、香堂三级,设有“当家”“盐头”“镖师”等职位,分工明确(运输、销售、情报)。

    成员需立誓守规,违者以家法处置。

    盐帮通过运河、长江等内河航道,或沿海走私。

    1912年民国成立后,废除盐引制,推行就场征税,私盐空间压缩。

    盐帮部分转型为合法商人,或融入青帮等近代帮会。

    但是绝大部分盐帮成员依旧生活在长江沿岸,依靠水运维持生计。

    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洪门消逝,青帮离去,但是依靠水运生活的盐帮依旧活跃在江州。

    时至今日四川自贡等地仍保留“盐帮菜”饮食文化。

    “西区,知道吧!当年国民政府大撤退,几乎把长江沿线所有兵工厂全部迁到西区,风陵渡口三码头,就是卸货点,也是盐帮聚集地!”

    明朗尴尬的笑了笑:“你要是跟我讲这些东西,那我肯定是不了解江州历史的!特别是这些江湖恩怨!”

    陈满仓深深的吸了一口烟。

    1982年五月,年仅21岁的陈满仓身无分文地来到了江州讨生活。

    那个年代凭着一身蛮力,也能够在风陵渡口3号码头卸货混到一口饭吃。

    那年陈满仓29岁,工装裤膝盖处补丁摞补丁,腰上别着麻绳和铁钩。

    每天扛完一百包粮食,就到渡船茶馆听人说《水浒传》。

    直到有天江三爷的马仔把铁钩插进说书人的琵琶骨,他才明白这世道比话本还凶险。

    "1990年腊月廿八,我攥着攒了8年的工钱想去买辆二手板车。"陈满仓的拇指无意识摩挲着茶杯:"江三爷的马仔在渡口台阶底下拦我,说要交'平安钱'。"

    腊月二十八的霜冻了码头石板路,他攥着八百块往旧货市场跑。

    大光头穿着黑皮夹克拦住去路时,他闻到海洛因混着廉价古龙水的味道。

    "陈老弟发财啊?"刀疤脸用弹簧刀拍他脸颊:"三爷说了,混盐帮得先拜码头。"

    花了8年时间攒够了800块钱,怎么可能轻易的交出去,何况29岁的陈满仓,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

    趁着光头和刀疤不注意的瞬间,陈满仓反手夺过弹簧刀,没曾想用力过猛,一刀便削掉了刀疤脸的一只耳朵!

    事已至此陈满仓便撕破脸红着眼说:"我交你妈逼的,要我交钱,拿命来换!"

    说罢便一脚踢开一只耳朵的刀疤脸,拎着弹簧刀刺向了光头。

    此时光头和刀疤根本没反应过来,3号码头鲜有人敢和盐帮作对,更别说拎着刀玩命!

    陈满仓将弹簧刀扎进光头胸口时,顺手一推便把光头推翻在地。

    眼见连伤两人陈满仓已成惊弓之鸟,便拽着800块离逃了。

    在风陵渡口盐帮的地盘儿上连伤两名马仔,3号码头自然是混不下去了。

    大年三十的雪粒子打得铁皮屋顶噼啪作响,陈满仓找了个相熟的渔民,坐着渔船来到了江北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缸子锅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缸子锅锅并收藏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