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田亩荒芜,他日粮荒四起,纵有万千商货,又能济得什么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殿内瞬间静了几分,连原本面带笑意的内阁首辅张廷玉,也微微蹙起了眉。
“一派胡言!”苏琦猛地抬声,打破了沉滞。
苏琦手持账册上前一步,目光扫过赵、吴二人,语气掷地有声。
“二位御史张口‘自古以来’,闭口‘动摇国本’,怎不睁眼看看如今的实情?
民间从商者虽多,可全国粮价不仅未涨,反而逐年下降,江浙米价每斤不过十文,比十年前低了三成以上!”
苏琦扬了扬手中账册,声音更添笃定。
“自开海通商以来,南洋稻米、麦谷竟如活水般涌入!单说去年,广州、福州两港的洋米进口便达百万吨之巨。
此等数量,足可让千万生民免于饥馑,粮源既已充盈至此,粮价自能稳如磐石,何来‘无人种田’‘他日粮荒’的杞人之忧?”
赵启铭脸色涨红,急声反驳:“苏尚书只看眼前!洋米岂能作长久之靠?
若他日海疆有事,商路一断,粮食从何而来?
再说商贾逐利,今日种粮无利可图才弃农,若真到粮荒时,他们囤积抬价,百姓岂不更无生路?”
苏琦闻言,正要再执账册上前,驳那“海疆有事”的顾虑,可他刚抬步,御座上便传来一声平缓却带着不容置喙的语调。
“苏爱卿稍安。”
苏琦一怔,抬眼望去,只见弘历抬手虚按,目光扫过殿中诸人,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
这话一出,不仅苏琦收了声,连面带急色的赵启铭也愣了愣。
弘历继续道:“凡事皆有利弊,治国如行舟,需在风浪中寻平衡,权衡行事便可。
南洋诸地气候湿热,一年三熟,稻米产量本就远胜中原,粮价又低,运入国内,一则充盈国库粮仓,二则让民间百姓吃上低价优质的粮食,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并无不可。”
弘历话音稍顿,目光掠过阶下,语气添了几分凝重。
“但赵御史、吴御史的顾虑,也并非危言耸听。
朕览各地奏折,近年粮价持续走低,江南、湖广一带,确有不少农户因种粮利薄,将薄田撂荒,或改种桑棉,或弃农从商。
若是长此以往,良田渐荒,国内粮产日减,真如赵御史所言,他日若海疆生变、商路受阻,国之根基,确有动摇之虞。”
“皇上圣明!”赵启铭与吴尊义对视一眼,难掩喜色,连忙躬身拱手,连带着几位原本沉默的守旧派官员,也悄悄松了口气,看向弘历的目光多了几分认同。
弘历却似未瞧见他们的神色,指尖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坚定。
“朕说此话,并非要放弃海贸。”
这一句掷地有声,赵启铭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
只听弘历继续道:“海贸互通有无,不仅能得南洋之粮,更能收关税、通百业,乃大清国策,谁也不能更改。”
弘历目光扫过殿中惊愕的众人,缓缓道出对策。
“至于粮价低迷、农户撂荒之弊,朕已有主意……
hai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殿内瞬间静了几分,连原本面带笑意的内阁首辅张廷玉,也微微蹙起了眉。
“一派胡言!”苏琦猛地抬声,打破了沉滞。
苏琦手持账册上前一步,目光扫过赵、吴二人,语气掷地有声。
“二位御史张口‘自古以来’,闭口‘动摇国本’,怎不睁眼看看如今的实情?
民间从商者虽多,可全国粮价不仅未涨,反而逐年下降,江浙米价每斤不过十文,比十年前低了三成以上!”
苏琦扬了扬手中账册,声音更添笃定。
“自开海通商以来,南洋稻米、麦谷竟如活水般涌入!单说去年,广州、福州两港的洋米进口便达百万吨之巨。
此等数量,足可让千万生民免于饥馑,粮源既已充盈至此,粮价自能稳如磐石,何来‘无人种田’‘他日粮荒’的杞人之忧?”
赵启铭脸色涨红,急声反驳:“苏尚书只看眼前!洋米岂能作长久之靠?
若他日海疆有事,商路一断,粮食从何而来?
再说商贾逐利,今日种粮无利可图才弃农,若真到粮荒时,他们囤积抬价,百姓岂不更无生路?”
苏琦闻言,正要再执账册上前,驳那“海疆有事”的顾虑,可他刚抬步,御座上便传来一声平缓却带着不容置喙的语调。
“苏爱卿稍安。”
苏琦一怔,抬眼望去,只见弘历抬手虚按,目光扫过殿中诸人,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
这话一出,不仅苏琦收了声,连面带急色的赵启铭也愣了愣。
弘历继续道:“凡事皆有利弊,治国如行舟,需在风浪中寻平衡,权衡行事便可。
南洋诸地气候湿热,一年三熟,稻米产量本就远胜中原,粮价又低,运入国内,一则充盈国库粮仓,二则让民间百姓吃上低价优质的粮食,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并无不可。”
弘历话音稍顿,目光掠过阶下,语气添了几分凝重。
“但赵御史、吴御史的顾虑,也并非危言耸听。
朕览各地奏折,近年粮价持续走低,江南、湖广一带,确有不少农户因种粮利薄,将薄田撂荒,或改种桑棉,或弃农从商。
若是长此以往,良田渐荒,国内粮产日减,真如赵御史所言,他日若海疆生变、商路受阻,国之根基,确有动摇之虞。”
“皇上圣明!”赵启铭与吴尊义对视一眼,难掩喜色,连忙躬身拱手,连带着几位原本沉默的守旧派官员,也悄悄松了口气,看向弘历的目光多了几分认同。
弘历却似未瞧见他们的神色,指尖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坚定。
“朕说此话,并非要放弃海贸。”
这一句掷地有声,赵启铭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
只听弘历继续道:“海贸互通有无,不仅能得南洋之粮,更能收关税、通百业,乃大清国策,谁也不能更改。”
弘历目光扫过殿中惊愕的众人,缓缓道出对策。
“至于粮价低迷、农户撂荒之弊,朕已有主意……
hai