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放下笔,将写满关键数字和成分名称的纸推到桌子中央。

    纸上赫然呈现着春花护发素(基础型)的第一版核心配比框架。

    这张纸,就是过去七十二小时“熔炉”里反复锻打的成果——《春花护发素(基础型)V1.0 核心配比框架(基于蜂花基础型逆向及三日小试优化)》。

    标题下方,一行醒目的备注标注着它的使命:“此表为第一版工作配方,需经后续稳定性、安全性测试及成本核算进一步调整。”

    “喏……!”

    陈志远的声音带着高强度工作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像淬火后的金属:“这就是咱们三天三夜,在这‘熔炉’里炼出的第一块‘生铁’。”

    他瘦长的手指划过纸上占比最大的几项:“水、阳离子——核心是C16TAC(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脂肪醇(鲸蜡硬脂醇)、硅油、HEC(羟乙基纤维素)增稠,这五大件,占了将近85%的江山!防腐体系是安全闸门,香精是门面,那点水解蛋白,算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像在确认:“工艺的灵魂就在于:双相体系,80-85c高温乳化,强力均质(rpm,一点不能含糊),精确控温冷却——60c加HEC和珠光浆,40-45c区间,才能把香精、防腐剂、还有那些娇贵的活性物放进去,最后一步,柠檬酸微调pH值,精雕细琢。”

    明朗点点头,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逆向研发,复刻蜂花护发素的配方才能最快的出产品。

    当然重中之重就是在蜂花护发素的基础之上稍作改良,以避免侵犯他的知识产权,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只有烧杯里那3号样品膏体表面,似乎还残留着均质机高速搅动后的微弱涟漪。

    明朗的目光如同扫描仪,一遍遍扫过那张凝聚了陈博士三天心血和蜂花底蕴的配比表,每一个数字都像一颗钉子,将“可能性”牢牢钉进了现实的框架。

    他伸手,指尖拂过“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2.2%”、“聚二甲基硅氧烷-2.0%”、“羟乙基纤维素-1.0%”这几行关键数字,仿佛能触摸到未来产品的筋骨。

    “C16TAC 2.2%,比蜂花基础型备案的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含量推算值还略高一点,确保顺滑核心;硅油2.0%,够亮够滑又不至于假滑累积;HEC 1.0%…” 明朗抬起头,眼中是破釜沉舟的决断,“陈博士,这个筋骨,我认!成本压力我来扛,原料采购和后续中试生产协调,我让白羽凡钉死!晚晴姐?”

    许晚晴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淡淡硅油和试验香精的空气,此刻闻起来却像硝烟散尽后的希望:“香型基三天内锁定!市场端的预热和套餐组合方案同步启动,陈博士!”

    她转向那位从农化集团挖过来的科学家,语气充满敬重,:“稳定性测试(高温40c、低温-10c、冻融循环)、安全性初评(斑贴试验),这些硬骨头,请您务必啃下来!时间…”

    “时间依然是氧气。”陈志远接过了话,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初:“配比框架定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按这个方子,严格走工艺,制备足够中试的样品。稳定性测试箱已经设定好温度,皮肤刺激性的初步斑贴方案我明天就安排。同步要做的是成本精确核算,小明,采购部必须给出这些原料的精确到货周期和大宗采购实价,特别是硅油和C16TAC!还有!”

    他拿起那张配方表,点了点“水解小麦蛋白”和“香精”,“活性物的功效宣称需要数据支撑,香精的最终选定要过消费者嗅辨小组,这些都不是实验室能闭门造车的。”

    “明白!”明朗和许晚晴异口同声。三人目光交汇于那张薄薄的纸页上,一种无声的契约已然达成。

    陈志远——坐镇技术堡垒的核心。

    他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最终守门人,掌控着稳定性测试的“温度计”与安全性评估的“显微镜”,他的实验室是产品生命的孵化器,容不得半点差池。

    明朗——保障原料血脉与生产命脉的畅通者。

    他是资源的调配者,是成本的压榨者(在合理范围内),更是排除万难打通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的“清道夫”。

    许晚晴——为即将诞生的“秤砣”(产品)铺设通往市场蓝海桥梁的工程师。

    她负责塑造产品的“灵魂”(香型、概念),编织打动消费者的故事,并打通渠道,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的浴室。她的武器是洞察、创意和执行力。

    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已彻底暗沉下来,将老厂区吞噬。

    只有新仓库二楼这临时改造的实验室窗口,透出炽白而倔强的光芒,成了沉沉夜色中最亮的星。

    隔壁小办公室传来打印机不知疲倦的“哒哒哒”声,如同战鼓,节奏急促,永不停歇,为这场无声的战役敲打着前进的节拍。

    实验室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缸子锅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缸子锅锅并收藏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